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内容简介:
稻盛先生说:人生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这是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成功方程式。稻盛和夫在经典之作《活法》中提出了这个方程式,全世界几百万的读者受益匪浅。
在日本,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昭和年代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被誉为平成年代的经营之神。与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日本最著名的创业者相比,稻盛和夫是出道最晚的一位,也是唯一健在的。企业经营规模不算顶大而绩效卓著的一位;是同中国走得最近的一位,受儒学浸染最深的一位,与佛教靠得最拢的一位;是在哲学层面悟性最高,钻研最为执著,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是极其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弘扬传播,拥有企业家弟子最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一位。季羡林先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作者是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最有资格称为稻盛先生在中国的“发言人”,他深入透彻理解了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学”与“经营哲学”,以一名中国企业家的角度,创作出了更适合中国读者阅读、更有说服力的“稻盛哲学”深度解读之作。本书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稻盛先生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学,第三部分为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最后一部分为附录,可谓稻盛思想的集大成。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作者简介:
曹岫云,江苏省无锡市人,196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后在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1992年开始创办企业。是无锡中幸时装有限公司、无锡日昌服饰有限公司、无锡惠菱羊绒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的创建人、董事、或董事长;无锡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高级经济师。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京瓷阿美巴(上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著作《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由中日两种文字出版。另著有《稻盛和夫记》,编译《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六项精进》等,翻译稻盛和夫《活法》、《干法》、《稻盛和夫的实学》、《拯救人类的哲学》等10多部著作,翻译稻盛和夫多次来华讲演文稿。主编内部杂志《稻盛和夫经营研究》。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1:
这是我第一次读有关稻盛先生的书籍,囿于对成功论一类书的偏见,我一开始认为这本书无非也是借稻盛先生一生创造两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和晚年成功挽救破产的日航的丰功伟绩作为噱头,来吸引读者。如果没有加入知行读书会,估计我以后也不会接触到这类书,想必我对“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哲学问题也只会停留在一个较为肤浅的阶段。
本书由曹岫云先生撰写,稻盛先生如是评价:正因为是透彻理解京瓷哲学的非京瓷人所著,所以很值得参考。可见曹先生对稻盛哲学的见解之深,曹认为这种哲学不仅适合经营领域,也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同许多自然科学方程式一样,它应该成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可表示如下:
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能力×热情
或者表达为:
成功=人格·理念(-100~100)×能力(0~100)×努力(0~100)
人格·理念为什么会有正负之分?打个比方,如果把能力与努力之积比做巨轮的引擎发动机,那么人格·理念就是巨轮之舵。巨轮是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还是偏离航道,冲向冰山暗礁,关键全在控制方向的人格·理念之舵。本书引稻盛先生与希特勒对比为例,论证了人格·理念在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中的重要性。
稻盛说,"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令人遗憾的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人格·理念",即哲学,几乎所有人都不太明白。其实,几乎所有人也不求甚解。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成功案例都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社会上存在着那么多的厉害角色,却在祸国殃民;“小人无过世之才,不足以乱国”,如果片面强调“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足的,必须拥有正确的人格·理念。
所以,当我们想要成功时,当我们在做事情时,都应该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继而秉持正确的人格·理念,通过不懈努力提高能力的同时,常怀利他之心,善行利他之道。相信拥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人生成功方程式的结果会是一个不错的正高分。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2:
成功=思维方式×能力×热情。在读此书之前,我就有对于思维方式的理解。思维方式的确会影响人的一生,并一定程度上决定能力和热情。我理解的思维方式是指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对问题的看法、对现状的态度,思维方式是由人的知识与性格决定的,其中性格是天生的,知识是后天的,思维方式更多受环境的影响。教育,传授知识不应该只以单纯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以培养思维方式为目的。
纵观整个家族的分枝,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质量,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却决于什么呢?思维方式。其实上一辈人、刚开始的时候、人与人的差距很小很小、没有人会比别人有多很多的钱。同样的环境、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甘于平淡,有的人始终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天天都在积累知识和人脉,有的人有钱就花、有的人有钱就存银行、有的人有钱就去做生意,这都是思维方式决定的。存不住钱的人,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只会存钱的人、生活质量也不会很好。我们该如何理财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力一般的人会把钱用于吃喝玩乐、买房买车、供养孩子、天天朝九晚五、做着流水线一般的工作、总是抱怨工作很累、工资不涨、时间过的很快、羡慕有钱人的美好生活、自己的银行卡里也没有多少存款;能力高的人、依靠自己的技术、关系、口舌、管理等能力、有着经商、升官、研究等的追求,不断地往提升自己。能力高的人、在奋斗的过程中、热情不够的人、会因为遇到的困难或是感觉会遇到困难而放弃在理想的路上前行;热情足够的人、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实验失败的换个方法或是材料再来过、资金缺乏的找银行贷款找亲友借钱、没人诬陷则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出证据、最终成功的人都是在很高的风险下走过来的。
那是上一代人的情况、而到我这一代人,方程式仍然成立、只是解释的前提假设会略有改变。因为人与人的差距从一开始就千差万别了、以至于同一代人的成功与否受到了外界更多的因素的影响。实习回来、我对社会、对行业、对技术、对能力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了什么要上的大学、剩余一年的大学时光应该如何度过、我的答案经已明确、至于最后能否算得上是成功、就交给时间来给出答案吧。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并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
源于黄宏伟老师的阅读书目推荐,巧闻稻盛和夫先生,借着空闲时间大致浏览了有关描述稻盛先生的著作:《向稻盛和夫学什么》、《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颇有感触,著作通篇行文流畅,思想传述没有富丽堂皇的话语,非常通俗朴实而且一语识破天机,譬如稻盛先生的“小财靠机遇,中财靠能力,大财靠品格”之观点让我赞叹不已,人生的成功方程式-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常常会给我们捏造一个幻觉:招财进宝是靠机遇的,而机遇是命中注定的。而且经常列举那些没文化的却致富的案例进行反复论证,劝人信服。我虽然不信,但也略微赞同,直至我接触到稻盛先生的观点,对“发财”有了全面系统性地理解:不错,稻盛和夫也承认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实,但这只是小财,完全依赖于机遇;接下来是重点,如果练就一种能力并让其有“用武”之地的话,那是招揽中财的;如果时刻培养自己的性情品格,那远远比具备一种能力关键得多,优秀的品格往往是人生腾飞的催化剂,是招揽大财的必要条件。其实品格也是一种能力,是内在的能力,不同于外在的技能,它更独具影响力乃至号召力,品格的力量是精神世界高尚的代名词,由内而外、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人。仔细琢磨稻盛先生的“发财”观点,机遇、能力、品格即独立又相互依存,颇有对立统一的味道。
稻盛和夫,作为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另三位分别为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唯一健在的“圣”,一手缔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不由地让我联想到当前中国创业者兼企业家的领军人物:马云先生,虽然创业的地域和年代不同,但我试着去发现他们(马云和稻盛和夫)之间的共性,碰巧的是我有幸领略08年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马云与稻盛和夫的精彩对话,两人在“人性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双方一致同意:人性被欲望拖到一个危险的边缘,于是乎,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不请自来,除了积极应对当前发生的危机还要寻根究底,总结成因,防患于未然。最终两人将企业的发展目的提升到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
让我叫绝的是稻盛和夫结合自己的亲生经历推导出适合大众的成功方程式,这在我有限的阅历视野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很多企业家都勇于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创业过程和成功经验,也出版过著作,但千篇一律是经典语录和励志名言,几乎没有将内在规律程式化,而稻盛先生这么做过,而且还是适合你也同样适合我的规律总结,曹岫云将其归结为“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立足“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文化,何为珍贵,作为探求者,何为重要”对稻盛先生的成功予以全面地剖析和欣赏。鉴于它的普遍性,我更愿意将其命名为“人生的成功方程式”。并在后篇加以论述对方程式的理解和感想。
方程式的表达:
人生﹒工作结果=思考方式×热情×能力 抑或 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其中热情/努力、能力的取值范围为0-100;思考方式/人格理念取值范围为-100-100,下面就选取式表达式进行自我的感悟和解说,稻盛先生将成功因素量化直观且易懂,成功方程式中独具匠心的是对“思考方式”赋值予以正负号表示,符合常情的同时又区别于“相似”,确确实实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群具有分类、筛选能力。符号的差异也寓意着“思考方式”在方程式中地位的与众不同进而折射出思考方式对我们人生前进方向的影响力之大。由此,个人认为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实则是“思考方式决定论”。
思考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指解决问题探究客观性规律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执行的方式,亦有做事时的心态和我们前进的方向判断。
想法变,一切都变。上帝赐予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的时间,有的人用于发牢骚、抱怨、郁闷;而另外一些人用于奋斗、努力、拼搏;人生差距由此产生,苦闷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为何不开开心心过一天?潇洒走一回,也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当上帝关上门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稻盛和夫年幼时家境窘迫,兄弟姐妹7人他是老二,受哥哥的据理力荐才勉强上高中,毕业后难得考入知名度不高的鹿儿岛大学学习有机化学,但工作不得意,被迫进了连年亏本的“松风工业株式会社”,受夹于家庭和职场的压力,负面的思维考验着稻盛的理性,苦恼的稻盛和夫曾想加入暴力团,暗无天日的折磨让稻盛和夫意识到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与其破罐子破摔还不如将希望寄予自己最后的一次尝试上,废除了这种消极的想法,他废寝忘食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心态也变得乐观、积极向上,思考方式由负转正,为今后的傲人成就夯实了内在的基础。
当然,扭转一次负面思想并不困难,但是至始至终掌舵正面思考方式的航标而不偏离,一般人是很难企及的,这就需要企业家懂得修养人品,探究人性,领悟宗教,参透哲学。
绝非偶然,稻盛和夫即使家喻户晓的卓越企业家也是优秀的哲学家,他信仰中国的佛教,并贯彻敬天爱人的理念,运用哲学的思想来经营企业,独树一帜并握住着成功的命门,是只手缔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不二法则!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一致落在“勤奋程度”上,极少关注奋斗的方向正确与否,强化盲目拼搏削弱重新定位,这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行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点都不错,但努力毕竟只是成为天才的一部分,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而重新定位自我,把握好前行方向就在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之中。
非常赞同作者曹岫云枚举的例子,将法西斯代表人德国的希特勒与稻盛和夫进行对比,不得不承认两者的能力和勤奋程度都超乎想象,仅仅是人格理念的差异,思考方式的相反直接导致人生结果的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希特勒乱了德国乱了天下,世界上没有比心灵扭曲的天才疯狂努力所造成的后果更为可怕,那将是灾难性的毁灭,封之为千古罪人;稻盛和夫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千万人的崇拜和赞赏,封之为圣人。罪人和圣人的对比,将思考方式的正否差异演绎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功方程式并没有否定努力和能力的作用,只是充分强调端正自我的必要性,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再倾注精力和时间必将得到人生圆满的句号。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受缚于种种考虑和担忧,使他们的成功可望而不可即。或太自卑,成功永远是别人的专利与自己无缘;或自我扩大,我不会成功别人更不可能成功;或认识偏差,只要玩命地拼搏,成功终会降临。成功方程式告诉我们:成功属于每个人,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拥抱成功,分别是“正面的思考方式/正确的人生理念”“不灭的热情或过人的努力程度”“后天学习的能力”,只需满足上诉三个条件,就能迎来成功,但请注意,这里的成功是短暂性的。那怎样才能达到长期性的成功?造就成功的人生?
那就需要不断地拼凑短暂性的成功,而拼凑的“胶水”就是懂得修养人品,探究人性,领悟宗教,参透哲学,不断地在行进中修正,在修正中成长,在成长中积累,在积累中成熟,在成熟中成功,在成功中永恒。
俗话说,失败只是暂时的不成功,成功也只是暂时的不失败。失败和成功本身也是辩证统一的综合体,想永远得到其中一方而规避另一方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给了我们启迪和引导,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敢于剥除失败的外衣。而且我始终相信,人生的成功方程式内涵并非只有这么一点,不同人品味,感悟不一;不同时期体味,感想不一,它就像难以摸透的哲学,包罗万象,相生相克,却有着创造各种可能性的素材,就看你如何去参详并亲身验证稻盛和夫的人生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序言:
人生航标:稻盛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是著者曹岫云怀抱时代使命,为每一位在人生之旅中辨识航向追寻成功的读者,奉献的一部有见地、有性情,内容厚重,文笔鲜活,不但好读而且管用的上乘之作。
曹岫云君懂日语,在无锡经营中日合资企业多年,熟黯日本文化与经济,喜爱读书和思索。有一次,我从曹君的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已显陈旧的日文原版书,翻开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这部书许多篇章的天头页尾,布满曹君的批注,有些页面连字里行间也充斥着五色斑斓的符号标记。着魔了?这本《成功激情》,出自当代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之手,里头的“成功方程式”绝了。他又取出一大摞稻盛著作,原版的、中译的,并说:“这是金矿,金矿!”
若干年后的今日,我面对掘金者曹君用“心”打磨而成的书稿《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一路读下去,如行山阴道上,“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曹君把成功方程式视作稻盛哲学一面鲜亮的旗帜,表现出曹君思想的犀利。
在日本,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昭和年代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被誉为平成年代的经营之神。与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日本最著名的创业者相比,稻盛和夫是出道最晚的一位,也是唯一健在的。企业经营规模不算顶大而绩效卓著的一位;是同中国走得最近的一位,受儒学浸染最深的一位,与佛教靠得最拢的一位;是在哲学层面悟性最高,钻研最为执著,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是极其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弘扬传播,拥有企业家弟子最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一位。
季羡林先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曹君的心目中,稻盛哲学,不但是稻盛各项事业高速、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而且它的思想的光芒,它所代表的人类的良知和睿智,在信仰混乱的现实世界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稻盛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渗透在稻盛先生的一切实际经营活动之中。它没有什么令人头痛的哲学术语,它深入浅出却有感动和召唤人心的力量”。
成功方程式的表述简洁明了,它是稻盛以自身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为基础,摄取并整合古往今来东西方各种思想文化资源提炼而成,并在持续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深化与拓展,是最富原创性、实践性、普适性和开放性的哲理结晶。对任何一位读者来说,成功方程式的三个要素(尤其“人格·理念”)及其相乘关系、正负方向,都像可以终身结伴的多棱明镜,兼有精神引领、科学规范、道德警戒等价值,其社会文化效应难以估量。
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曹君把这本书做成了稻盛哲学思想评传的样式。由于曹君对稻盛的全部著作烂熟于心,方能用精取宏。凡书中精选稻盛著作片断的直译、译述,曹君无不严格依从日文原版,参照各种中文译本,字斟句酌,求信、求雅、求达。从书稿中曹君的自述便可读出,为了敲定全书的主题语、关键词,他付出了何等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人,何谓正确?”用了鲁迅式的“硬译”; “人格·理念”是对“思考方式”的意译,这后面,都有曹君立足全局的深思熟虑。而“成功方程式”这一译语的敲定,则是摒弃台湾某译本所用“成功配方”.的结果。全书章、节、目的小标题,都按照“立片言以居要”的目标,尽量截取或浓缩稻盛的话语给出。看似简单的翻译、译述,无不渗透着著者对稻盛哲学忠实而富有个性的解读。
自然,“评传”品位的高下更取决于“评”。四年多的时间,曹君与稻盛思想实践朝夕相伴,读其书,听其言,观其行,进入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努力渗透到潜意识层的境地;反思自身的心性理念与经营实践,观察中外潮流特别是世风国情,曹君对稻盛哲学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著书行文之中,曹君一边梳理稻盛心迹,一边注入自己的见闻感悟,或阐释或点评,或链接或生发,引述与评价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则浑然一体,无论是思辨探讨还是经验印证,自我拷问还是针砭时弊,始终都像思想者的心灵对话,不时进出的真知灼见,常令人心头为之热、为之凉,为之亮、为之黯,为之起、为之落。必得补一句的是,曹君写书的历程,如他所说,是学习、实践、反省三位一体的过程。
这部书的文风别开生面。曹君虽是理工科出身,却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不欣赏八股腔和经院调,钟情俗语俚言家常话并融入文言典故,长于思辨而落笔总挟性情,阐述事理往往娓娓道来,像随笔般挥洒通脱。用此种读来令人称“爽”的语体,完成~部以论述为主的著作,殊为不易。书中附有的论文,如遇逢稻盛先生之前的《百术不如一诚》,相当集中地反映出曹君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个性。
在我看来,这部书稿的弱点可能在于曹君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某种“仰视角”。在内容和表述上可以罗列出来的若干不足之处,都与此相关。曹君书中说:“一个人的优点像太阳,缺点像月亮。当太阳大放光芒时,月亮就看不见了。一个人的长处充分发挥并取得显著成效后,他的弱点将变得不很重要。”这段话也适用于本书。然而,晚上的月亮通常还是相当显眼的,弱点毕竟需要正视。相信经历“稻盛洗礼”之后的曹君,会在他已经搭建的人文平台上做出更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我是主攻教育的自由撰稿人,曾郑重建议曹君另邀研究价值论、心性学或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名家作序。理由是名人高瞻远瞩,而我自己则隔行如隔山。他回应的理由分别是:“名人难明草根”和“隔行不隔理”。他希望了解和理解稻盛哲学、并引发感动和共鸣的人写序。拗他不过,于是有了这篇不像序的“序”。
江南客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