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简史心得

发布时间:2017-06-13 15:13

闲暇之余,翻看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哲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读中国哲学简史心得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中国哲学简史心得篇一

闲暇之余,翻看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哲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总是感觉它过于高深。没想到,从这本书中,我却寻到了对生活的感悟——中庸之道。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素来是中国古代儒家推崇的最高道德标准。细细品味觉得,它对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生活进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现实社会,我们更需要“中庸”——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不过,要真正实施中庸之道,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从书中,我真正认识了“中庸”的深意。“中”的真正涵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指到的情感最适用于欲望。人的欲望一旦产生,就会难以控制。当今社会,权势利欲带给我们太多的牵扰,如何使之达到中和,才是生的最高境界。

生活带给我们的,有苦亦有甜。有苦难的陪衬,幸福才显得无比珍贵。曾经的汶川大地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多少曾经的幸福一刹那化为乌有。这一切令我们痛心的同时也应给我们这些事外人更多理性的思考……

中,就是既不纵欲,也不禁欲;中,就是既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中,就是发了财不要为富不仁,受了穷也不要人穷志短……只有这样,内心才能达到和谐。经历世事的成人,才能真正明白童年的快乐与珍贵,只有自己将世事看透,才能放眼天下,洒脱自然。

“庸”的意思是普通或平常。每个人每天都要吃要喝。这是人类普通而平常的活动,但虽普通平常,却非常重要,没有人能离开它。人伦和道德也是如此。吃饭,喝水,维护人伦,实施道德,都是率性,即为“道”。“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人是有感情的,“喜,怒,哀,乐”都是人的正常反应。但这种感情的宣泄也要有所尺度: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怒。

身为教师,更要有一颗平常心。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的不同之处。工作繁琐,面对的对象是各色各样的孩童,但是往往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甚至被人说三道四,身心劳累苦恼,自然不会有什么大富大贵。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中,真正让自己的内心和谐,我们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种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处世态度,合乎自然的中正之道。只有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万事万物才能平等共存,生活才能井然有序。

如此看来,中庸之道对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成功更为重要。它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新时代的教师更需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

生活中,我们亦会用到“中庸”。“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我们的生活圈里,每一个人的素质不一样,看问题的深度也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更是有天壤之别,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之类的话语。在家庭中,大家要相互理解,容忍别人,这样家庭才可以和睦。朋友之间,大家要相互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定要把握交友的度。有一天释迦牟尼问弟子们,怎样才能够使一滴水永远不干?弟子们回答不出。佛说“放到大海里去”。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力量是一滴水,我们的同事、家人以及亲戚朋友汇聚了一个大海,只有把自己放在这个大海里去,这一滴水才是永远不会干的。

学会中庸,会让你敲开幸福快乐美满和成功的大门!学会中庸,阳光和鲜花会充满你生活的每一个里程!

细细品读此书,越来越多的感悟触及心头。人的一生不总是平坦,崎岖坎坷更是一种珍贵的财富。曾经总是在迷茫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现在,我的前方闪现出一抹光亮……

读中国哲学简史心得篇二

“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

---冯友兰,1947,6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此书与很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没有价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哲学的内涵远远超过孔子和老子,或儒道两家著述所涵盖的范围。在二十五个漫长的世纪里,凡西方哲学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考过。还应看到的是:在多少世纪里,哲学家们所属的学派,尽管还继承了自古以来的名称,其思想内容却随时代的变迁而十分不同了。举例来说,如果孔子像佛家轮回理论所说的那样,转世到十二世纪朱熹的同一时代,他大概很难想到,朱熹的思想竟成为当时正统的儒家思想。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曾经与一位很敬佩的长者讨论人的信仰问题,他说:“人要是没有信仰便是衣冠禽兽,有权有势者是衣冠禽,无权无势者便是衣冠兽。”并解释说:“有些人在伤害了别人后不会内疚,没有负罪感便是因为没有信仰”。他所指的没有信仰便是没有加入宗教。他的这句话久久以来萦绕在我的耳旁,使我的内心难以平静。然而这本书的第一章便解决了我的这一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的权威逐步降低,很多人变得不信宗教了,维护传统的人为此感到悲伤,为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感到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该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他们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只能把自己陷身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这也是我所担心害怕的。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哲学的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获得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的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便能够正视宗教的洪福,最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墨子篇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墨者也是我很羡慕,很钦佩的一群人。墨者来自于周代天子,诸侯,奴隶主手下的军事专家,因为周代后期奴隶制度的解体,他们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用他们就为谁服务,所以也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是游侠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便是这些道德的发挥。然而墨子及其门徒却与普通的游侠不同,普通的游侠只要得到报酬,或是受到主人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们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这也是他“非攻”思想的表现。

墨子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这也是其思想的中心概念。按墨子的意思兼爱便是仁,义,这也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延伸,在墨者的团体内是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也是后来的侠客们常常说的话)。令我羡慕的这一点不光表现在墨者团体中,更表现在他们对待朋友的时候,他们“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他们愿意为朋友做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切。这能不让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人们羡慕吗。当然墨家兼爱的思想不止对个人为人处世方面有利,对全天下也是很有利的,特别是对构建我们朝思暮想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更是意义非凡,用墨子的话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试想要是墨家思想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得到推广,那哪来的世界大战,哪来的朝核,伊核问题,哪来的基地组织,那样的话哥本哈根大会也不会那么尴尬的闭幕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那还不是很随意的事情。

心态决定一切

很早就听说过“心态决定成败”这句话,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心态不光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甚至能够决定你这个人的一切。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一世烦恼,忧愁真的是不可计数,这些烦恼,忧愁来临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心态的时候,心态好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态不好便可能酿成千古罪恶。拿“11.27”北京特大杀人案为例,如果李磊的心态足够的好,他就不会因为从小父母管教严厉,妻子争强好胜而长期积怨,最终杀妻灭子,刺死双亲,酿成震惊全国的杀人案。由此本应该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家庭一去不复返了。如果李磊能够懂得佛学的思想,用“有”和“无”去泯灭心中罪恶的火焰,用“业”

的结果去督促放下手中的屠刀,这一惨绝人寰的血案便不会发生了。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仅是看过这本书后所思所想的一小部分,由于篇幅的原因,暂且写到这里。但不可否认,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也对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引起了我更多的对于人生,对于名利,对于情感的思考,而所有的这些都会使我受益匪浅。

读中国哲学简史心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