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09:38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评论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评论论文篇1

电视新闻评论深度挖掘的路径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比一般电视新闻节目实证性更强、更有深度,观众关注的程度也更高,社会影响力也更广泛深远。本文结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陈述事实、报道及时,又具备评论的恰到好处、有理有据等特点,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深度挖掘的方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可观性、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 深度 挖掘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创新以及受众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专题节目主要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央视《新闻调查》、湖南卫视《钟山说事》等等,它以时下发生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闻、社会现象等为由头和内容,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

在这个信息社会,多元化多媒体传播成为一大特点。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快是一大优势,同时深度电视新闻评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层出不穷的优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就是最好的论证。

评论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充分体现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别于“简单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消息节目,它主要侧重于背景的介绍、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追踪和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预测,具有专题性、评论性、深入调查等特点。下面,笔者结合几档当前国内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浅谈新闻评论深度挖掘的主要方式方法。

一、注重背景材料的运用,多角度叙述

深度靠事实来支撑。充分的背景材料是拓展评论深度的重要事实依据,而多角度叙述则可以让观众捕捉更多的细节,更加具有说服力。

电视新闻评论在阐释新闻时应深入全面挖掘新闻的背景材料,立体式呈现新闻事件原貌,如新闻发生的地点、时间、环境、原因等,同时还需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当这些新闻背景被充分挖掘出来时,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新闻评论人员可以像剥开嫩嫩的竹笋一样,把新闻事件的真相一层一层地揭示。此过程本身就让观众看到了与一般新闻消息不一样的地方,具有更深层次的挖掘。然后,再围绕新闻事件的主题,多方位讲述新闻事件的过程、起因,还可以进一步跟踪新闻事件的后续进程,捕捉更多的细节。评论员把新闻事件情节从不同角度详尽地组织起来,为生动起见,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全面呈现新闻事件的具体环节和人物形象,使新闻事件显得更有说服力,做到客观公正,再加以适当评论,就能使观众从整体上去认识与接受这个事实,理解评论人员的观点,从而结合自己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坚持辩证性原则

新闻事件的挖掘是否到位,主持人的评论是否有深度,关键在于是不是全面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同一个新闻事件,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许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如果没有仔细全面地了解情况,没有辩证地看待问题,便有可能以偏概全,造成导向错误。

新闻评论节目一定要防止片面化、绝对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全面透彻地了解情况前,防止先入为主和个人情绪化的倾向,否则会加剧片面化与绝对化。新闻评论节目只有讲究辩证法,才能掌握与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才不会把片面当成全面,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比如说,前段时间蔬菜价格涨幅厉害,对于广大种植户来说当然是好事,极大地提高了菜农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众多市民纷纷反映蔬菜价格过高,物价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小菜都吃不起了”,进而呼吁国家与政府进行调控。这就需要我们对蔬菜上涨的各个环节及原因进行了解,才能全面看待这个问题,给以舆论导向,缓解社会矛盾。

三、切实把握好节目播出的“最佳时机”

电视新闻评论其本质还是“新闻”,即针对时下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这就意味着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之一仍是必须讲究“时效性”原则。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新闻评论理解为一定要速度快,而是应该在讲究“快”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是否适合进行新闻评论。换言之,应综合考虑“时效性”与电视新闻评论播出的“最佳时机”。如今,电视评论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观众在看完新闻消息之后,期待随后播出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入深入报道与点评。比如不久前发生的“韩国韩亚航空客机旧金山坠毁事件”,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与跟踪报道,并围绕客机失事原因、各国态度、救援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播报与评论,及时让观众了解情况,达到了预期效果。笔者认为,把握“最佳时机”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及时跟进新闻事件发生的进度。一个新闻事件可能是延续性的,并随着事件的发展会呈现不同的节点,在进行新闻评论时,一定要掌握好新闻进展的节点。节点把握好了,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要符合新闻事件发生时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以争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四、以评为主,评述结合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评论缺乏深度和力度,节目臃肿,无效表达太多。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新闻评论员包括主持人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注意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提炼能力等,还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找到新闻事件的个性视角,发表 “独家观点”;另外还需要拥有一颗正能量的心,从正面的角度发掘出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观点,提升节目的正面影响力,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在节目中加强“评论”的成分,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措词要精准,不为了哗众取宠,做无意义的表面文章和“无效表达”。评论思想深刻,加上简明扼要的表达,观点突出鲜明,才能发人深思。

五、从内容与形式上创新新闻评论深度挖掘的渠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微博等平台异军突起,受众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新闻事件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因此,如今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只有在内容上多沟通各方意见,充分注重受众的表达与互动,在形式上与时俱进加强与各种媒体介质的结合,才能促使自己的节目剖析得更加有深度,做出自己的特色,占领言论的制高点。

(1)从内容上来说,过去受传统媒体的制约,受众缺乏表达机会,只能单纯接受媒体观点。而随着博客、播客、论坛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平台的出现,网民思维活跃,网上各种观点交锋,意见日趋多样化,“草根”声音的力量逐渐增强。来自新兴媒体的声音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有可能改变事件的发展,从而改变之前传统媒体主导舆论的状况。这些多样化的声音表达,便可以综合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的来源。但应当注意的是,电视新闻评论必须在坚持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基础上,借势借力利用各种平台多元化观点。这样既保持了自己的应有职能,也充分注重了受众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意见,用不同媒体不同意见体现观点的多元性,增强了评论的深度。

(2)从形式上来说,今天做电视新闻评论,如果依旧是主持人或者邀请几位专家坐在一起针对某一事件不停地评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单一的静态表现形式,降低了节目的可看性与影响力。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评论人员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还可广泛运用多媒体,及时加入更多观点。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东方卫视《看东方》等栏目,已经开始利用大屏幕,结合有信息量的画面或图表,或插以与事件关联的漫画或色彩鲜艳的图片,对主持人或评论员的观点加以生动补充;还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分享微博内容,点评网络讨论,包括使用视频连线等方式把场外评论员和观众带入节目中,让多元化意见得以呈现和交流,进一步提升新闻评论的广度与深度。

电视新闻评论的深度挖掘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深度新闻评论在被受众所欢迎与接受的同时,依然要注意创新和与时俱进,从思路上、形式上、内容上发展和改变新闻评论的深度挖掘,更大地发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指导性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何婕:《论当今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6月

[2]迟月利:《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舆论引导力的思考》,《新闻界》2009年第5期

[3]李德顺:《浅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之道》,《新闻记者》2010年第7期

[4]彭兰:《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新闻与写作》2006年

[5]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蔡晖、刘慧:《对提高新闻舆论导向水平的探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新闻评论论文篇2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

【论文摘要】目前,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但是,业界对于新闻评论是否具有政治性存在很大争议,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评论意愿和 写作手法的角度,阐释了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必要属性,在新的 历史 时期,不仅不能舍弃而且必须得到加强与重视。

【 论文 关键词】新闻评论; 政治性

目前学界和业界很多学者在讨论新闻评论的性质时,不赞同新闻评论具有政治性,笔者不拙,认为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必要属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不能舍弃而且必须得到加强与重视,不仅党报要高度重视,市场类报纸同样要加大。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政治。

关于政治的定义的讨论如同给新闻下定义一样,各个时期,由于受到时代背景,思想观,价值观等等因素的影响,学者与非学者,政治家与非政治家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从古希腊的教士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 中国 古代的先秦诸子到孙中山,都曾给政治下过定义。

沪宁在《比较政治分析》一书中对政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他说, 历史的演进往往会使一种概念发生嬗变, 因为概念是对一定阶段历史活动的描绘, 随着历史活动的进步, 概念不变, 但内涵已经不同。政治的这个概念也不例外, 其内涵随着时间的迁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用“完全政治”和“不完全政治”这两个概念对政治内涵的演变作了阐释。前者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 后者以 发展 社会生产力为主要内容, 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国家建设的政治”、“ 经济 方面的政治”。

每个专家学者给出的答案都有合理性,但也都有不足,因为要给一个变化的动态概念下定义不可能得到十分准确的答案,但是不管怎样理解政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之所以说报纸的新闻评论带有政治性是因为它代表了一定权力主体的利益,是为一定权力主体的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意识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强。

传统主要是指为了重大政治事件,重大问题发言,宣传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针对那些具有全局意义的问题发言,保证社会经济、 文化、 教育 等建设的, 并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 新闻评论要坚定不移地宣传和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这些传统的表现仍然适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新闻评论对社会生活的引导功能也正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的发生的新闻进行评论,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人由此提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带有政治色彩,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变化的精神生活同样是巨大的。

现在我们评论的不仅仅是国家大事,只要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都可以做出评论,娱乐, 体育 ,文化等等很多素材可以去评论的,是不是能单纯的就事论事,不必要上升到政治高度呢?其实单纯的就事论事不是不可以,但它不能算是真正的新闻评论,一篇合格的新闻评论,必须上升到政治理论高度。

拿报纸对“选秀造星”现象的报道为例,现在“超女”“好男儿”“快乐男声”影响了大江南北,对于新闻评论来讲,所评论的范围不能局限于对这些明星的喜爱或厌恶,如果单纯的讲表面现象,当然不会触及到政治层面,那样写也不能算是一篇新闻评论了,我认为应该属于杂谈范围。

真正拿“选秀造星”这个新闻事件作新闻评论的话,必须有一定的思想高度,“选秀造星”这个现象给社会到底带来了怎样好的或坏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不好的影响?在评论过程中,作者肯定会带着某种说服意愿去评论的,新闻评论的作者必须会讲理,以理服人,通过评论能够让读者从中发现自己和新闻事件的 联系,引发他们的思考,找到共鸣。那么这个“理”从哪里来?作者写出的这个“理”一定是对作者本身和他所处的社会 组织有利的,谁会在自家的门口骂自己呢?那么这个评论就代表了一定权力主体的利益,是为一定权力主体的服务的,它就具有政治倾向性。

有的学者提出:党报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舆论工具,也会 发表一些 政治 性较弱,甚至看不出有政治性的新闻评论。看不出政治性,并不代表就没有政治性,在我国党管新闻的体制下,任何一份党报都是在拥护党的建设的,都会发表有利于执政党建设的评论, 现代人自我意识增强,强加灌输思想是行不通的,如果还沿袭改革开放以前的评论,搞假大空,枯燥的长高调,那么无法使接受者对新闻评论者的观点心悦诚服,新闻评论就没有任何可读性了。

现在的新闻评论,更多的是在评人,通过写人的具体事件来宣传某种事理,达到宣传的目的,摆脱明显的宣传痕迹, 应用人性化的视角进行新闻评论 写作更容易说服人,给人以启示,时评文章要力求通俗易懂,不要过于追求高深。哪怕是党报上的评 论文 章,也应该采用生活中新鲜、生动和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词汇,才能使文章充满“动感”,走进读者心中。

现在评论多是以人写事,由事及理,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所以我们不能说现在的党报的新闻评论弱化了政治性,只能说随着读者思想的进步,新闻评论的写作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面上看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政策精神,但实际上这种潜移默化的深入比强行灌输效果好百倍。

新闻评论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