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绩效

发布时间:2016-12-20 07:02

人力资源中的企业绩效又是什么意思呢?来看看下面小编为你带来的什么是企业绩效吧,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什么是企业绩效

什么是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什么是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需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管理领域正逐步流行的ERP,也同样需要企业绩效评价,不过它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绩效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ERP中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是特指评价其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的效益和企业整体应用ERP后的效果。

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绩效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正在朝着运用市场经济原则间接管理的方向不断转变。推进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正逐步把开展企业绩效评价作为国有企业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并要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要结合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开展对子(分)公司的评价工作,以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由财政部每年定期公布。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也正在逐渐结合,成为国企管理人员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中介机构逐步参与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是国家对重点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以及国有企业集团自身对其所属子(分)公司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

企业绩效评价虽然是政府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但政府部门今后的主要职责应侧重于制定评价规则、发布评价标准、执行委托任务、监督评价质量等,具体的评价事务应交由中介机构组织完成。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使监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管决策上,而且因为社会中介机构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可以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质量和公正性。在国外,聘请民间审计执行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也是一种普遍的作法。社会中介机构年度报表审计和管理咨询业务也是依据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的,所以中介机构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与会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企业绩效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近百年来,国外经济学者和管理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推动了企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与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学者和专家已开始重视企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问题,一些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也进行了许多非常有益的探索。

(一)成本绩效评价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以成本为主,其成本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以本求利思想,该时期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成本。随着成本会计第一次革命和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原有的仅以计算盈利为目的的成本控制思想逐渐被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的思想所取代。1911年,美国会计工作者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实现了成本会计的第二次革命。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达到了对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并且为以后企业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

财务绩效评价阶段(约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随着市场自由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控制风险,纷纷从事多种经营,其结果导致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大量增加,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能。1903年杜邦公司的管理者设计出以投资报酬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开创以财务为主体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之先河。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绩效评价指标方面,先后经历了以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逐步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绩效评价体系。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许多公司已意识到过分强调短期财务绩效是美国公司在与欧洲和日本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便把企业评价的重点更多地转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上。在注重企业短期财务业绩状况的同时,更关注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特征是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

(三)企业绩效评价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新经济时期的到来,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导致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将绩效评价与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相结合。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就必须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许多企业发现主要依赖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绩效衡量方法导致了种种问题,并已成为妨碍企业进步与成长的主要原因。为了克服企业在绩效评价方面产生的问题,就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衡量方法,并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加以结合并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以改进传统财务报告和为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服务。于是,“平衡记分卡”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应运而生。

企业绩效评价的新指标——EVA

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经营、会计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它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业绩评价是适应特定历史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求的一种方法,当某种特定评价方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管理要求变了,其业绩评价方法也应进行适当的变革,从而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正确切实地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成为政府、企业界和会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对政府管理部门,只有了解企业的实际绩效,才能正确制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更好地完成宏观调控的职能;同时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也是管理部门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一、目前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六项指标。1993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中,规定了8项财务评价指标。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修改了原来的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由6项调整为7项。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尽管该套指标体系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均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更不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企业的利润只是会计学权责发生制的产物。它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将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此,这些指标难以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只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忽略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产生“资本免费”的幻觉。

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企业公告的净收益为零,阅读者必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显然,会计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尽管公司仍要交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实际上它已处于“经济亏损”状态。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使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的幻觉,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容易造成股权资本的极大浪费,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股权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企业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如果一家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0%的情况下只能达到8%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账面上就应该是亏损2%的幅度,而不是盈利8%。

第二、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通常净利润额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由于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在损益表中费用支出并未考虑股权资本的成本,其隐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权资本是免费的。因此,用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将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同时也有可能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事实上,真实的利润应是指企业通过生产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而不应是扣除了相关成本和费用后的净收益。

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当弹性,使得会计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有欠妥当。

最后,会计收益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最终评价,追求的是本期利润最大化,与企业长期经济利益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可能造成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科研开发、新产品研制、人才培养等,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之所以会造成以上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以账面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考评制度,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误导。因此,要杜绝上述现象,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EVA指标的特点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Eterm & Stewart Co)于1991年首创的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管理评价体系。EVA是指企业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利润-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根据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求得,而股权资本成本是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股本市场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从上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EVA就是指企业税后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了价值损失,减少了财富;如果差额正好为零,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利润、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应该予以抛弃;会计利润未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它反映了信息时代财务业绩衡量的新要求,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其主要特点是:

1.用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

会计核算过程由于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使会计利润与反映企业创造财富真实情况的经济利润产生了偏差。如无论企业研究与开发项目结果的收益对象是否是今后的产品,均应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列为当期费用。诸如此类,就使得会计利润的计算不准确。而EVA的做法是先将费用予以资本化,并在其可预期的有效生命期内分期摊销。当然,在计算EVA时,要对营业利润和权益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种方式也更接近实际。

2.经济增加值最直接的与股东财富的创造联系起来

追求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就是追求更高的股价。对于股东来说,经济增加值越多越好,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唯一正确的业绩计量指标。它能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相反,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甚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有时会侵蚀股东财富。

3.将业绩评价与企业决策相联系

由于EVA 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会计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注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所运用资产的规模以及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大小。同时根据国外的经验,EVA不仅仅可以作为度量企业绩效的指标,还可以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用以指导企业的每一项决策,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企业目标确立的分析、收购兼并或出售的决策等。

4.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

由于EVA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因此将管理者的报酬与EVA指标相挂钩,可以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更好的结合起来,使经营者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这也正是EVA的精髓所在。

5.企业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由于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既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更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而现行的会计制度则是更多地考虑债权人的利益,相对忽视了投资人的利益,推行EVA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维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6.EVA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按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显然,单纯依据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无法准确计算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事实上,股权资本收益率是股东期望在现有资产上获得的最低受益,对于不同的企业,他们所预期的资本收益是不一样的。同时EVA还考虑了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股权资本不再是免费的,因此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差别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此外,EVA能将不同投资风险、不同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的企业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业绩评价,它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业绩评价。

可见,经济增加值方法的超凡之处在于:首先是将经济学家反复强调的股东剩余索取权的思想具体化为一种业绩评价方法,业绩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其次,将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这是一种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最后该方法大胆地向公认财务会计准则挑战。(如果运用该方法,则要对财务会计体系进行系统的调整。)目前,EVA已经被可口可乐、西门子等全球400多家公司所采用,美国《财富》杂志称EVA 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经济增加值使完成价值创造从单纯的口号向有力的管理工具的转换有了指望。这一工具也许最终将使现代财务走出课堂而进入董事会会议室、或许甚至走进商店店堂!”

三、运用EVA应注意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业绩考核压力,上市公司面临信息公开披露及配股、增发新股的业绩要求的时候,企业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利润补贴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由于EVA对企业未来成长的估算是建立在既有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基础上,同时其计算对资本成本高度敏感,而资本成本的确定又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

2.该方法的可操作性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公认财务会计准则的调整不是一般的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完成的、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较难确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做的调整已达到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

3.EVA指标的运用有其局限性。如前所述,EVA虽然可以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用以指导企业的诸多决策,但对于资产的处置、营运资本的管理等决策还需借助传统的会计分析方法。

4. 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客观评价,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删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虽然使EVA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同时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5.EVA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可辨认资产,并以现金流的形式综合与价值创造相关的风险和市场预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无形资产、非财务因素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什么是企业绩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什么是企业绩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