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成为每名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一:高校美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
1调查数据分析
1.1目前大一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软件种类多种多样。在日常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方面,都有各种软件与之配套。据调查统计,目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更多的是把计算机当成一台“游戏机”,作为从小接触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游戏的90后,约6成以上的学生是把计算机当成娱乐的工具,只有不到3成的学生开始把计算机当成自己学习、工作的主要工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常态,而这种状态,随着各个专业的不同也呈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以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的美术类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用途上,依旧会保持原有的特征,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今后主要用途也还是在娱乐上,随着专业深度的提高,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资料收集、专业学习交流的情况占到一定的比重,而在自己的专业上,计算机直接使用的情况并不多见,这类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及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一些设计类专业,计算机在平面设计、建筑规划、动画制作、图像媒体编辑等方面已经是必不可少甚至最主要的工具。随着专业的发展,计算机在学习工作上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利用网络进行素材收集和信息交流的比例也会增大,这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机使用时间,学生使用计算机玩游戏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会真正成为赖以生存的工具,这类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和课程则更为重视。
1.2大学新生配备的计算机类型
近几年,大学新生入学的“配套设备”越来越高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几乎已成大学新生必备品。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电脑。并且这个比例逐年增加,即使是一小部分还没有电脑的学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把采购电脑加入了近期购买的计划之中。而因为笔记本方便携带、造型时尚等优点,成为大学生电脑类型的首选。最近一届大学新生的统计情况表明,73.59%的学生目前使用的电脑类型为笔记本。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应增加笔记本电脑应用相关知识点,同时也要强调笔记本的空间散热局限性会导致CPU速度下降等特点。因为设计类专业特别是涉及到大量图像处理的建筑设计、三维动画等专业,需要图像渲染、视频编辑、格式转换等大量计算功能,目前高年级的相关专业仍然需要使用运算效率更高的台式机进行专业软件的运行,笔记本在这些场合显得有些弱势,这些笔记本与台式机相比较的知识点,虽然不在教材中,但同样也会在授课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专业学生做一些普及。而绘画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日常生活、娱乐为主,笔记本是目前阶段最适合他们的计算机类型,这方面知识只需要简单带过即可。
2针对调查结果,在教学上的调整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大纲不涉及编程等知识,因此最主要的内容就是office软件教学,这部分的调查数据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直接影响我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对于Word和Excel这两个最基本的软件,学生选择“略懂一些”的占大多数,基本维持在70%左右。Word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有16.37%的学生可以做到“熟练掌握”,只有10%左右的学生基础还比较薄弱,选择“完全不会”,尽管还是占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对此,在Word授课方面,就要简化一些基本操作的授课内容,主要讲述新版本软件的界面变化及功能改动,并且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对软件水平进行检查,在课堂练习巡视过程中发现极个别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后,应以“加小灶”的形式单独指导,把“课堂作业”当成他们的授课内容,并增加课后练习来提高软件熟练度。Excel软件则呈现另一种局面,因为Excel在美术专业学生日常生活里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Excel软件的接触仅局限于中学阶段的相关课程,只有5.63%的学生可以做到“熟练掌握”,22.18%的学生则“完全不会”。而Excel软件功能丰富的特性,使得它的授课内容较多,对于美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枯燥的表格数据处理等功能只会使他们昏昏欲睡,毫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照顾一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又要考虑如何避免学生被复杂枯燥的表格处理所困扰,在Excel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当下一番功夫。
首先在软件介绍阶段,并不直接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而是通过展示Excel开发的游戏、制作的图像及Excel的高级功能,让学生从娱乐和专业的角度重新认识这款软件,先引发学生对这款软件的兴趣,再导入一些基础概念。而在讲解原本让美术类学生感觉非常头疼、枯燥的表格处理、公式函数、数据排序筛选等功能上,使用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学生更感兴趣的考试成绩统计表、教师工资表、运动会统计表等,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内容,也可以现学现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来增加学生对Excel软件的熟练程度和使用技巧。PowerPoint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工具,在各个课程里都是教师使用的主要授课工具,学生对于这个软件并不陌生,但据统计,只有54.05%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掌握”,有35.21%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会”,相对于Word和Excel来说,PowerPoint软件的普及程度低了很多。按我校的教学进度,经常会有其他专业课程布置的各种作业需要用到PowerPoint,因此学生会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虽然部分学生软件并不熟练,但因为软件使用方便,基本操作也不复杂,并且整个Office软件界面的通用性,经过前两个软件的学习,多数基本功能学生都可以通过实践和自己摸索掌握。而软件本身的功能特点,使得用PowerPoint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编辑图片及动态效果,这类以图像见长、偏向设计的软件非常容易受到美术类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上课的气氛也很活跃。
对于这类软件的教学,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模仿课件,产生固定模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并不能只讲授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要把各种元素的添加特别是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以及元素动态效果的设置等向各个功能的分解,而这些功能的组合则应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把PowerPoint作业当成一次艺术设计的过程,而这正是个性张扬的美术类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美术类学生想象力丰富、对色彩把握准确等特长在PowerPoint的教学和作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每年都有大量创意十足、制作精细的精彩作业呈现。而在课内再将这些精彩作业予以展示和讲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网页制作软件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只有不到1%的学生选择了“熟练掌握”,而有70.42%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会”,可以说网页制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领域。网页制作本来就是一个易学难精的领域,一个高质量的网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制作水平越高,越需要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支持,而初高中乃至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都没有太多的课时用来把网页制作讲得非常仔细和透彻。因此,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技能,进而培养网页制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能够去深入学习网页制作。授课内容既不能太难使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学不到东西。鉴于大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在授课内容安排上可以采用两段式模式,即先以单网页网站的形式制作一个包含不同分类站点的导航页面,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常用的网站放入自己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网站的制作,让学生接触网站制作中最基本的元素添加、链接设置、网站结构等相关知识。对于初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这些基本知识再加上网页直接链接的跳转,就可以完成最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第二阶段先通过讲解框架、层、动态HTML、动态页面过渡等软件自带功能,提高网页网站效果,并介绍网站架设步骤,使得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以成品形式在互联网中展示,再通过展示各类、各种高水平网站,讲解新技术用于网站的使用方式及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后的网页制作中有进一步的发展。而采用3~5人的小组模式来完成网页制作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专业作业繁重的课余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互相合作,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3总结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多样化典型案例导向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该从传统的基本技能普及教育逐渐转向为专业服务、与专业结合的专业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指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可以在基础计算机技能和专业计算机技能两个阶段之间平稳过渡。美术类学生因为在初高中阶段除了文化课之外,还要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使得这类专业的学生在日常计算机使用熟练度上相对于其他文理科学生较为薄弱,并且因为专业特点对计算机的需求程度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美术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定期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在把握不同专业特色的同时了解学生特点,掌握每一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情况,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自身情况,融合不同美术专业的专业内容,改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助于各美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能,为培养有特色的美术类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二: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且摇摆不定。有的高校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不分专业整齐划一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有的高校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还要强调学生应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前一种目标定位,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共同选择,不分专业整齐划一的课程目标使得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相对固化,课程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也容易操作,教学组织与管理也较为容易,课程建设和开发的成本不高,但课程教学实施效果一般,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能够调动起来。后一种目标定位,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能够很好的贯彻落实注重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操作起来较为困难,课程建设的时间长,成本高,而且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其一发而动全身,很多高校没有这样的勇气。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课程目标定位模糊且摇摆不定,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停步不前,课程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实验教学条件薄弱
高等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然而,现阶段因整齐划一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只能在公共机房上机简单操作完成,这些简单的操作完成也更多的是固化僵硬的知识与简单操作步骤的枯燥记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来讲看上去都是都是很难实现的。
二、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更新课程教学理念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如若有所突破,首先应该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专业学生目标就业岗位需求与兴趣特长出发,因材施教、改革创新、育人为本的新型课程教学理念。唯有如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才能实现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教学。唯有如此,高校才能够在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上有所作为。
(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引领,是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取教材、安排课程考核、组织实施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高校应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举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合格人才为己任,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不受传统思维定势与教材束缚,通识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重。这样的目标是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等院校只有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一方面,高校应从学校层面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等形式,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通过校企合作与联合办学等形式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充实《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培养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需求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具有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与系统性问题,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是艰难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预期成效是值得期待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实实在比型的,也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者不可懈怠的历史使命。
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2.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
3.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
4.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
5.关于计算机基础的论文
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