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伏天怎么算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的时间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那么三伏天的具体日期怎么计算?2016年伏天怎么算?下面随小编来了解一下三伏天的计算方法吧。
2016年三伏天怎么算?
2016年伏天从从2016年7月17日开始,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传统的计算伏天的方法是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2016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2016-7-17至2016-7-26(10天)
中伏:2016-7-27至2016-8-15(20天)
末伏:2016-8-16至2016-8-25(10天)
三伏天怎么算——查历书
按历法规定: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始至第二个庚日结束(称出伏)。这样,三伏就是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这段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需要查历书计算。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循环使用。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古人把位于奇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奇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成为30个数字;位于偶数位置的5个天干与同样位于偶数位置的6个地支结合,也成为30个数字;两者之和就是60——也就是古代干支纪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每满60循环一次,称为“六十化甲”(如第1年和第61年都是甲子)。
简单地可以用口诀 “夏至三庚数头伏和立秋一庚是末伏”来计算。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按节气一般都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间到8月中旬的一个月里。此时,地面储存的热量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故气温最高、天气最热。末伏以后,天气逐渐转凉,便进入秋季。 按照上面的算法,2011年6月22日夏至,为戊申日,7月14日头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至8月22日结束。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个伏天共40天。 速查干支纪日法 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 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请问06年4月1日是阳历还是阴历? 最佳答案是指阳历。这样算出每年夏至那天的干支纪日(阳历)就可以推算出那天入伏了。例如:2011年6月22日是夏至,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这天的干支日。
G =4*20 + [20 / 4] + 5*11 + [11 / 4] + [3 * (6 + 1) / 5] + 22 - 3 =165 除以10 余数为 5,天干的第5位是‘戊’。 Z =8*20 + [20 / 4] + 5*11 + [11 / 4] + [3 * (6 + 1) / 5] + 22 + 7 + 6 =261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2011年6月22日的干支日是戊申日。 再据天干的戊,数第三个庚日正好是7月14日,就是这天入伏了。从地支‘申’数到7月14日是‘午’,所以2011年7月14日干支纪日为‘庚午’日。
2016年三伏天怎么算通过介绍,大家清楚了吧。
三伏天怎么算——夏九九歌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伏天怎么算相关文章:
1.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16 伏天怎么算
2.三伏天如何计算2016年初伏中伏末伏分别是什么时候
3.2016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4.2016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5.2016年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6.入伏怎么算的 2016年入伏明细时间表
7.2016三伏天具体时间
8.2016三伏天什么时候结束 2016三伏天时间
2016年三伏天怎么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