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2-28 14:52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时事等。试题练习能有效巩固知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目(一)

1、政府以租金补贴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性质的住房,称其为( )。

A、房 B、经济适用房 C、廉租房 D、公租房

2、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目前我国通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形成一个( )。

A、侧重靠二次分配实现公平合理的格局

B、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C、侧重按生产要素贡献的分配格局

D、按市场机制主导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3、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 )。

A、减数效应 B、刘易斯拐点 C、需求弹性 D、边际收益率

4、河南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暴露出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为谋利而不惜坑害,欺瞒消费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给企业带来重创。从道德上来说,双汇违背了(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效率原则 D、自主原则

5、经济学中“资源是稀缺的”说法是指( )。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终将被消耗殆尽

C、资源必须留给后人 D、相对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参考答案

1、【解析】C。点拨: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性质的住房。

2、【解析】B。点拨: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现在,各方面承受能力增强,应该说有条件、有能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3、【解析】B。点拨: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4、【解析】B。点拨: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诚实信用原则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双汇为谋利而不惜坑害,欺瞒消费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违背了诚信原则。

5、【解析】D。点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的,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目(二)

1、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 )。

A、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 B、收入的平均分配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2、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

A、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南方谈话

C、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

D、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要( )。

A、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

B、改造老企业,开拓新市场

C、精简企业生产中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

D、推行联产承包制,完善生产责任制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5、我国倡导并奉行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是(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 C、平等互利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参考答案

1、【答案】B。点拨: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宏观调控目标是由若干具体目标形成的一个目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总量平衡、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项内容。故C、D项正确,排除。

其中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数量上大体一致,即市场上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与对这些商品和劳务需求总量的平衡。故A项正确,排除。

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就业。故本题答案为B项。

2、【答案】B。点拨: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3、【答案】A。点拨: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4、【答案】C。点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答案】D。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外关系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的独立自主权利。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016江苏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及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