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参考

发布时间:2017-06-18 17:49

七年级语文课本习题上我们应以集腋成裘的态度努力认真做好。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参考(一)

风雨

一、古人评论含蓄而精彩的作品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课文没有一个“风”字,但是一直在写风;也不见一个“雨”字,但是也写到了雨。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分析: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作者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乱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分析: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的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能放纸船呢?

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至此,揪着读者心的着长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

二、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课文的一两处,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和真切描写的。

示例1.写垂柳,先写风刚吹到垂柳,使线条“全乱”;次写风最强劲时柳条被“抛举在空中”,且“出奇的显出清楚”;最后写风过时柳条“随即就扑撒下来”。这样写,无生命的柳条似乎有了生命:它在风雨中欣喜若狂地舞蹈起来了!

示例2.写断纤绳的羊,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甚至“失去”了颜色。此时“冲”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像是一个鲜活的感叹号突然“冲”到了我们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颜色”,冲击力更强。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参考(二)

古代诗歌四首

一、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分析:《观沧海》描写了山岛、树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汉,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沧海景象的描写,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浩瀚壮阔、包容天地的宏大气概与形象,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2.发挥你的想象,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分析: “阔”字表现了涨潮时长江气势宏伟、水面辽阔,“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第一句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第二句愈见精彩,风虽正,却很猛,那帆也变成了弧形,正所谓“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3.《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语句透露这一点?

分析:《钱塘湖春行》善于抓住细节来表现早春的特点。如诗中的“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等词语,都生动的表现了初春的景象。

4.《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分析: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雅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批瘦马缓缓行走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只能浪迹天涯吧。

谈感受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本课或课外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句作简要的赏析。

示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对“春风”,“烧”对“吹”,“不尽”对“又生”。

“原上草”被火烧过,可根还在地下,来年春风吹过,又长出新草。表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暖树”对“啄春泥”。“乱花”对“浅草”,“渐欲”对“才能”,“迷人眼”对“没马蹄”。前两句“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后两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通过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展现了一幅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参考(三)

小圣施威降大圣

一、孙悟空与二郎神正打的难舍难分,悟空他玩看到猴子们被众天降打的四散,便想去救他们。他刚一转身,二郎神就追了过来。悟空忙变作一只麻雀儿。悟空又变作一只大鷀老,冲天而去。二郎神变做一只大海鹤,钻入云霄去啄。悟空又冲入水里,变做一个鱼儿。二郎神变做一只鱼鹰儿,在水面上飞行。悟空变做一条水蛇,二郎神就变做一只灰鹤,要去吃蛇。悟空赶忙变做一只花鸨,二郎神即现原身,用弹弓把他打下山崖。来到山下,悟空变做一座土地庙:口变做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变,只能变做“旗竿”,插在了庙宇后面。二郎神追到山下,看到庙宇的“旗竿”插在后面,知道是悟空变的,欲捣窗棂,踢门扇。悟空“扑”的一下跳到空中不见了。原来他变成二郎神的模样,跑到了灌江口的二郎神庙。二郎神紧追过来,悟空只好现出原形,二者又一路打回花果山。慌得四大天王加紧提防。

二、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大圣的变化可谓神奇,当尾巴无法变化时,就变做与庙宇毫不相干的“旗竿”,尾巴变做“旗竿”,在紧张的打斗中透着诙谐。

再如:当“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时,真君就“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真是“一物降一物”,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三、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四、这场战斗的结局是: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刚镯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将悟空擒获。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习题答案参考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