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9 11:12

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在《美国特殊教育百科全书》中分为天才、智力落后、身体和感官有缺陷(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残疾及其他健康损害、言语障碍、行为异常、学习障碍、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等类型。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全文如下: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比任何人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对其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特殊儿童先天的残缺及后天教育的艰苦,对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考验。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普通家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严重脱节的特殊儿童,是很不利的。

(一)情感层面失衡导致不良家庭氛围若不能理性面对孩子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家庭往往会出现不良家庭氛围。或者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导致孩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任性、幼稚、依赖性强等性格;或者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形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

(二)零批评与“护犊”情结,忽略心理潜伏期教育特殊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抓好幼儿期和心理潜伏期教育,就成了家长不可避免的责任,而家长往往忽略这两个时期的教育。不少家长甚至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仍旧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零批评与护犊情结极易养成孩子不负责任、任性、为所欲为的心理。不良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后期的矫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育效果远不如将问题控制在未爆发时。

(三)“笼养”、“圈养”现象严重。不少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很少让孩子接触外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误解。

二、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

首先,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诚实、求知欲及好奇心强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儿童胆怯、嫉妒、孤独、懒惰,阻碍其心理健康的发育。

其次,家庭关系。有关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儿童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儿童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第三,教养方式。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第四,家长的榜样。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第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

三、树融合理念,促进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首先要理性接纳孩子的特殊性,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家长要注意的是,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其次,要发挥期待效应,开掘特殊儿童心理潜能。

特殊儿童的各类残缺障碍,导致了他们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家长要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积极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巩固习得的技能。同时,拓宽知识层面,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通过期待效应开掘孩子的心理潜能。可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几个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制定相应的长短期目标,遵循小步子原则,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促进孩子自觉主动地成长和进步。

四、拓宽特殊儿童活动空间,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一)家长要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异常发展的早期实施系列的治疗、教育和训练,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健康水平。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他们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二)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最后,家长言传身教,联合学校社区形成家庭教育特色。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弱,他们的教育过程充满了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就更需要家长提高心理素质,耐心地教育孩子。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探究残疾儿童的特殊心理,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长也要密切与学校及其他家长的联系。联系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学校教育的动态,联合教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案;与其他家长的联系,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相关文章:

1.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分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3.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4.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

5.浅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6.分析舞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