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二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1节。
(二)教材内容分析: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必修3着重介绍的是由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的稳态。所以一开始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它们是下节课“稳态生理意义”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
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教材以“细胞为什么能在内环境中正常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内容。“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
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知识;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材则用一句话带过。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知识,经过讨论得到答案。教材正文后面还
安排了与此有关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对生物学问题的分析能力,所以可以将部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限,所以多给学生各自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如图形、动画、图表、文字资料等。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实施分析
1.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完成章题的引入。
2.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完成节题的引入。
3.“人体内环境组成“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帮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写得比较具体,而且配有插图,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参考教科书中的图形,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利用动画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在看图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再提供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整体图,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人体细胞外液的整体认识。
4.“内环境的成分” 比较简单,给学生图表资料后,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思考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给出答案,直至师生共同补充完整。阅读课本,明确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异同点。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深层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等讨论活动,使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资料分析中,讨论题1和2围绕有关细胞外液成分的问题;讨论题3和4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有关;讨论题5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有关。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再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分阶段进行讨论。先讨论1、2题,学习渗透压和酸碱度时,再讨论3、4题,第5题则可以放到“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标题下的“思考与讨论”中去。这样做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每一阶段的重点。
6.“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与学生在必修1中学过的物质出入细胞的内容,及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联系紧密。教材提供了“思考与讨论”和“技能训练”两项学生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生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二是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这时他们就会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讨论,讨论结束后,应由同学或老师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制作好的范例(见课件)。
7.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及时巩固。
四、学法指导分析
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 画出本节课的相关概念和名词术语;
2. 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
3. 注意分析图形图表;
4. 多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概念图。
5. 整理课堂笔记,课后补充典型例题,课外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分析
本节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在课后练习题中均体现出来,但课后第二题略有难度,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讨论第二题给学生提示,后将题目留为作业,巩固本节所学。
高二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