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宏观经济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最大的外生变量。由于主体界定不清、资料和经费相对不足、评估标准差异性大以及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已陷入困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范文一: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探索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但市场本身内在固有的缺陷,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世界上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从一国政府常采用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出发,去尝试分析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
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价格信号、市场内在机制作用,刺激我国国民经济效率、均衡发展。但是受市场“内在缺陷”限制,诸如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市场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自然垄断问题等等,会相应地引发市场失灵现象,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引导、规范,本文主要从政策面,试述一些宏观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以及所产生的一些相关作用。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一国政府的经济波动主要有投资、消费、政府购买三大需求引致,而结合相关的原理、公式及乘数作用,政府可以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匹配不同时期的需求,消除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此外,政府还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结合世界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一些适合本国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从而有别于他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又好又快发展本国经济。
1财政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
财政是一国政府赖以生存的命脉,发展到今天,财政手段日趋完善,财政工具也日趋成熟,财政调控意识也趋于主动,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运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手段,或者二者交替使用,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具体有税收政策、收费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财政政策具备自动稳定经济功能,利用财政工具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来影响经济运行,这种内在联系是指财政政策工具在经济周期中能够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因此,这种财政政策工具经常被称作“内在稳定器”。所得税与各种社会保障支出是最典型的内在稳定器。在经济繁荣时期,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都增加,符合所得税纳税规定的个人或公司企业也随之增加,就会使所得税总额自动增加;同时,由于经济繁荣时期失业人数减少,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也随之减少,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与经济的过分扩张。反之,经济衰退时期,个人收入与公司利润都减少,失业人数增加,那么所得税总额会降低,各种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有效需求,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
对于短期的、较小的经济波动,内在稳定器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长期的、较大的经济波动它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一国经济经历比较长的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周期时,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局限性很大,不能帮助一国迅速走出经济困境,恢复经济增长。因此,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波动的周期,相应地实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进行有效需求管理,以取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不是平衡政府预算,而是通过积极地运用财政政策去平衡经济。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求政府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不同状况,机动灵活地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和措施。当整个社会需求不足,以致失业率提高时,政府就应增加公共工程等基础建设投资,大兴土木、水利,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此外,还要变动税率,减免一些可能的税种,以减轻家庭收入水平下降而可能导致的消费水平下降,使其收入因纳税的减少而有所提高,政府还要增加转移支付救助穷人、消除贫困,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增加其实际购买力,促使经济升温;当社会上需求过多,致使通货膨胀猛烈发展,政府就应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当社会上借贷资本过剩,就应出售政府债券;当社会上资金不足,就应回收政府债券。总之,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求政府不必拘泥于预算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应当保持整个经济的平衡。
2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
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根据客观调控目标,有目的地变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政策。为使调控目标更确切,调控效果更显著,通常与财政政策结合使用,以匹配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需要,但发展到今天,货币政策执行彰显独立性,往往为特定的目标而实施。
笔者认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的是利率、汇率和央行的基础货币供给量,尤以利率和汇率为核心,三者具有密切联系,互动、互为影响,调控着一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除了国家调控大局的一般性目标外,货币政策还担负着一些特殊的金融管理目标,如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大规模的银行危机出现,稳定汇率,保证货币购买的稳定性等等。
如财政政策目标一样,为消除经济波动的四个周期,在货币政策上,对货币的供给量也要予以限制,以相机抉择,匹配经济周期需要。货币政策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在现代信用本位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以及二者的平衡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要使货币的供应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并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根据社会总供求状况制订货币政策,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不能因为货币过多或不足而造成经济的过度繁荣或长期衰退。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情况下,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状况,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这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扩张性的,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总需求增加,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在社会总需求过多情况下,宏观经济处于过热状态,生产迅速发展,投资剧增,市场供给不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物价上涨。这时央行的货币政策应是紧缩性的,即缩减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适度而稳定增长,促使社会总供求平衡。此外,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构成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一些部门需求不足,商品相对过剩,生产停滞不前;而另一些部门则需求过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发展很快。其结果将是整体经济比例失调,畸形发展。此时货币政策应有紧有松,松紧结合,通过调整货币供给的构成和流向,改变社会总需求构成与总供给构成不相适应的状况,促使总供求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一国央行为顺利实现上述货币目标,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消除经济波动带来的危害,通常借助一些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主要有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种。再贴现率作用:当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时候,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这使商业银行因借贷成本提高而缩小准备金和放款规模,从而使价格得以稳定或者回落;反之,中央银行也可以降低再贴现率,而使商业银行以至工商企业增加借贷,增加总需求。公开市场业务作用:当整个市场价格水平上升,需要加以抑制的时候,中央银行就卖出证券,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下降,贷款规模缩小,从而使投资以及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得到控制或逆转。当经济呈现萧条迹象时,中央银行就买进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信贷规模扩大,从而使投资需求和收入水平上升。法定准备金比率作用:中央银行通过提高这个比率,使货币乘数变化,从而通过影响货币存量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作用。由于它直接影响到各商业银行利润,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除三大政策工具外,央行还可以采用选择性信贷控制工具,如证券市场放款和消费信贷。中央银行还可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道义劝告”(或“窗口指导”),来影响它们的放款数量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时,依照法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实施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工具。公务员之家
3产业政策对本国经济发展的调节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改变产业部门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人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也就是说,它是促进某种产业的生产、投资、研究开发、现代化的产业改组而抑制其他产业的同类活动的政策。通常不作为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选择,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下,我国更应根据本国国情,本国的自然历史状况,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宏观经济运行政策。而一些学者干脆认为:产业政策就是当一国产业处于比其他国家产业落后状态,或者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时,为加强本国产业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总之,都是由一国政府制定的,主动干预一国经济运行的政策集合,具有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样的指导作用,不可忽缺。
产业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产业结构政策:协调供需矛盾,三大产业结构合理,淘汰落后,支持先进,推进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有高级化的趋势。(2)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均衡,避免“集聚效应”,关注国计民生,体现政策引导,要有合理化的趋势。(3)产业组织政策:合理资源配置,消除垄断,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可以使一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合理、社会资源在各产业、行业、企业、地区之间得到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长期、稳定、良性发展。还可以通过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社会供给总量和结构都能满足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结构的平衡。在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无与伦比的导向作用,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这些作用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分属于财政部、央行、发改委结合、独立运用,构成了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经济波动,促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良性发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三者必须结合交替使用,才能突出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具体如何结合,如何分配,如何使用,有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逐步完善,深层次研究。
参考文献
[1]曹家和著.宏观经济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范文二:宏观经济政策下房地产经济论文
摘要: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之一,也是宏观经济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都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周期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体制。
关键词:宏观经济;房地产经济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研究的现状
根据著名财经专家所述,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是一种“畸形行业”,权利和市场需求是行业市场的核心部分。这主要是因为,专权者可以利用手中对于某个地方房地产经纪控制的权利,向消费者收取高价费用。之所以说它是一个畸形行业,是因为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可实行性不强,再加上开发商人贪婪的心理,土地政策失误和投机投资者的消费活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济周期波动较大,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抑制。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哪个行业,它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应当是具有一致性,内在和外在力量是一个整体的两个表现方面,两者相互调谐促使行业发展。
二、房地产周期类型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专家眼中,房地产行业的周期大致可以分为短周期、中长周期和长周期三种。短周期主要指的是行业中经济浮动时间长度不超过40个月的周期,中长周期指的是经济浮动时间长度在8年到10年之间的周期,而长周期指的是行业中经济浮动时间在50年左右的周期。纵观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中、短浮动周期,其中短周期最为常见,这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不同于国外的原因之一。
三、房地产行业经济周期理论
笔者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冲击和内部传导机制的相互作用结果。著名经济学家费里希曾经说过,经济周期的波动好比是钟摆的波动状况,内部结构是主导部分,它既决定了摆动的周期也决定了摆动的长度。而外部冲击力量则是一个辅助力量,主要能导致行业经济周期呈波浪式运动,无论系统是不是稳定性结构,只要存在外部力量的冲击,就会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自2003年之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开始迅速崛起发展,各地的房价涨幅比较大,相应的经济周期性变化幅度也在加大。其中波动幅度最大的还要属2006年~2011年间,这个时期的房价周期浮动状态让人瞠目结舌。比如:2006年12月,全国房价同比指数为108.13。到了2008年6月,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国房价同比指数下降到93.32,到了2009年1月时,全国房价的同比指数又回升到110.5的高位状态,之后又呈现下滑趋势。之所以在2006年突然增长,是因为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三年是一个突破点。房地产行业由2003年开始崛起,房地产开发商的增多和投资者的加入,我国房价在这个时期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到2006年就出现爆发情况,这就是外部冲击力量。房价之所以会在2008年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这种大环境的冲击下,导致了全国房价大幅度下滑。这同样也属于外部冲击力量。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角度,房价浮动过高对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应该尽力避免这种问题。除了房价在大幅度波动之外,投资者的加入更是加剧了这个行业的宏观经济危机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具有“空手套白狼”的特点。一些没有足够资金,但是有投资想法的开发商,可以从银行借贷出大部份投资资金进行住房开发,赚取的利润远远超过当初从银行借来的款项。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开发商以20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收购了一个楼盘,在两年后以60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卖出,这样他就可以净赚4000元每平方米。在还完银行的贷款之后,还会剩余很多资金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开发,让一个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投资的商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拥有开发投资的能力。这可以很直观的表现为房地产商的销售利润,并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房地产开发。据调查,在2006年~2011年间,我国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投入就占到房地产整体投资的11.%左右。再加上流动性资金的加入和越来越多的相关政策出台。到了2009年上半年时,我国银行在房地产信贷方面的余额达到了2490.3亿元,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出现了接近50%的涨幅。
四、结束语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之一,也是宏观经济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都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周期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体制。在研究房地产的经济周期波动中,设定的研究时间不能过长,基本上以3-5年为好,并且需要结合内部结构特征和外部冲击力量。
作者:张晨琛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
2.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
3.宏观经济论文
4.有关国家财政政策论文
5.有关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6.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
7.有关宏观经济学论文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