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17-06-02 10:12

在高一生物必修2课的学习中,复习是生物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列出必修2第一章复习提纲对复习很关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1:1;F2的遗传因子组合有3种,其比为1:2:1;F2的表现性状有2种,比例为3:1。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一、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例)

①DD×

DD DD 高茎 ②dd ×矮茎

③DD×Dd 高茎 ④Dd ×DDD:2Dd:1dd=3高:1矮 ⑤Dd × Dd:1dd =1高:1矮 ⑥ Dd ×DD 1 DD:1Dd 高茎

二、显隐性的确定

(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2)杂交后代有性状分离,数目占3/4的性状为显性。

三、遗传因子(基因型)的确定(有关基因用A、a 表示)

(1)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是两个隐性基因组成,即aa。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即AA 或Aa。

(2)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推测为纯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推测为杂合子Aa。

(3)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推测为纯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双亲为杂合子(Aa×Aa)。

(4)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双亲之一为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Aa。

五、遗传规律的解题思路(1)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

(2)方法二: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①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

3B :1bb

②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1bb

③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六、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

?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三)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素→多因素)

?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根据分离定律可知:F1性状表现一致,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在育种实践中F1不能轻易的丢弃,要种到F2并从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新品种。

如果所选品种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作为良种留用;

如果所选品种为显性性状,可通过自交,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经过5-6代选育。

2、指导医学实践:

一、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代中:

4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 双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单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双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1.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和y、R和r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 亲本基因型: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一种配子;

3. F1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4. 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的比例均为1:1:1:1;

5. 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遗传因子组合,决定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9:3:3:1。

型的配子。

二、自由组合定律基本解题思路:两对相对性状的概率计算“先分开、再组合”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2、导医学实践: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复习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

首先是课前预习。可以具体分节预习;也可以在一个学期开始前将整本书自学一遍,再配上一本合适的练习册(所谓合适是指基础性,在这个阶段切勿追求难!)。

然后是课中听讲,要懂得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抓住重点。

接着是课后作业。要求要独立完成和及时完成,在及时的基础上独立才是最有效的巩固。最后是课余运用。生物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不妨用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一下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物现象。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复习提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