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文信客读后感3篇

发布时间:2016-11-21 17:11

《信客》读后感

读后感一:

今天老师讲了《信客》这一篇文章,都后我感触很深。

科技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信客如同许许多多的职业一样,在今天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于是这个职业消失了。

但是,曾经或者愿意成为信客那样的人却没有消失,他们仍然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科技是在进步,但作为人的一种思想,一种品质的象征的信客是永恒的,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样悠久,如雷锋的象征一样深远。他们这些人就是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品质却永远不会想他们曾经的职业一样消逝,现在,他们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奉献着。

信客的苦是双方面的,他们赚的钱仅够糊口而已,但工作却异常艰辛,往往乡亲们的亲戚都不在一个城市,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运气不好,遇到坏天气,可能难以吃的上饭,这些苦就是来自肉体与物质的;然而收到了如此苦难后的信客们,回乡却难以受到乡亲们的安慰,如果有哪家人死了,还得主动去安慰他的家人,任凭别人打骂。更糟糕的是,信客们常常收到乡亲们的无端怀疑,这使本身身体劳累的他们,心也累了。这些痛苦,这些磨难,不是你我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们都已默默承受,并没有丝毫怨言。

信客的职业已经逝去,并不再回来,让我们目送这曾经承载过无数有信客精神的人的职业,但是,也不要忘记,这种精神却永远的被刻在了历史,现在,和将来,是你我都因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这是给信客职业的墓志铭,却不是给信客精神的墓志铭。

读后感二:

信客是新中国初年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奔波的乡村“邮递员”。他们没有飞机、没有汽车,只能用肩背着重重的麻袋,靠着低廉的“邮递费”艰苦的过日子,而且必须没有一点儿私心,不然就会像老信客那样失去别人的信任。但是,不光是信客,普通人也要守信用。要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是欺骗的世界里,我真不敢想象那会有多可怕。

信客有时还要帮助不识字的农民们写信,便渐渐地有了很好的文学水平。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后,他最终当上了校长。

人生缺不了诚信,更缺不了磨练。

读后感三:

一直都钟情于汪国真的诗和余秋雨的散文。汪国真的诗,简单明了但却给人以清新开阔的感觉,无论是青春、岁月、生活、生命,还是坎坷、艰辛、辛酸、苦楚,读完总能让你的心胸开阔、豁达,让你的生活充满着激情,让你不得不热爱生活。余秋雨的散文,平平淡淡的句子中总是弥漫着沧桑,或许有着淡淡的忧郁。(每人人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都一样,那是你没带着心去读) 昨夜睡前无事,再次拿起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于是,重新温习了一遍《信客》。首次读余秋雨的《信客》,大概在10年前,还记得那时读后非常感动,感动于人世沧桑,感动于生活的辛酸苦楚,为此自己在没有老师的要求下写了读后感,实属难得。依然记得文中那句话“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那是对信客的最好概括。信客,我想80后的基本上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职业了,在我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职业。简而言之,信客就是最为古老的邮差。如今再读《信客》,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沧桑,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悲凉,依旧为那种情感而感慨,依旧喜欢那美美的文字,依旧喜欢带着一种心情去读。

八年级上册课文信客读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