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相关话题
在学生们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哪些测试卷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试题卷能不能帮助到你!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广东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欢迎阅读!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武松打虎——《水浒传》
D.黛玉葬花——《西厢记》
如图,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右边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指出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画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D.人们出行多乘坐轿子、马车、牛车、驴车、水上船只,反映出北宋交通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汉朝与宋朝
B.秦朝与明朝
C.秦朝与清朝
D.唐朝与明朝
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选调大臣组成
C.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D.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是:
①元 ②金 ③秦 ④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如图,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下列古今举措中,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是
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②宣政院的设置
③“金瓶掣签”制度的确立
④青藏铁路开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甄子丹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揭开了明朝锦衣卫神秘的面纱,此机构: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天祥抗元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明清时期,下列哪些城市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①广州 ②南京 ③苏州 ④北京 ⑤宁波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①⑤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其作者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汤显祖
D.曹雪芹
如图,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到临安做生意,见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商客来往不绝,他不可能经历的选项是
A.上午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的是米饭和用玉米做成的窝窝头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吃夜宵
下列朝代都曾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的统一,这些朝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秦朝、隋朝、西晋、元朝
B.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C.西晋、秦朝、隋朝、元朝
D.隋朝、元朝、西晋、秦朝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唐朝瓷器品种众多,其中,造型优美,釉色绚丽,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的青花瓷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朝印制的《十三经》
B.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C.宋朝印制的《十二气历》
D.元朝印制《隋唐演义》
2008年5月1日,中国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顺利通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请问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北京的卢沟桥
B.苏州的宝带桥
C.河北的赵州桥.
D.云南丽江的黑龙潭桥
如图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学生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有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A.当时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便于从事生产劳动
D.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D.宋辽统治者都趋向腐朽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政策的调整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D.南方贸易发达
为实现对全国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已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如图,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秦桧谋害岳飞
C.王彦抗金
D.杨业抗辽
填空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综合题
材料题:(共18分)
(一)、看图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1分)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1分)以哪里为中心?(1分)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问1分,5分)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频繁的朝代,到了清朝我国对外交流逐渐衰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的名称。(1分)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一个图中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和交流的具体史实。(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1分)
4、从汉朝、唐朝和清朝的对外关系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 )苏 轼 A《念奴娇•赤壁怀古》
( )关汉卿 B《送子天王图》
( )吴道子 C《秦中吟》
( )白居易 D《窦娥冤》
判断题
隋唐书法,名家辈出,《玄秘塔碑》是颜真卿的作品。
唐长安城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长城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蜿蜒6000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临安。
元朝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用麻布作衣被的原料。
指南针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
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还早半个多世纪。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