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学习心得3篇

发布时间:2017-01-12 17:28

相关话题

新课标是当前基础教育事业中的一场革命,新课标数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新课标理念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新课标理念学习心得范文1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通过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认真学习,我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初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我在实施初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有以下体会:

一、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的总结及整理,并注意知识点的提炼与总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学习,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授课结果有时会与备课时预想的结果相差很大,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必要性。对教材要深钻细研,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现在的学习状态,要明白教学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要照顾到差生,又要想到优生。可见备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四、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六、初中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相应的高中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则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标理念学习心得范文2

初中英语新课标新理念学习心得

利用上班的空余时间,我拜读了 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学习过之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袁教授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文笔通俗而优美,事例典型吸引人,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鲜明,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一节。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吧。

书中讲了几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循序渐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和专业对口等教学方式。如果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从三方面讲讲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一,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者。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即所谓一朝学习,终身受用。但现在终身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知识正处在日新月夜的变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例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采用了目标激励法和促进表扬法,每节课开始时,我就先把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这样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了,不至于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当学生学习成绩上升或表现进步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如我班的陈越同学,上课基本上是不动笔的,一次我偶然发现他上课开始听讲了,开始记笔记了(或许他是觉的无聊,才这么做的),我说陈越同学可能是因为长了一岁,就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千分制考核上要给他加分,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现在在班级的表现比以前进步了,上课不讲话,不玩手机了,出现了可喜的局面,这说明适当的表扬能使人进步。

其次是让学生主动去求知,就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我们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与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要先学后教,生为主帅,师为参谋。在这一阶段我经常采用“问题讨论法”,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去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第二 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都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能这样当然很好,要想得心应手,顺手拈来,就要有这样的功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了,时间不允许我们这么做了。学生不能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知识的重复上,学生要学会利用知识,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现代信息手段来获取和掌握知识。因为现在是网络时代,知识无处不在。袁教授在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幼儿园孩子在知识上的差别,在信息网络面前,已经没有意义,一个人知识再多,比起网络来,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滴水和一滴水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最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提前思考”了解下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知晓本节课的困难所在,带着问题上课,便于集中精力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就是让学生在听课时,理解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再列举了。

第三 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方向转变,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发展功能。不要以一次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不能以此来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这一点在我们职业学校尤其重要。例如,专业班的学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的好坏,更不能就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主要的是要结合他平时的学习态度,平时的表现来决定他最后的操行等第。这一点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学生的德育千分制考核,就记载了学生平时的点点滴滴,例如,哪周星期几某某同学迟到早退,那节课某某上课讲话,某某上某节课玩手机,学习打扫不干净,劳动不积极等等,这些是学生的扣分情况;还有加分情况的,如劳动积极,作业完成较好,主动帮助别人,拾金不昧等等。考核的结果与学生学期末的评先评优有关,最重要的是于他们的就业有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重视平时的表现,否则到时候你不能毕业,或毕业时不给你推荐工作。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很要面子的,既然平时的表现如此重要,学生就不得不重视平时的行为表现。

新课标理念学习心得范文3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老师存在这种情况,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同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老师一直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老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新课标理念学习心得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