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营销陷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1-10 11:52

2016年是社交网络商业化集体爆发的一年。这一年,无论是余温未散的微博,大红大紫的微信,还是不断壮大的陌陌、微聚、58同城,为了完善平台的生态系统,都纷纷推出了支付和分享功能,在商业化上不断“探索”前行。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盘点盘点一些颇具典型性的社交营销陷阱和对策吧!

陷阱一:代购诈骗

“海外奥特莱斯直邮”、“配原单小票”、“支持国内专柜验货”……在如今的社交网络当中,类似的海外代购信息可谓是无处不在,而来自朋友圈和微博等渠道的图文并茂分享,让不少网友都产生了购买的冲动。

“大多数代购的商品价格奇低,真很诱人。”微信网友“月月鸟”接触微信朋友圈不久,但是由于他的微信好友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记忆力。导致很多时候他无法分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到底是现实中的好友还是只是素未谋面的网友,而一些微信的“好友”通过朋友圈和链接分享出来的各式代购服务也让他忍不住出手购买,但是当他满心欢心地在线付款后,却苦苦没有等来自己期待的海外直邮名牌。当他再去寻找当时分享内容的微信好友时,却早已经不知所踪。

消费提醒:在社交网络营销陷阱当中,代购诈骗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骗取钱财的方式,不少利用代购的方式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注册多个微信账号,通过发送和分享代购信息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然后收取代购款甚至要求消费者支付“关税”等方式骗取钱财,一旦得手后即刻消失。

社交营销陷阱有哪些

陷阱二:二维码藏毒

由于每个社交应用的独立性,不少网友在社交网络上希望进行购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无法直接浏览商品的问题,而不少在社交网络营销的商家往往会通过发送商品二维码的方式让用户扫码直接进入商品页,方便网友的购物和浏览。

“现在扫码都非常普遍了,我也未必一定要买某个商品,反正扫了码去浏览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网友小伟就对在社交网络上扫码习以为常。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在社交网络上的网友对于扫描二维码并没有太多的疑问,对亲朋好友甚至不认识的商家网友发送过来的二维码也是照扫不误。

消费提醒:据财付通发布的《2014年网上支付安全报告》显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骗子会将木马病毒伪装成图片、网址、二维码等形式,以电脑需要升级、安装插件、浏览商品等为由,诱骗网友解压运行木马病毒。而一旦网友不设防而扫描了含有木马的二维码,木马病毒甚至会盗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和篡改页面或者篡改金额的方式,使用户的资金自动转账到网购账号,然后进行消费或变现。

陷阱三:熟人售假

“日常见面的朋友,怎么突然转行卖面膜卖名牌包了?”还在读大学的林同学对于不少同学在朋友圈热衷分享的各种销售信息颇为不解。据林同学表示,从去年开始就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好友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中推销各种的面膜化妆品、名牌鞋包和衣服等,“还在读书上学的同学,怎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卖家了呢?”

“其实绝大多数在朋友圈卖东西的人都不是自己有货源的。”据一位在自己朋友圈里面卖名牌运动鞋的网友小陈向记者透露,自己和大多数利用社交网络做营销的网友一样都只是中间商,向上线或者一些微店获取销售信息,然后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发布。“其实已经类似‘传销’,一些微信微博的大号推广给下线,下线就主要以自己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为发展对象并把商品推销宣传出去,用熟人的关系来进行销售。”而由于对货源无法掌握,小陈自己也坦言并不清楚所销售的到底是真货还是假货。

消费提醒:面对熟人推销的商品,大多数消费者会放松警惕,但实际上销售的商品可能亲朋好友也未必掌握实情。而据目前不少在社交网络上进行购物的网友反馈,社交网络售假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而据一些品牌方的人士也表示,正规企业一般不会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直接的个人传播销售,消费者在购买时不可因为熟人传播就信以为真。

陷阱四:点赞骗信息

集赞送港澳游、送电影票、送大礼品……在不少网友的朋友圈内,集赞送礼品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只要轻轻在微信里点一下赞并且转发,就可以免费获得各式各样的诱人奖励,这样的“好事”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参与。

“点一下就能获得奖品,还是挺好玩的。”微信网友小珏是一名集赞达人,只要一有商家点赞信息,就会分享至微信群。“早期还能拿到一些电影票、餐券之类的,但是现在门槛越来越高,求赞也越来越难了。”据小珏表示,如今就算努力达到了点赞的要求,商家也开始百般推脱,无法兑现承诺。“部分商家往往以‘活动过期’、‘礼品送完’等各种理由食言。”

消费提醒:点赞送礼品的营销方式曾经在微信中非常盛行,但是随着这种营销手段的泛滥和被不法商家利用,点赞的行为已经充满了“危机”。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不少不法商家打着点赞送礼品的噱头,要求“中奖者”先汇出“运费”,也有要求汇出“税金”等说法。此外,还有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点赞获取网友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个人信息来实施诈骗,更让人防不胜防。

陷阱五:假公号行骗

在微信和微博等的社交网络中,以公众号和认证号等形式存在的大号往往得到用户的信赖,但是在网友放松警惕的背后,却并不能够获得百分百的安全保障。

据微信官方的“谣言过滤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拦截诈骗信息超过14万条,封停公众账号67个。其中,不乏微信名称为“xiaomi”(微信ID“zhangshangxiaomi”)、“健康养生”(微信ID“jkjk300”)等的公众号。据“谣言过滤器”表示,骗子的虚假信息不仅诱人——获奖零成本(只要提供姓名、地址、电话方式,都会免费赠送礼品),而且假公众号做得也很“认真”——自定义菜单、颇有官方口吻的宣传语、显眼的企业LOGO(提供网友的辨识度),甚至比一些真的官方公号还要逼真。

消费提醒:虽然打着貌似真实的外表,但是这些假公号往往会对网友带来极大的信息安全威胁。有网络安全专家提醒,网友如果遇到类似事情,切不可给对方任何验证码。须知,正常的活动,信息可以相互参照(比如同时刊登在报纸上或官方网站上),而且活动方不会要求任何微信用户的账号、密码以及验证码信息。

社交营销陷阱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