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初二政治教师上课必须要充分备课,写好教案。教师写好教案可以自信地走进课堂,可以使课堂教学安排更科学更合理。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政治下教案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
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社会》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一节课中,激发学生兴趣要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方面我有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为例浅谈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社会》课教学也应重视导入这一环节,导入的好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时,恰值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南联盟地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天天都在报道这一令世人瞩目的事件。利用这一事件为切入点,以谈论时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喜欢看《新闻联播》节目吗?最近新闻中最令你们注意的是什么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学习课文的氛围,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们的话题由此转到了新课上,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很关心时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南联盟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轰炸,给这一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每天都有房屋倒塌,每天都有人员伤亡,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免受外族的侵略,不仅要国副民强,而且要有雄厚的国防实力做后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展示我国雄厚防实力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第一课。通过教师富于情感的导入,学生们的心灵也受到了牵动,从而产生了对原子弹这事物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全体学生的思维状态集中教学活动中来,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设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如讲《原子弹爆作试验成功》这课时,同学们对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的巨大杀伤力有了感性认识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然原子弹是杀伤力很强的核武器,我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呢?这个问题单个学生不一定能回答清楚,更不容易说全面。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采用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争论的方法进行,由此起到了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最后,由教师利用史实分析得出我国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意义不是为了战争,而是在于增强国防实力,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让同学们了解了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真正目的,可算是一举双得。
三、采用视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
形象、真实、直观的投影、录像、录音、图片、模型等教学媒体,不仅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兴趣,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这课中,放了一段录像,形象地再现了我国原子弹爆炸时的动人场面:随着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冉冉升起烈焰翻腾的蘑菇状烟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和学者们个个脸上挂着幸福的泪花,他们互相拥抱、欢呼。同学们通过录象看到这一场面,情绪非常高涨,在他们的心灵空处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他们也跟着欢呼、跳跃、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兴趣。
四、补充生动、新鲜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喜欢了解一些有关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一此感兴趣的问题。如,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好几倍,为什么科学家不先研制氢弹呢?原因是氢弹的爆炸要在原子弹爆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又如,我国的核电站为什么会选择在广大深圳东面的大亚湾?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海盐县?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这两个地点地处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能源消耗极大,但这一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为了减少交通运输负担,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水资源,解决这一地区供电问题,是在这两地建立核电站的主要原因。通过补充这些新鲜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们不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提高了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五、挖掘思想内涵,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在《社会》课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应挖掘每课中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向学生们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领会爱国主义精神,我着重讲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险阻,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的动人事迹。学生们听了以后,无不为“两弹之父”邓稼先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兴奋地说;“老师,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向邓爷爷学习”。告诉他们,只要你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长大后同样可以报效祖国,因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同学们听了以后感到一种自豪。从同学们热情的目光里看到了兴趣和兴奋,为自己也为学生们感到高兴。
总之,在我们教学中要以兴趣为起点、为先导,设计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发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兴趣中不断提高。
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