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洲古典音乐论文
音乐其实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洲古典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欧洲古典音乐论文范文一:欧洲古典音乐兴盛的原因分析
摘要: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音乐进入了辉煌的古典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使得古典音乐在世界艺术史上散发光芒。
关键词:欧洲 古典音乐 发展 原因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相当模糊的词语。真正在音乐史中所称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这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这是一个创造力蓬勃旺盛的时代,是德语国家作曲家的天下,这与民族国家和资产阶级的兴起相关。时间界限为从巴赫去世的1750年到贝多芬去世的1827年前后。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比之前的音乐更有其特定的技法和审美特性。而且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辐射和影响力。
为什么这一时期的音乐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首先,18世纪的欧洲处于激烈的社会政治变革中。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促使整个西方文明极大的进步,王权和神权面临危机,封建社会制度濒于破产的边缘。之前的欧洲音乐很大程度上属于上层社会,宫廷贵族和宗教仪式仍是音乐的主要消费群。自17世纪后期英国“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思想的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对精神文化需求大幅提升。艺术保护人制度逐渐衰落,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促进了艺术的普及。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参与,音乐生活空前活跃,各种类型的剧院和音乐厅兴起,各种乐谱出版和音乐社团的建立,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启蒙运动更加强调人的感官直觉和追求自然的天性和本能。思想的变化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18世纪的音乐更加通俗化、民众化。专业音乐家进一步从封建宫廷和教会束缚下走向市民阶层,音乐家摆脱了“仆役”的地位而成为自主创作的自由音乐家。“启蒙运动”中渴望社会平等、四海一家的人道主义理想深刻的影响了不少古典主义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的《魔笛》。
第三,印刷术的传播和普及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这对文艺复兴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思想解放下的音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8世纪,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提高了出版音乐书籍的效率。音乐作品的印刷出版大量增加,包括面向音乐业余爱好者的乐谱和杂志。在学术领域出现了第一本音乐史著作和第一本中世纪音乐论文集。富有开拓精神的出版商纷纷争先恐后地出版音乐期刊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第四,乐器制造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提琴类制造技术的提高,键盘类乐器向现代钢琴过渡。这不仅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音乐创作意识的变化,导致音乐理论观念的发展。18世纪后期,音乐真正成为了一项国际贸易。极大改进的生产技术使得诸如钢琴这类的乐器越来越便宜,逐渐走进了上中层阶级家庭。尤其在英国,随着城市和企业公司的增长扩大,人们对公众音乐会和举办此类音乐会的场所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1725年,巴黎出现了最早的公众音乐会。城市中,专攻市民欣赏的音乐会繁荣起来,听音乐会成为普通百姓甚至是贵族的一种时髦风尚。在酒馆、集市中,音乐娱乐性质的业余歌唱、器乐独奏和重奏异常活跃。
另外,这一时期古典音乐的发展还与音乐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密不可分。18世纪70年代,德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福克尔举办了一系列公开演讲,这是旨在提高公众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最早尝试之一。观众也想更多地了解音乐家本人。这对音乐的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在思想解放的背景下,音乐家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将音乐的高雅、清新和民俗化发展壮大,人民也在欣赏音乐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同时,启蒙运动让音乐家从宫廷和宗教束缚中解放,成为自由音乐家。作曲家传记的流行也说明了作曲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他们越来越独立于贵族赞助人,而更加注重为他们消费的大众群体。
但是,18世纪后半期的音乐仍然是针对宫廷和皇家贵族群体。某种宫廷音乐的种类和质量完全依赖于那些掌权赞助人的品味和能力。比如海顿,他的雇主是一位财大气粗的王室成员,可以支持他创作上乘的音乐作品。古典时期,维也纳作为音乐中心曾一度繁荣昌盛,那里聚集了众多贵族家庭,他们有实力也愿意拥有自己的私人乐队。同时,作为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是许多外国大使馆的大本营,各大使馆都使出浑身解数宣扬各自高雅时髦的音乐。年轻时期的贝多芬在维也纳成为贵族们炙手可热的音乐家,他们争夺贝多芬不仅是因为喜欢他的音乐,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鉴赏力。虽然古典音乐的发展受制于赞助,但是贵族的赞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促进了古典音乐的发展。
此外,音乐题材内容、风格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调和声风格不断发展,喜歌剧兴起,交响奏鸣曲的形成对古典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在新时代里,音乐自身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获得新的进步。资产阶级力量的兴起,市民阶层思想的变化和工业革命中技术的进步混合一体为古典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共同推动了古典音乐的兴盛与辉煌。
参考文献:
[1]Andrew Leyshon, David Matless and George Revill: The Place of Music. London: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2]卢西恩・詹金斯,克莱夫・安格・汉密尔顿,斯蒂芬・约翰逊,戴维・麦克利瑞.西方音乐1500年[M].何萌,查慧,顾悦,李勰秋,刘晓晔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田可文,陈永.西方音乐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叶松荣.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5]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美]马克・伊万・邦兹.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M].周映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欧洲古典音乐论文范文二:欧洲古典音乐与少儿钢琴教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内涌现出一些出色的小演奏家;但这些优秀的小演奏家与庞大的琴童基数相比,仍属凤毛麟角。国内许多琴童通过勤奋的练习克服了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却在情感表达上难以获得大众的认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这个传自于欧洲的西洋乐器、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作品所反映的真实情感,成为思考的重点。作为欧洲古典音乐表现形式之一的钢琴演奏,其本身蕴含的欧洲古典艺术文化如何才能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被广大琴童所认知并产生共鸣,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认知与共鸣;情感欣赏;宣泄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64-02
如何引导琴童用情感去支配音乐的表现力,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而这种情感的驱动,恰恰来源于对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过程的认知和感悟。
成功的演绎一首作品,需要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将作品的思想内涵用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因此,无论作品的难易程度如何,扎实的基本功都是演奏的前提。国内的少儿钢琴教学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琴童钢琴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攻克演奏技巧上的难题对国内的琴童而言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完全得益于从小对基本功练习的重视。但是,单纯靠技巧支撑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琴童在面对作品技术层面的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往往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倾入更多的情感,从而使整个作品演奏更具说服力、更加充实饱满。而这种情感,是需要通过了解并认知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感悟作曲家创作之初的思想动机而获得的。现代钢琴教学体系中,我们接触到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受年龄因素制约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些孩子很难与这些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达成共鸣;即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作曲家的生平及作品本身的背景进行解读,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缺少对这种情感的认同感,孩子还是很难单纯的从老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完美的呈现作品。
在从教的二十余年中,笔者接触过的既有刚刚选择学习钢琴的4~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已经结束启蒙课程转入正规学习的小琴童;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直白的对单一作品或作曲家的背景进行解读或是试图通过乐曲曲式、强弱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要呈现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演奏,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让这些年龄较小的琴童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感受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了在少儿钢琴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及情感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的方向,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国内的琴童从小接受的便是传统的中式教育,而钢琴这种传自于欧洲的乐器,其演奏的精髓是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完美阐释。欧洲古典音乐作为欧洲文化的结晶,其本身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既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缩影;而作为学龄前的小琴童,是不具备把握这种情感的能力的。所以,我们最初要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们可以本能地、真实的反映出自己听到作品时产生的情感。
许多从事少儿启蒙钢琴教学的同事都喜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引导小学员学习演奏,拟声词和意境营造是老师们常用的两种方法;这种以语言形式诱导学生的方法在教学初期还是可以达到一些效果的,但却仍有一些弊端。
学生接受的往往是成人思维下的情感认知而并非自身对接触音乐作品时的第一感受。即便是第一次接触音乐作品的孩子也会对作品本身产生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回答便是“好听”或是“不好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并非是让孩子真正懂得作品所表达意境或是主题,只需要让他们学会在欣赏作品后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笔者曾与同事分享过自己赴欧洲比赛时在国外一家少儿钢琴培训中心的所见,偌大的教室中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老师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用色彩在地上涂鸦,孩子们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第一感受,这种更直接的传达感受的方式,让他们感觉耳目一新。我们相信,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正是在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中树立并不断得到提升的;而涂鸦的过程正是一种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学员们已经在这种看似玩闹的过程中学会与音乐作品同步展示情感。
第二,学会欣赏、注重量的积累。在经历了最初的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官能欣赏过程后,我们需要的便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会情感欣赏。情感欣赏是古典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的深入了解,是情感欣赏的前提;在学员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他们便已经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对作品呈现出的调式、曲式、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加以系统分析,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到每一种演奏形式。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欧洲音乐史的贯穿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怀疑小学员能否真正了解历史,因为他们要做的只是了解,而并非感同身受。任何情感的产生都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当我们像讲故事般将欧洲音乐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这些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同沉淀,最终形成他们对欧洲音乐文化独有的认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钢琴中情感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
此外,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同样需要量的积累。现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很难接触到与自己当下技术难度不相匹配的音乐作品,但是我们不妨想想,欣赏,并非要求他们掌握。就像我们从小给孩子们讲睡前童话一般,所有的童话故事又与孩子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所以不要让“听不懂”成为他们欣赏古典音乐的绊脚石,因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对音乐本身是否会产生情感而并非情感的正确与否。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对音乐作品饱含深情地演奏者,并非预先编排好程序的机器人。
第三,情感的宣泄不是无理由的肆意发挥。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认知情感的最终目的是在演奏过程中宣泄情感,从而呈现更好的作品,但这种情感的宣泄是需要严格尊重作品本身的。钢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准确呈现不同作曲家的不同风格,而把握这种风格,也正建立在我们对作曲家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不假思索的宣泄情感将会使整个音乐作品黯然失色。当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无时无刻不闪现肖邦的影子、抑或是在舒曼的作品中呈现出巴赫的气息,这便是严重的歪曲了作曲家的风格。
以巴赫为例,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政治分裂、经济萧条、文化衰落的社会背景下,宗教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其大多数作品均为宗教音乐。其作品深沉、悲壮的格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因其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又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的突破了传统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了解其作品创作中包含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掌握其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对复调形式的全面总结和创新,是我们演奏巴赫作品时对学生提出的两项重点要求。在尊重作品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将会帮助我们完美的呈现一首音乐作品。
结束语:欧洲古典音乐是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欧洲古典音乐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用更饱满的情感呈现这些音乐作品。而学习欧洲古典音乐,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少儿钢琴教学时期便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种传自于异国他乡的文化艺术才能真正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而只有真正认知并与之产生共鸣,才能实现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高宏宇.古典音乐欣赏――欧洲部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1.古典音乐论文
2.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
3.浅谈巴洛克音乐研究论文
4.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5.浅谈古典管理理论论文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