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的蛇是哪个?
世界上最小的蛇——盲蛇
盲蛇的学名又称为钩盲蛇(英文学名:Ramphotyphlops Bbraminus),盲蛇在中国亦被称为地鳝及铁丝蛇。盲蛇是蛇亚目盲蛇科下的一种无毒蛇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不过现在盲蛇的分布已推广至世界各地。盲蛇是栖息于地洞的蛇种,由于体型细小,加上善于掘洞,因此经常被误认为蚯蚓,唯一分别就是盲蛇的身体并没有分成明显的段节。
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类。目前发现的盲蛇都无毒,平时生活在泥土缝隙或庭院的花盆底下,晚上或阴雨天才外出活动。长期的地下生活导致盲蛇的眼睛退化,因此得名“盲蛇”。盲蛇身长一般有6—17厘米,状似粗铁丝,通体呈棕色,放到放大镜下,还会发现其体表披着细而圆的网状鳞片,头部和尾部各有一点点白色,头部略鼓,尾部稍尖。盲蛇看上去既不像蛇,又不像蚯蚓。盲蛇主要以蚂蚁、白蚁等昆虫为食,是有名的“白蚁杀手”,盲蛇在土壤中主要捕食蛆蝴、多足类、白蚁和其他昆虫卵、幼虫、蛹,无疑对农作物是有益无害的蛇类,所以专家建议,如果捕捉了盲蛇,最好将盲蛇带到少有扰动的泥土堆放生。
世界上最小的蛇盲蛇与铅笔的对比,铅笔的长度一般为18厘米左右,盲蛇的身长一般为6—17厘米,通过对比图可以估计出盲蛇的实际大小,跟蚯蚓差不多,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把盲蛇当成蚯蚓哦。盲蛇安静时乍看和蚯蚓没两样,但活动时,动作模式明显跟蚯蚓不同,行动得特别快特别灵活,盲蛇虽然视觉不行但是感应能力很强,行动也是很快的。
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体呈圆柱形,从头到尾粗细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状排列的圆鳞,没有腹鳞的分化。已知约3属160余种,广泛分布于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暖温带及热带地区。中国已知的盲蛇有4种:1、高雄盲蛇,仅见于台湾省;2、大盲蛇,见于云南金沙江边和海南岛,体内曾发现14个充分发育的胚胎;3、钩盲蛇,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已知最北纪录为宜昌和重庆,产卵2~7枚,卵径12毫米×4毫米;4、白头钩盲蛇分布于香港。本科盲蛇类体型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达750毫米,一般盲蛇种类全长在200毫米以下。盲蛇吻端略扁。眼隐于眼鳞之下,口小,位于头部腹面。上颌骨横置,与头骨连结疏松,其上着生少数牙齿;前颌骨、腭骨和翼骨均无齿,少数种类的盲蛇下颌齿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齿。脊椎骨具椎弓突与椎弓凹。有残余的腰带,或仅为一棒状骨,或完全退化消失。仅有右侧的输卵管。大部分盲蛇种类营穴居生活,或潜伏于砖石、缸□之下,雨后到地表活动。盲蛇以蚯蚓、多足类、白蚁以及其他昆虫为食,卵生。
盲蛇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在中国南方省区低海拔地区都有分布,数量尚可。盲蛇经常在市区及农地出没,它们生活于地下,并居于蚂蚁或白蚁的巢穴中。盲蛇小时候吃蚂蚁蛋,大了吃蚂蚁。盲蛇亦会生活于潮湿森林中的树木内。盲蛇的生息地带主要取决于湿度及温度。盲蛇以蚂蚁及白蚁为食,亦会进食它们的卵及幼虫。盲蛇是单性繁殖的蛇种,因此所有研究所能收集的盲蛇样本都是雌性的。盲蛇主要会以卵生形式作繁殖,有时亦会直接产出幼蛇,每次的生产量约为8只左右。
什么是蛇?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
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无毒。另外"十二生肖"中也有"蛇"这一属相。
世界上所有的蛇都是食肉的,目前已知有史以来最大的蛇是泰坦蟒,长15米,重1吨以上。现存已知最大的蛇是森蚺,长度可达6米,100千克,最小的是卡拉细盲蛇,仅长11厘米。
概述
蛇属于爬行纲蛇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蛇虽细长却是脊椎动物。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虫等为食。一般分无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无毒蛇的体征区别有: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一般情况下尾很短,并突然变细。无毒蛇头部是椭圆形;口内无毒牙;尾部是逐渐变细。虽可以这么判别,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轻心。蛇的种类很多,遍布全世界,热带最多。中国境内的毒蛇有莽山烙铁头、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蝮蛇和金环蛇等;无毒蛇有锦蛇、蟒蛇、大赤练等。没毒的蛇的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胆是珍贵药品,但有的蛇也是保护动物。蛇是不会主动对人进攻的,除非你让它感到不安。当人们行走在山路上,“打草惊蛇”在此用得很恰当。你手执一根木棍,有弹性的木棍子最好。边走边往草丛中划划打打,如果草丛有蛇,会受惊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险的动作,因为木棒着地点很小,不容易击倒蛇。软木棒有弹性,打蛇时木棒贴地,蛇被击中的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动弹不了。
生活习性
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蛇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蛇类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它们栖息于墓洞中,洞口可见稀稠成粒的粪便,这样我们就知道洞中有没有蛇了。蛇有冬眠的习性,到了冬天盘踞的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风和日立的天气,偶尔也会出来晒太阳,有时也会进食。待到春暖花开,蛇就醒了,开始外出觅食,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蜕皮时,蛇的新旧皮之间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蛇的蜕皮。从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蛇蜕皮后不久,活动量增大,觅食量增加,体况逐渐恢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寻偶时,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哒哒哒”如击石声。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种而异。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15枚不等。蛇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时也主动出击。笔者曾目睹一条青竹骠蛇在河边追赶青蛙,青蛙一跃跳入河中,蛇也跟着跃入河中,简直象两名一前一后的跳水运动员。也见到过蛇捕食鸟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侧的墙壁,游到家燕巢边,不断伸舌,惊走了亲鸟。当蛇发现其卵时,先行攻击,缠绕,待平安后,再行张开嘴巴,囫囵吞枣。不要以为它的嘴巴小,实际上它能吞食相当于本身头部大8~10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后,感到疲倦,进入休息状态,此时极易被人捕捉。至于蛇的觅食次数,因蛇类品种和大小而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特别是产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体稍大的,因觅食量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进食一次。蛇类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10~12时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姿态变化多端。蛇类的活动规律,以昼伏夜出居多,因品种而异。
世界最小的蛇是哪个?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