变得好学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7-05-22 13:15

“我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孩子厌学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都曾遇到过或正在经历的困扰。面对这样的困扰,不少家长习惯于聚焦在问题本身,不断关注孩子学习中出现的差错,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试图让孩子走上爱学习的轨道,殊不知,越是如此,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挫败感就越多、越强,相反,成就感和快乐就会越来越少。而能够让人对事感兴趣的动力,恰恰来自于他从这件事情中感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变得好学的原因,希望家长能看看。

变得好学的原因

变得好学的原因

其实,孩子天生就想学习

对孩子的行为活动观察后,我发现,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并具有求知探索的欲望,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他都会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我要懂得更多”是孩子的学习目标,而且这种学习目标是天生就有的。

我开始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始终离不开“我要学习,我要懂得更多。”慢慢地,孩子语言开始多起来,性格也活泼起来,他经常告诉我:“这我已经懂了,那我也懂了。”原来孩子学习成长,不仅仅是追求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自我总结的过程。

当我真正认识孩子以后,我和孩子的交流不再是你要好好学习,也不再是你必须完成作业,而是这你懂了吗?那你也懂了吗?这你会解释吗?那你也会解释吗?然后和孩子一起自我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

在和孩子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产生求知激情的是“成就感”,而让孩子产生求知欲望的是“我要懂得更多”。我得出了一个孩子学习目标推动循环链的结论:我要懂得更多,让孩子产生目标追求,追求目标后产生成就感,产生成就感后,再次产生目标追求。

“我要懂得更多”、“解释和解决身边的为什么”、“不懂就问,有错就改”、“自我总结”、“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了孩子固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让孩子变得好学

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变得好学的原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