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7-02-07 09:18

高校为了让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都会对他们进行始业教育。而安全教育则是始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一:高校进行法律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体制的现状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正确处理事务的前提保证,它是人们对法认识的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统一体。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具备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比如:《刑法》、《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除此之外,其他的法律却了解甚少。即使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大学生对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他们学习仅仅为了考试,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而难以把握法律的实质。这样的话,学生即使法律学得再多,也难以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即使遇到一些法律相关的问题,也不能依靠法律正确的处理。有正义感,缺乏守法精神。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一些事务及问题上,可以分清是非黑白,也明白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在现实中,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难以做到守法和护法。当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挑战时,他们难以以正当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他们惧怕权力、惧怕诉讼。即使当面遇见某些人的违法行为时,也不能采取相应的谴责及控诉,甚至当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通常会做到“知”与“守”脱节,知法而不守法,甚至做出违法勾当,近些年来高校出现的这种现象数不胜数。这难道不是大学生的悲哀吗?不是高校教育的悲哀吗?崇尚权利,“权大于法”。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很多学生虽学法,却难以领悟法律的精神,再加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例如:腐败、请客、送礼等,学生可能会认为权力是财富、地位的象征,会更加崇尚权力,个别学生甚至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说明学生对法律没有信心,也没有法律至上的观念,对权力的认识不全面,没有深刻理解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综上所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原因如下:混淆“法律教育”与“德育教学”。目前,许多高校将法律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没有看到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道德的人不懂法律的话也会触犯法律。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将法律教育与法律知识等同。当前学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法”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对法律精神层面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守法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知法者不一定守法。因此,高校法制教育要以知法为前提,守法、用法为目的。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现状

1.高校安全教育的弊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地改革,经历了对应试教育的否定,也对学生实行了“减负”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不断完善。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社会实践的现象。对高校来说,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科研项目的数目往往被重视,而忽视了法制和安全教育。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格、行为品性的塑造。高校忽视安全教育的损失、学生毕业难。学生由于违纪甚至违法而受到处罚,难以毕业,这给学校、家庭及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小学和中学中,学校没有给予学生系统的法制、安全教育,这使得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上了大学后,外界束缚得以解除,有些同学抵制不了外边世界的诱惑,在大学阶段误入歧途,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学生打架、斗殴、偷盗,结果被勒令退学。例如:某校一名大一学生,在大学中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爱慕虚荣、互相攀比、贪吃贪喝、通宵泡网吧,以至于囊中羞涩,利用同学上课的时间,将同学的电脑偷走,最终受到处罚。这种例子在高校越来越普遍,教育教学体制的偏差,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学生毕业后工作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考验。大学生毕业后由于经验尚浅,涉世未深,再加上在大学受到的安全教育比较匮乏,尤其是对社会的阴暗面认识不深,安全意识淡薄,一旦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危害时,往往会感到既无助又无奈。这对于刚刚工作中的他们来说,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是难以承受的挑战,甚至会让他们丢掉工作。

3.“校园事件”影响校园安定。由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让犯罪者有机可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QQ、微信、陌陌等移动软件的广泛使用,网上的陌生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难以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另一方是什么人,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在网络交往中,尤其是女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抵制陌生网友单独见面、网上欺诈,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及人身健康。据统计,大学生被盗案和欺诈案,多数是由于疏忽而造成的。所以说高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稳定校园的秩序,让每个学生可以在大学中顺利的完成学业,迈入社会。

二、高校进行法律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措施

1.合理构建知识课程,开创教学新方法。首先,要强调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在教学过程中,要偏重于法的使用与领悟。因此,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重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注重公法和刑法。在大学的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要把宪法和法理学作为重点和基础,主要是将法的本质、价值和功能植入学生的头脑中;适当的增加民商法的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强化大学生对私法的了解;还应该适当的跟随国际潮流,增加国际法的相关内容。此外,还可增加哲学、理学、人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既懂法,又懂得保护自己。其次,原有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所以,必须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法律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比如:引用案例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反省,角色体验;在课堂中,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得到不同的领悟;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引导学生关注法律法规安全等方面的微博或主页。

2.法律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法律的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变成法律的认知,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大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比如:学院鼓励大学生参加维护自身安全和遵纪守法的活动,当发现自身或相关人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正确地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合法的权益;大学生还要锻炼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斗争到底的品性;在学校里设立相关的法律社团,定期为一些不合法的事仗义执言,并宣传法律知识,组织法律辩论赛等。

3.高校坚持“依法治校”。在学校中,学生对学校的了解要远远多于社会,学校里“依法治校”和“依法育人”的环境氛围也影响着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因此,学校的发展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权利,激励学生对权力和义务的追求,保障学生的安全权、知情权、监督权等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权利。学校的领导在学校管理上要坚持合理性以及可审查性,依法治校,注重和关怀学生的权利以及长远的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安全能力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带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抵制违法犯罪的毅力,培养全面性人才。将安全教育引入课程。安全问题伴随人之一生,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开设安全教育课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将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比如:防火、防盗、防电、防事故、逃生救援等措施,编辑成书,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将安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将安全的理论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将安全的实践知识放到体育课和一些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增强安全教育的实用性。总之,高校的法律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及相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法律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章程。

三、结语

高校的相关领导人及负责人要对大学生的法律安全教育加以重视,强化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此,高校在各方面都需继续努力。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二: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效性探究

1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1.1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技能掌握不够

当代大学生对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不够,依赖于学校、社会的管理,没有危机感,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轻信陌生人,对自身的财产、人身隐私保密意识不浓,有时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抵触心理,违反相关规定,遇事容易惊慌,总体而言,安全意识淡漠。此外,目前的安全教育多停留在“听”与“说”上面,学生对安全设备的使用、急救、自救技能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安全技能培训力度小,学生心理素质抗压力低、勇气不足,导致学生遇险时不能自救,甚至采取错误方法,小灾酿成大祸。

1.2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社会不安定因素侵扰大学生

学生在社会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不良因素的伤害;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反华势力把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作为颠覆中国的重要手段;加之当代大学生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大,多种因素容易激起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进而行差踏错,造成终身悔恨。

1.3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

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家庭、学校、社会保护重重,遇到的挫折少,自我意识浓,一旦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容易产生沮丧、偏激、暴躁、强迫、焦虑、迷茫等情绪,心理压力大,如果不能及时预防此类心理问题的发生或者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就有可能导致发生安全问题,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

2提升安全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2.1提高敏锐性,抓住三个点:不同群体、特殊事件、提前介入

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当提高工作敏锐性,及时甚至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是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所积累的职业敏感。因此,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有困难时的第一知情人和首要求助者,这依赖于平时工作中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然于心、对学生的真诚爱护结下的深厚情谊、学生对老师处理问题的信服与认可。在此基础上,工作中应当抓住关键点。第一抓住不同群体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如针对女大学生失联开展的女生安全教育活动;第二抓住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具备政治敏感性,利用正确的渠道帮助学生化解情绪,如针对钓鱼岛游行事件提前开展学习,给学生提供宣泄爱国热情的平台;第三要讲究时效,针对节假日或事件发展的时间点,提前介入,不要等到事件到无法控制时才介入,反而增加工作难度。提前介入、干预,有助于控制事件,措施得当更有可能化“坏事”为“益事”。

2.2安全教育工作“法制”与“法治”的结合

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以来,“依法治国”深入人心。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要加强宣传国家法律制度,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大学生法盲。法律知识的宣传有助于给学生敲响警钟,守住底线,在冲动时起到冷静、克制的作用,降低学生犯罪率,是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应当制定符合校园特点、学生特点的学生守则,净化校园环境。此外,学生工作者在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要注意自身工作程序的法治化。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逐步提升,维权意识浓厚,学生工作者工作中不能仅靠经验、感情办事,要遵循相关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严肃性帮助建立教师威信,也避免工作中的漏洞,让学生心服口服。

2.3积极面对网络舆情工作,化“删”为“疏”,培养意见领袖

网络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集聚的地方,在主张个性发展的今天,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示自我、参与公众事务、交流的平台。他们热情、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欲望,但同时又存在着不理性、从众等特点,容易引发群体事件。如何把网络平台功用尽量向益处转化,这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想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首先要注重对网络舆情的搜集、分类、分析,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立一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有效性。而目前的引导方式主要集中于“删除”这个手段,运用恰当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面对学生关注度高、学生意见驳杂的事件,一味使用删除容易引起学生情绪激动、对学校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对问题本身的解决毫无益处,甚至可能引发学生走向极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培养“意见领袖”,让学生影响学生,加强对他们在线交流能力的培训;设置一定的讨论区和喜闻乐见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程序讨论,以便于将事件向合法、平和的状态转变,利用得当能够将网络舆情工作转变为安全教育工作的一大助力。

2.4注重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基层学生队伍培训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高校工作不能保证学生突发事件的零机率,那么,就应当努力降低突发事件的机率和后果的严重性,这是有方法可循的。目前各高校都尝试建立了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但最基层仍然集中在辅导员、班主任这个层面上,没有深入学生。如果能够把学生发动起来,比如用好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他们往往是突发事件发生时甚至刚有苗头时的第一接触者,如果学生能够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向老师汇报或者制止,那么就能起到巨大效果。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对突发事件后果严重性缺乏认识,对向学校、老师汇报存在抵触心理,没有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对制止部分突发事件没有掌握基本的说话技巧和程序,有时反而加重了事件发展。因此,如果能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将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5尝试探索促进安全教育工作的课程化和专业性

目前的安全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多数由安全教育活动组成,对教育时间、内容、方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这也是导致安全教育效果不能保证的因素之一。目前采取的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该怎么做,“怎么做”的描述空泛,可操作性低,一旦遭遇危险,学生对“怎么做”的程序不熟悉,加之紧张,那么,学校所进行的安全教育工作很可能在此情境下效果为零。单独设置课程,或者在体育课程中增加基本安全技能学习,针对学生遇险时的心理开展相应的实例介绍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面临相同困境时知道如何处理,这将大大降低学生面临困境时的遇害可能。

2.6“知与会”,安全知识的普及向安全技能掌握转移

如果现在对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安全知识和一些影响力巨大的校园事件都能有所了解,但仍然存在很多学生一旦遇到安全事件无法自救、他救,不懂得抓住自救的关键时机,缺乏勇气和智慧,对安全技能的掌握存在问题。这个现象的存在对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产生消极作用,对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因此,针对这个情况,学生工作者在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知道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存在距离,应当增加安全技能培训的力度,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才会落到实处。目前,我校的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力度较大,在技能方面主要集中于防火、防盗、地震自救等公共安全,针对学生个体自救方面可尝试加大力度。

2.7打造品牌,加大校园安全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实施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例如:有安全教育会、签名活动、典型事例宣传、公寓消防演练、主题班会、安全电影播放、女生安全教育等,活动多样,也兼顾到了学生的不同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并没有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较多的乐趣,更多的是应付,活动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如果能够打造安全教育的品牌活动,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活动流程,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中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师生共同参与,形成竞争趋势,让该品牌活动能够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并具备南工院特色,专业性够强,学生以参加这样的活动为荣,那么,活动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必然能得到保证。

2.8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效果评估

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只重数量,要更重质量。部分工作的开展效果如何,很多时候学生工作者并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工作评估方案十分必要,评估可以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与范围、评估调研工具、参与率、掌握程度、趣味性等方面开展。这对开展的工作既是一个总结,也能在总结中发现存在的漏洞、问题,更能对实际的效果进行一个评估,进而分析效果不足的原因并改进。以上提出的对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转变。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相关文章:

1.安全教育论文格式范文

2.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3.安全教育论文范文3篇

4.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5.关于安全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6.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