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
一个拳种的身法规则往往体现了拳种的内在规律。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初学者,动作生硬,或者形似神散,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身法规则。因此,了解和掌握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规则,是学好孙式太极拳,并悟出其中精妙的关键所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欢迎阅读!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一、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亦称“顶头悬”。即要求头劲正直,头顶有微微上提之意,好像顶着一碗水。头部不低不昂,不偏不斜;下颌自然微向内收;劲部松竖,转动自然,平正灵活。要神贯于顶,提挈全身,但不可用力,以免气血不畅。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二、沉肩垂肘
两肩关节松开下沉,并微向前合,气向下沉,意贯于两臂,肘关节微屈,略有下垂劲,呈自然松垂。沉肩垂肘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沉肩肘,才能将内劲贯于掌,手臂轻灵圆活,气血经脉畅通。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三、裹裆护肫
裹裆是随着吊裆的身法而配合一致的要求。吊裆时,两股向里,臀向前送。
吊裆时,两股向里,臀向前送
收小腹成气沉丹田之势,两膝着力,有内向之意,使之为圆裆。护肫是两肋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护肫裹裆,重心下沉,内劲才能节节贯串,起于脚跟,发于腿,行于腰,而形于手指。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四、松腰垂臀
练拳时,腰是全身动作变化的关键。无论是稳定重心,劲贯四肢,腰都起主要作用。因此,每个停势或似停非停时,腰要松沉,直竖中有下塌之感。只有松腰、松垮、垂臀,才能使得气沉丹田,两足着力,重心稳固。
松腰还要求直,不能有凹凸。而且,垂臀内收和松腰、松胯是相成的,不垂臀内收,腰就不能做到松沉。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五、尾闾中正
在松腰松胯、护肫裹裆的密切配合下,臀部向前、向内收敛,尾椎骨向前将小腹托起,意达两膝,这样能使腹部充实、气沉丹田国,上体得到下肢的支撑,两胯上下相随,腰则竖于其中,使颈柱与尾柱成一条线,这便自然而做到了尾闾中正。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六、含胸拔背
(1) 固定式
两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并向下松沉。腰骨不要内凹,而是自然向下松开,有向外扩张的感觉。
不要挺胸,挺胸易使躯干僵直,气向上浮,致使上重下轻,而不能报沉丹田;但也不要凹胸,凹胸使胸肌紧缩,压迫胸膛,影响呼吸和宗气的运行。
拔背,用意将大柱(两肩中间背脊骨)微微提起,有鼓起上拔之意,能气贴于背,力由脊发,力由脊发,起到调和气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
(2) 龙身内翻式
这要等到有了一定功底后,才能体验其中的要领。要求前胸腹如翻江倒海,波浪式地由腹腔内翻蠕动,而后由腰椎而胸椎而颈椎,向上一节一节贯串,直至头部虚领顶颈。
也就是说,腹部丹田之气的旋转一胸部波浪式的涵蓄劲,及横膈肌的升降活动同腰椎、脊椎、颈椎一环连一环的含胸拔背,由脚而腿、而腰、而背、而颈,使气贴于背,节节贯通,从而充分体现孙式太极拳龙身蛇形的特点。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七、气沉丹田
做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虚领顶劲、裹裆护肫、尾闾中正联系一致,贯串一体,以意运气,从两销骨起下沉,蓄于小腹,达于丹田。由于横膈膜的升降活动,肺部和腹部有规律性的收缩和舒张,使内气鼓荡,经络通畅。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八、虚实分清
虚实不仅体现于手、足,而且体现于胸、腹、背部的肌肉、骨节和内脏器官。
虚实能分清,转运时则轻灵、沉着,毫不费力;不然,则迈步滞重,重心不稳,易被人所制。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九、低桩起伏
在人体保持尾闾中正,以两腿屈膝、大腿接近水平的马裆步,后腿蹬、前腿弓步,以及虚步坐腿后大腿坐到接近水平的虚步,都是以低桩锻炼,增强腿劲和体力。
所谓起伏,即动作如波浪起伏。无论是踢、蹬、跳跃等外形加势,还是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等内劲翻动,都要上下起伏,沉稳优美,绵绵不断,给人以潇洒、优雅的艺术感。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十、腾挪闪战
腾挪,即在练拳时,任何一个动作未动之前已存动意。步法、手法、身法、气势皆有预动之势,无散漫之心。也就是拳论中说的:“视静犹动”;闪战,即用极小的动作,突然转换,迅速发劲,而且眼、身、手、腰相顺相随,全神贯注,由脚而腿、而腰、贯于两膊,达于手指,一气呵成,发劲迅如闪电,成一往无敌之势。
练孙式太极拳身法的要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