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产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操作水平的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一: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摘要:创新性是一个实验的核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目前很少涉及到创新实验。我们教材中所设计到的内容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校和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简化实验过程,为学生编排好一系列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一些非常经典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固然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还得依赖于创新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高中适当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实验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们自己独立设计创新性实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科研探索精神。
关键词:创新性;验证性;探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17-01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实验,而且很多实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伴随我们人类的发展,人类也离不开化学。我们常吃的盐(NaCl)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盐,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它的。我们过年放的烟花是非常漂亮的,它包含了多种颜色。在没有学到焰色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在接触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了解了这是不同的金属元素在燃烧时,显示不同的颜色。这些化学实验都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他们能够熟练完成验证性实验,并了解其机理之后,适当给他们开放一些探索性的创新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1.验证性实验的意义
高中化学是高中科目中实验最多的一门学科,一本简单的教材中就包含了上百个常见的化学实验。例如焰色反应、气体的燃烧、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对于学生们认识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焰色反应就是一种辨别金属成分的简单方法。在没有XRD(X射线衍射)仪器的前提下,我们粗略估计一个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就使用这种方法。在燃烧的金属表现出不同的颜色,Na元素是黄色、K元素是紫色、Fe元素是绿色等。但是一般检测K元素的时候,我们都用蓝色的钴玻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Na和K是同一族元素,而且两者都非常活泼,所以他们两者是很难分离的。在我们经常见到的K中会多少掺杂一些Na,所以为了略去Na对K的影响,我们一般使用蓝色的钴玻璃。如果在大自然中,我们遇到了某种不认识的金属,完全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鉴别。当然其中有很多细节,例如要把金属弄成粉末,尽量颗粒小,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较为稀薄,这样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燃烧。置换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考试题目中几乎从来没有落下过。例如铁置换铜元素。将洗净的铁丝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之后铁丝表面变成了红色,而且溶液的颜色也逐渐变浅。这就是一个置换实验,例如铜置换银,是一样的道理。活泼的金属可以置换相对不活泼的金属元素。我们可以根据置换结果中表面的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成分。但是其中也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例如置换出来的金属层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之后就会变黑,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应该把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课下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有重要的帮助[1-3]。
2.创新实验
当学生们对化学实验操作和设计都非常熟练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自己想完成的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金属置换反应之后,金属层往往在空气中会变黑。
这个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因为它的粗糙结构,造成了光的吸收;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杂质造成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们解释,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设计实验,来验证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们自己拉出清单,把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给老师看,老师在审核之后,给出合理的建议,给他们创造实验的机会。根据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逐一的排除。
例如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表面被脏东西污染了,那么我们可以把置换反应在一个密闭的装满干净空气的箱内进行,当置换反应完成之后,把金属提拉出来,放到空气环境中观察颜色变化。如果颜色变了,证明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如果是颜色不变,那就证明这种说法是成立的。而对于有的学生说的可能是氧化层造成的,我们可以设计两个实验。
(1)反应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当置换反应完成后将金属放入到真空气氛中。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2)可以把已经变黑的表面放入到氢气环境中,给予适当的热量,如果颜色变回本色,就证明是发生了置换反应。氢气将表面的氧化物还原成为了金属元素,这也就证明了颜色变化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把金属表面氧化造成的。其实很多实验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们亲手操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可以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4-5]。
创新性实验就是要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操作,独立动脑去设计,顺利完成这样的实验就代表着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境界。学生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样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就会变得轻松很多,而且效率却可以非常高。
参考文献:
[1]毕华林.高中新课标必修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05,10.
[2]王磊,胡久华.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第一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
[3]范利平.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实验的特点及教学模式探讨[J].化学教育,2003,07.
[4]竺丽英,赵雷洪.高中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学,2006,01.
[5]佘平平,熊辉,黄令.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案"的特点--以新课程人教版"萃取"为例[J].化学教育,2008,06.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二: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探究
摘要:化学实验现象的正确分析。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本中介绍了许多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实验,化学实验中的现象的正确分析与描述,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探究的是初中化学课本中部分有关实验的现象是如何正确分析与描述的。
1、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现象之一是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而不能说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或逸出。
气泡与气体是有区别的。气泡是溶解性较小的或难溶的气体物质从液体中逸出的现象;气体不是现象,而是生成具体的某气态物质,它是该实验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
从上可以知道,盛大理石(或石灰石)固体的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其现象之一为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有待于更深入的、更准确的研究才能鉴定和检验出来。肉眼只能看到现象,而不能看到是什么具体物质。如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看到的现象是集气瓶(或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不能说是产生了具体的某气体物质。同样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之一只能说溶液中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而不能说溶液中有大量氢气的逸出。
通常所说物质之间发生了反应有气体产生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其实验现象往往是溶液中产生气泡,而不是具体的某气态物质。
2、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往往看到有白雾现象产生,这里不能说产生了白烟,也不能说产生了白色的烟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为产生了大量的白烟,不能说产生了大量的白雾。
烟与雾是两个不同的现象。烟是固态物质在空气中分散成细小的颗粒而形成的一种现象;雾是液态物质在空气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浓盐酸的瓶盖打开看到有白雾现象产生,是因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而盐酸在空气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故看到白雾;红磷燃烧生成了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此白色固体在空气中又分散成细小的颗粒,故产生的现象为烟;如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氧气的集气瓶中,往往看到集气瓶中有白烟产生,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白色氯化钾固体小颗粒而形成的。
又如刚吹灭的蜡烛烛芯的上方往往看到有一缕缕白烟产生,这是因为蜡的燃烧是蜡的蒸气在燃烧,刚吹灭的蜡烛烛芯的上方有蜡的蒸气存在,而此白烟是蜡的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成蜡的白色固体小颗粒形成的。烟与雾可同时存在,如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因反应生成了三氯化磷细小的液滴和五氯化磷细小的颗粒,故在空气中形成了白色烟雾的现象。
3、可燃物燃烧现象之一有光和火焰,什么物质燃烧用光或火焰为主的现象来描述呢?
一般对于固体可燃物而言,在燃烧时产生以发光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对于气体(或蒸气)和液体可燃物而言,在燃烧时则以产生火焰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之一为发出白光,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之一为发出耀眼的白光,它们是以发光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而不能说有火焰现象的产生;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物质的燃烧,它们是以产生火焰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又如将酒精点燃,其燃烧的现象之一为蓝色火焰,酒精虽是液体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在燃烧时酒精受热变成蒸气,酒精的燃烧实质是酒精蒸气的燃烧,故酒精的燃烧是以产生火焰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
有的可燃物虽然是固体,在燃烧时不是以发光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而是以产生火焰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因为此固体燃烧的实质是其蒸气在燃烧会计毕业。如硫固体燃烧是硫受热升华为蒸气,硫燃烧实质是硫的蒸气在燃烧,故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之一为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蜡也是固体,同样燃烧时受热升华为蒸气,故蜡在空气中燃烧也是蜡蒸气在燃烧,所以蜡在空气中燃烧是以产生火焰为主的现象来描述的。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其主要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时也往往说成产生了白色沉淀。
浑浊与沉淀是有区别的。
浑浊通常是指不溶于液体的物质(包括固体和另外某液体)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如将泥土加入到水中形成悬浊液的现象就是浑浊;将植物油加入到水中形成的乳浊液的现象也是浑浊,它们静置后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沉淀通常指的是浑浊的悬浊液中悬浮在液体里不溶的固体物质,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沉降而析出的过程。
浑浊与沉淀区别是:浑浊是现象,沉淀是过程。
如上述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白色难溶的碳酸钙物质分散在水中而形成的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这样的悬浊液静置后会出现分层现象,由于难溶的碳酸钙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而析出,此时就是通常所说的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浑浊与沉淀是有一定联系的。不溶于液体的物质(包括固体和另外某液体)悬浮在液体里先形成浑浊的现象,然后静置就会出现分层现象。如果不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固体,它形成的悬浊液,静置后就产生了沉淀。也就是说如果不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固体,它形成的悬浊液,先出现浑浊,静置后才产生沉淀。对于乳浊液中分散在液体里的不溶另外某液滴长久静置就会出现分层,一般不会沉降而产生沉淀,由于不溶另外某液滴密度较小,因而乳浊液静置后会出现上浮的现象。
浑浊与沉淀是从两种不同角度来认识的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通常所说物质之间发生了反应而出现了浑浊的现象,其实质是不溶的固体物质悬浮在液体里形成了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的悬浊液。如果说物质之间发生了反应而产生了沉淀,这是指浑浊的悬浊液静置了以后不溶的固体物质在液体里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析出了。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但不能说有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因为前者为实验现象,后者为实验结论。如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其现象之一是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而不能说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同样前者为实验现象,后者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是不同的,实验现象一般指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而实验结论是依实验现象或通过更深入的、更准确的研究才能测定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一般能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是实验现象,而不是具体的实验结论。一般而言,实验现象描述不会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即不含实验结论。
化学实验现象的正确分析,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内容和手段。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实验研究性论文
2.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3.化学实验报告论文
4.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5.高中化学教学优秀论文
6.关于化学实验的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