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

发布时间:2016-12-06 17:39

在语文组安排的磨课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都会有什么样的总结与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一)

本次研修我们组选的磨课课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执教老师是伦知全老师,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结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全组17位老师讨论研究确定了研究问题如何在活动中发掘文中的语文因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如何让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来理解课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在各位专家、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家齐心协力,经历六个星期的努力、学习,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并不断将其精神运用到磨课活动中去。

确定了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全组老师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教材,熟悉、了解教材内容,挖掘课文中的语文因素。在磨课计划准备会上,我们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段要求,结合课文特点,确定了研究方向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考虑到课文时代背景离孩子们较远,又通过搜集资料、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并通过读写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伦老师第一次发布备课以后,大家给予了积极地评价,进行了修改。优点:开头的导入,问孩子们喜欢读书吗?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揭开课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生能更快进入学习过程中;小练笔紧扣文章中心设计的不错;第一遍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与课题意思相反的词语——中华不振,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突出了语文教学特点。不足之处:缺少了一些背景资料,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障碍;文中的词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四字词语的教学。

结合大家的建议,伦老师发布了第二备课情况,本次备课较第一次备课相比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内容更充实,词语教学方法多了,特别是活动中“得意扬扬”和“哭诉”二词的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闯”字也抓得很好;活动结束部分,教师激发学生感情提升,三次朗读课题,一次比一次精彩。不知之处:时代背景资料不足,如伦老师搜集的一幅图片,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重点词句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为了科学合理的观课,我们召开了观课准备会,会上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每位老师选择一个观课维度进行观课,制定了观课活动表,学校也为我们组准备背了照相机、录像机,一切准备停当,伦老师开始了录课活动,全组其他成员积极参加听课活动,既是学习者,又是评委,结合自己的观课维度,认真细致地做着记录。录完课,大家都针对五个不同观课维度,精心制作了观课报告。活动中伦老师在词句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得意扬扬”,又如“衣衫褴褛”一词的挖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的作业布置:让学生把本课的四字词语摘抄到摘抄本上也突出了语文课堂的特点。课后全组召开了课后评议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伦老师课堂问题的设计、重点词句的教学、小练笔、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词语积累给予了高度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课件背景与字体颜色相近,活动结尾没有结合周总理的一生延伸开来,补充资料不够丰富,学生朗读感情不够丰富,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缜密等。再次结合大家的建议,伦老师的第三次备课更加精彩。

二、双重身份相结合,学习、研究、收获。

研修期间,每位老师都具有双重身份:走进课堂,我们是教师,我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我们是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我们向专家学,向同行们学,学专题、学新课标,生活充实而忙碌,老师、学生两种角色合理安排。有 时有的老师一天五、六节课,白天没有时间学,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体会到了时间是挤出来的真正含义。有的年轻老师离家远,宿舍不能上网,就利用晚上或是周末时间在学校上网,中午的休息时间大家也常常用在研修上,发评论、看简报、研究教材等。

确定课题后,老师自己熟读教材,挖掘其中的语文知识。在磨课活动中,我校部分老师参加了全市新课标专家解读报告会,并且把会议精神通报给了大家,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及时运用到本次磨课活动中去,本次磨课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围绕主题“学习语言为运用”,我们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记得前几周的一次在线研讨,当时许多老师下午是两节作文课,学校语文老师多,全部调课根本不可能。我们只能第一节课去上课,第二节课布置上作业让学生做,和学生解释了这一情况,看着老师们这么爱学习,孩子们理解我们的同时,多了一份佩服,这是来自研修活动中的意外收获。

本次研修大家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活动中,骨干教师张主任、桑主任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刘加宏、李淑芳、陈红春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知无不言,积极提出宝贵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年轻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徐鑫、刘娜、杨超、宋燕燕、伦知全、马娜、焦春燕、徐艳、阚宝参、赵海荣、惠明霞,这些老师电脑操作能力远胜于老教师,在这次研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线研讨活动中,老教师发一条评论,他们能发上两条,甚至更多;随笔感言体会深刻,宋燕燕、徐鑫两位老师的随笔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推荐;发评论,年轻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磨课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安排的任务积极、认真的完成,徐鑫老师负责的第一次磨课研讨,刘娜老师负责的观课准备会,杨超老师负责的课后评议会都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好评。马娜老师的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得到了省专家的好评。最值得表扬的是伦知全老师,这位刚刚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在这次活动中让大家称赞不已,领到上课任务时积极的态度,备课、上课中大家提出的建议欣然接受,请教老教师,整理教案,准备资料,备课越来越精彩,上课时的沉稳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研修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活动中存在许多不足,如制定磨课计划时,研究问题表述不清晰,经省专家的指导,及时进行了修改。又如课文中还有许多语文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结束是另外一个开始,我们会把磨课的收获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我们会把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我们会不断学习。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二)

从8月底开始,山东省教师研修网络引导我们走进培训,到六个专题学习后的磨课阶段,在培训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由得联系着《推敲》的教学来体会、琢磨。随着培训的深入,每位教师在观课、研讨、发布中慢慢地觉察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专家引领专题、多种方法识字、在阅读中识字、阅读教学目标制订、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在“磨”课中、在学习中成长了。我们基隆路小学的老师们还特意学习了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今年7月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如是说——“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所以,此时,我最想表达的是——我和我们语文研修一组组是在正确的时间段做正确的事情。这又是多么幸运!

三、研修体会

网络研修磨课的展示,让我们腾出时间去学习、去感受,在推敲磨课里,我们分享文化,分享着与平时课堂教学不同的大空间和大视野。

在推敲磨课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成长。在推敲磨课这个舞台上,特别能发现人才,你看,主讲教师就不用说了,光彩照人;还有我们的语文教研组长和评课老师,也各自展现了别样的风采。在推敲磨课这个舞台上,敢于“上”就是成功!老师们评课发言观课报告,敢于说、敢于评论,且掷地有声,而不是等待,这更是可喜的成长。

推敲磨课是一扇窗口,更是一种思维的启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能够更好地让学校文化得到提升,让大家在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团队中得到温暖,得到凝聚。

1.为课堂文化注入活力,让孩子感受到更广阔的视野。

2 . 让老师专业成长:老师们通过对专题内容进行的钻研、筛选、提炼,就是一种真实的成长。

3.孩子们收获了、了解了多种知识,得到了开启,开启就具有了吸引力,讲堂上一个一个兴奋点、兴趣点,能成为孩子们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从小视角走向大视角,从小话题延伸至大话题

感谢磨课,激活你我,成就你我!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三)

一、总体感觉: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郭娟老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们已经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

二、关于备课

基于第一次备课,郭娟老师在研修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执教了这节课。课后,我们召开了备课小组会议,用心聆听了大家的评课意见和建议:课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评价不及时,面对学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总怕节外生枝,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于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了修改,重新确立了 1

教学重难点,调整了部分教学环节,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并在同组成员的分工观课中执教了第二次课……

三、关于上课

上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1、 适当取舍,选准教学切入点,以诵读为本。这篇文章很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着重抓住“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这些词语展开教学,从柳树的外形和生长经历引导学生直奔重点,阅读文本、深究文本,层层深入,以诵读为本,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读出方法。

2、 2、推敲词句,体会语言的内蕴。帮助学生感受柳树的形象时采用了灵活的方法:有让学生体会,像“嘉峪关”的高度;跟已有生活经验楼的“高度”比较,把“长城的长度”跟平时常见的“距离远度”对比。 3、 汉语独具的个性魅力也决定了“悟”这一独具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悟,是一种省去繁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引自董丽芳《我们应该如何感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品读,在语言的基础上,感悟文学,与作品共 2

鸣,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万里长城留给后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去感悟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最终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四、关于听课、评课环节。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

四、关于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等。教学精彩之处是:

1、 精心设计,找准解读的突破口。“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不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准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学 3

时,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2、 精简环节,以读代讲。精简教学环节,真正的把时间还给学生。学习重点句子与欣赏精美图片相结合,通过朗读理解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之处。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是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择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过程和环节,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更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磨出了教师的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

小学语文组磨课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