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发布时间:2017-03-18 11:41

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会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一)

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二)

诗歌鉴赏注意的事项

病句题,在考试中属于较费心力的题,尤其是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感觉那个句子都是对的,总是没有头绪,其实病句题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是比较容易完成的。首先要知道病句主要分为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大类,主要错误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次、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寻找语病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再次、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如果没有发现语法错误就从逻辑角度入手,分析句子的推论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恰当等问题。

诗歌鉴赏类题型属于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这需要学生丰富的诗歌阅读量,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诗歌的基本涵义。在做题时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入手,首先,读题目,题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试卷中出现的题材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范围,这就为我们做题降低了难度。例如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三)

常见虚词用法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 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其皆出于此乎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 不拘于时(被)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