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范文
我们要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锻造提升自身人格修养。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弘扬传统文化范文,欢迎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范文篇一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仁人先贤思想精髓的结晶,历经几千年的锤炼与印证,既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总结,更是不以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轻易改变的真理。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锻造提升自身人格修养。
一、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贤们无不极为重视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锻造提升。《大学》认为,“明德”是崇高的道德境界,为人之道,德为根本。当今社会,传统思想道德遭到极大的挑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时刻加强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的修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代圣人先贤都十分注意德的树立和培养,注重每日“三省吾身”,以达到至善至仁的境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期望,一言一行都必须遵纪守法,从严要求自己。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历代先贤都特别推崇民本观念,时至今日,这种民本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是要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的思想。清正廉洁,是历代先贤和仁人志士竭力追求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境界。“公生明,廉生威”,唯有廉洁从政,才能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础,形成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凝聚起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地方的民心和力量,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二、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树立远大志向
《上蔡语录》中说:“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人生志向的确立,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信于仁,游于艺。”有志于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好自己所肩负的每一项工作,这既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本份,也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勤勉学习,在提升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勤勉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要努力汲取工作实践中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思路。要把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争创一流的重要责任来落实。另一方面,要忠诚履职,在追求人生奋斗目标上下功夫。要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尽力,为国家作贡献。
三、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建功立业
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都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目的是学以致用,为时代建功,为人民立业。为此,一是坚持敢于当担,不断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为人先,敢于当担,善于破解难题和困局,在复杂的社会、人际环境中不断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的创造力。古人曾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和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和事业概莫能外。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升工作的公信力。公平正义是历代先贤倡导的理念,也是当今社会治国安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秉持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公平,匡扶正义,严格依法办事,真心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弘扬传统文化范文篇二
所谓“观果而思因”就是观其结果而想到它的原因;或者说是预知其结果而要思考其原因。反言之,因为有了其原因才导致其结果的产生。
纵观中国现今教育,为什么至今仍无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学生为什么在毕业后仍很难找到好工作、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与受到家庭教育这两大社会因素所影响,从而导致了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必然的结果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得不到公司的赏识。
在北京,每到招聘时节,各大人才市场就人山人海。左看是个大学生、右看也是大学生,可谓是大学生泛滥。因为这样各公司选择人才的目标也就多了,就算某个大学生好不容易被某公司选中,可是当面试时也缕缕落下,被打道回俯。现在中国的学校都因传统教育的影响,注重的都只是学习成绩,而没有更好地教学生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导致了学生就只有天天想着如何去把学习成绩搞好,成天埋在书堆里“啃”书,而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这是他们最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落败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家庭教育。在中国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已屡见不鲜。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强迫下学音乐、学画画、学体育等等,很多父母从来就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在现在学习负担如此重、压力如此的大的情况下,想不想再去学这些东西;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腻爱,不让他们做这,不让他们做那,父母每样都帮他们完成,也导致中国的孩子从小就产生了依赖心理,这样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而使得中国孩子的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天性,失去了自由……
我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国外的老师因为喜欢杭州而来到杭州在一所中学校里当英语老师。在最初的一年里,这名国外来的老师用自己在西方的教育理念来教导学生如何把英语学得更好,这在学生当中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的口语说得越来越好,英语成绩也有所提高。可是学校和家长确认为这位外国老师的教书方法不对,因为他们发现,每当这位老师上课时,她的课堂是非常嘈杂的,他们的话来说是很“乱”的,这不像一个课堂,而像一个“菜市场”,家长给校方提出换老师,校方就找这位外教谈,说能不能让她改变一下她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外教对校方的回答是“那我辞职”!校方听了,问她:“为什么?你不是很喜欢杭州吗?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你喜欢的城市?”这位外教说:“我确实很喜欢这座城市,但是我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不到施行!”就这样那位外教老师离开了这座她所热爱的城市,原因确实教育理念的不同……
另外,中国的动画产业一直以来都得不到提高,做出的片子也只局限于儿童,而没有适合于大众的动画片。一些动画师也一谓模仿日本、韩国、美国等一些国外的动画制作。先天想象力的丧失、创造力缺乏、创造思维淡薄,是导致中国只看他国的动画片,而不去关注国内动画,使得中国动画产业迟迟得不到提高的直接原因。
这几则例子都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太深。其实我们并是要求我们要放弃中国的传统、不去学习西方文化教育。而是希望找出起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让他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好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最好的结果。
弘扬传统文化范文篇三
《我们的节日》这本书讲述的是传统节日的由来,读完后我深有感触。它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在极为原始和朴素的生活中,出自于春耕秋收的喜悦,出自于对某些事件和人物的怀念,出自于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这些节日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一直流传至今。尽管节日习俗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但不管它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不会改变的,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是根深蒂固的,对于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它意味着永恒,改变的只能是形式。
读完全文,我觉得我们祖先创造的节日就是五彩的光环:绿、红、蓝、白、黄。
(一)绿色意义——生命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在先秦时期,人们会在冬末农闲之时,将自制的美酒和羔羊当作供品,奉献给他们心目中的各位神仙,以答谢诸神一年来的赐福和保佑。这种祭祀活动便是春节产生的历史根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春节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革,极大地震撼和影响了我国传承几千年的节日习俗。现代人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快乐、奔放和自然。这是一个和谐安详、生气盎然社会的必然现象。但是在多种多样的春节节日活动中,“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互相拜年”依然是节日期间的主题活动。所以,现代人的过节方式是对传统节日的更新和发展。在春节期间,人们尽情地表达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对新的一年则寄予美好的希望。
(二)红色激情——爱国
“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实际上端午节时民间一年一度的全民“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悬艾草,挂菖蒲,因雄黄酒,用以驱虫菌,除病害,这是民间一种自觉的防疫防病措施,这些活动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2003年当非典疫情肆虐时,今年四川震后防疫时,艾草、菖蒲等又纷纷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古老的习俗再次焕发了它的青春。传统的说法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千百年来,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纪念屈原。从语文课中我们知道,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投身汨罗江自杀而亡。老百姓听说后,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忧心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许多后世的爱国人士和进步文人。其中,郭沫若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他高度评价了屈原及屈原的作品,并编写了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期间,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纷纷投入抗击日寇的民族战争中。由此可见,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
(三)蓝色的活力——理想
勤劳的牛郎,痴情的织女,善良的老牛,热心的喜鹊,美丽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曾使多少人深受感动。“七夕节”的起源解释各有不同,过节方式和习俗也有所差异,但它引导人们走向勤劳、诚信和真正爱情之路却是完全一致的。尽管,“七夕鹊桥会”只是传说中的神来之笔,但是其中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当然还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的。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爆发的那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青年运动而确立的。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要发扬“五四”以来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勇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重任。
(四)白色的正义——和平
远古时期,人们便在秋季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每逢中秋节,人们都回吃月饼,表示一家人团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很强的团圆观念。其实团圆与和谐紧密响亮,团员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在欢庆中秋的活动中没,进一步增进了人们的团结,促进和谐,增进友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中华人民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
(五)黄色的重任——负责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迎来了秋日里一个重要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人们出于求长寿保健康的目的进行的活动。在重阳节的各种庆典活动中都渗透着人们祈望健康、长寿的目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一个有责任心的民族,必定有敬老爱老的精神。
民族精神是在继承和变迁中演进的。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有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弘扬传统文化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