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9 12:33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环保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环保学术论文篇一

环保渗透 绿色先行

[内容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环保教育应从小抓起,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应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游戏中开展幼儿环保教育。

[关键词]游戏;环保;活动区;幼儿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雾霾、沙尘暴不断夺走我们的蓝天,环保意识也逐渐在每一个公民的心中扎根,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只有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习惯,才能让未来的中国更加绿色、更加环保。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幼儿环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讲究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利用游戏寓教于乐,让每一名幼儿都从游戏中了解环保的意义,用行动成为地球的捍卫者。

一、在游戏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自由、自发、自主的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的活动,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社会性发展、自主性创造性的需要,并使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等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还可以让他们和同伴相互交流。这些行为常常伴随着模仿与冲突,因此记忆也更加深刻。良好的游戏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改善不良性格。如果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就可以引导幼儿培养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锻炼环境保护行为能力。

由于各种游戏可以刺激幼儿的各项感觉器官,加深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也就可以在潜意识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也可以激发幼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比如通过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感受这些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加深幼儿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将环保教育渗透在活动区游戏中

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游戏,可以充分发掘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在感受环境、情景的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和教师产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环保相关的区角活动情境,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从而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各班级可以创设“种植饲养区”,为了让幼儿学会保护大自然,可以请幼儿饲养些小动物或种植些植物,通过直接体验,学习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吸引幼儿关心、理解生命循环的特点和价值。在幼儿对动物的名字、外形等关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画画、剪纸等方式制作这些小动物,和它们交流、玩耍,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小动物,还可以利用童话故事教导幼儿保护这些小动物生存的家园,让他们体会森林、自然对小动物的重要性,从而自觉、主动地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开展活动区游戏时,班级可设置“材料超市”,动员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可乐瓶、盒子、螺丝、纽扣、纸芯、报纸等等,利用这些环保物品作为游戏替代或使用材料,慢慢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废纸、旧纸箱、吸管、塑料瓶等可以重复利用,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废物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还可以使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的习惯。在美工区活动时,可以利用单面打印的废纸给幼儿画画,或利用颜色、质地不同的废纸进行拼贴画操作;在建构区活动,可以利用废旧纸箱、可乐瓶、边角木块等进行建构、拼搭游戏;在运动区活动,可以利用旧报纸制作纸球、纸棒、纸飞机等,让幼儿进行运动,还可以收集装修废旧材料油漆桶、水管、轮胎等,把这些物品投放到运动区,幼儿可以进行平衡、跳跃、钻、跑等动作练习;在数学区,可以利用废纸盒对幼儿进行大小、形状、颜色的排序练习,或者利用旧吸管进行拼图、数数练习等等。在活动区游戏时,利用废旧材料,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幼儿深刻意识到资源的稀缺性,能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三、将环保教育融入主题活动游戏中

幼儿园提倡以主题活动作为主线,强调活动的整体性和灵活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各个主题活动有机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更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将环保教育内容融入到主题活动游戏中,可以避免活动的单一和枯燥,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比如,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活动相关内容,在游戏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晨间、午餐散步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一花一草,倾听鸟儿的叫声,观察蚂蚁、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在自然轻松的环节中不仅了解了春天植物的特征,而且渗透了环保教育。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春雨的特征,我们带孩子去观雨、听雨声、玩“踩雨”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萌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也只有热爱大自然,他们才能真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中班,教师借助“爱鸟周”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认识鸟类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了解一些保护鸟类的具体方法,教师在美术创作、歌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引导幼儿设计环保服装,并穿上自己设计的服饰,打扮成可爱的小鸟,表演歌曲《我和小鸟做朋友》等,让幼儿在扮演角色和表演游戏中,萌发和小鸟成为朋友的愿望。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的社会活动“城市美容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做游戏等环节,了解环保工人的工作,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城市美容师平凡的劳动,活动之后可以在幼儿园开展体验游戏活动“幼儿园美容师”,请幼儿来整理活动室、给幼儿园的花草浇水、除草等等,通过反复参与体验与教育帮助,幼儿构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体系。

四、将环保教育与亲子游戏结合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应时时刻刻成为孩子的榜样,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要在家长的协助下才能更好地得以开展,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时,也应得到家长的支持,让他们了解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利于幼儿环保意识的形成。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环保相关的亲子互动游戏,例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还可以让几组家庭进行比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通过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表演各式各样的舞台剧,利用扮演树木、动物等体会大自然所处的情景,对环保问题有更深刻的感受,在这样的亲子游戏中,家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充分体会环保教育的迫切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做到言传身教,用行动影响孩子。父母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到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保护环境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可以鼓励家长利用双休日等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在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余,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然后了解环境污染的状况,从而不断深化环保理念。在父母的鼓励和督促下,幼儿环保意识会有更大提高,令幼儿环保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只有对他们开展好环保教育,才能有利于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利用游戏开展环保教育,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坚持不懈,从小事着手,一步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幼儿的环保习惯,为幼儿打下坚实的环保基础,为后代营造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 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江秀霞.给孩子一个绿色的梦――浅谈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J].华夏教育,2012,(8).

环保学术论文篇二

环保中的道家思想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无为”之朴,顺其自然,常常在华夏儿女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而面临当今的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道家的思想又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鞭策。

【关键词】善待大自然;自然规律;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和谐

(一)保护大自然与道家思想

目前一个十分严峻而无法躲避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遍及全球的生态危机!它已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当人们终于清醒过来时,问题已经严重到非纠正、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在社会生产力迅猛增长的同时,却伴之以对自身赖以生息、繁衍的大自然,进行肆意无度的攫取和掠夺,以致造成了危及自身存在的严重环境危机!自有人类存在之日起,大自然就慷慨大度地赋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我们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态予以回报;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作为却是无度的挥霍和无情的践踏!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如果人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善待大自然的一切,并持之以恒;那么,“保护自然环境”将不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发人深省的全人类的自主自觉的行动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与一切生灵之间关系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应该以道家思想为原则,把环保看成是一种为人处世,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互为依存的平等关系。就其本质,人与天地本是有机同构的整体,相互感应,互为因果,须臾难分,共同构成了丰富多采、无限美好的大自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人类确实已经具备了在与万物相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力度,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人类与万物相争,无疑也占据优势;但千万别忘了我们人类仍处于大自然普遍规律的制约之中,在这同时也必须有赖于同万物休戚与共、互相共济,才得以共存,才有可能谋取自身的发展。如果忘却了,乃至疏忽了以上的基本点,妄自尊大,最终必将自食恶果!“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应该指向人类,也应该爱及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说《老子》的内容是由一种“无中生有”的宇宙生成说(道)和“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德)而构成的,在先秦诸子中最抽象,似乎可以包容一切,并为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留有余地。[1]

(二)提高个人修为与道家思想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这方面我认为蒋锡昌的说法不乏参考价值,“无为者言其因,无不为者言其果”[2]道家“朴”的思想在现如今可以合理加以运用,万物以其自然规律发展,而非按照人类的主观意志去支配,在我国经历了历史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昌盛时期,再次提倡人类低碳生活,节约出行,减少废气排放,多种树等等举措,减缓厄尔尼诺现象,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其实可以认为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修课。

在我前段时间对道家思想的学习中体会到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而不是有今天无明日的消极利用思想,应注意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因此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念能够在我们中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互相转达从而用实际行动可以相互影响,最终能够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威胁,那么今天如何才能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力的进行环境保护呢?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就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而道家学说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今提倡的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那么时至今日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那无疑是崇尚自然,自然而然。道家思想认为“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活动也应按自然规律进行。人与自然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存在于人和自然之间的。自然不只是被动的受体,不是任人恣意掠夺和任意索取的,它也可能报复人类。当然可能是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和无生命和主观迹象的现象实现。因此,人不能以征服者自居,不能自以为最尊贵,更不应该认为自己是主宰,尊重自然其实也就是尊重人类自身。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如果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就不能物竟天年,所以人必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和谐共处,返朴归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无为原则的具体诠释。关于“不言之教”,黄登山先生认为:“所谓不言,就是不妄言。教化人民,不在乎教条政令的有形督导,而是在于潜移默化的无形引导。”由此可知,“行不言之教”的意义是,管理者透过身体力行而非空言妄语作为管理的首选之道。[3]

我们应充分挖掘道家无为思想的精髓,对它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这可以说对当今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说:“所谓‘无为’,并不真的就是要求管理者无所作为,放弃管理的责任,而是‘为无为’,行‘无为之为’。”[4]

(三)道家思想对未来的启发

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思想资源,更要建立一系列实在的制度,和一些科学的量化标准和评价尺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学习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历史使命是炎黄子孙的责任。作为二十一世纪初的新学人,大学生于内心深处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和素养,以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道家思想内涵深厚、功力无限,大学生如果全面理解、把握、运用道家“无为”思想,那么大学生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增加等各方面的效果将是显著的,道家思想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展现人的自然禀赋,赋予人社会生存的能力,同时塑造和拓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王坤庆先生说:人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能力,教育是挽救非精神存在者的一帖良药,克服其非精神的本质的一条捷径。[5]在精神生活受到挤压的背景下,这这一原则提升教育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的。在此,我们应以道家思想为本,提高自身修为,建立和谐社会,归还大自然的健康,并且时刻注意言行有“道”。

结 语

大学生可以运用此类思想,进行量的积累,踏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表面看来无所作为,实质上是暗自努力,“无为”状态达到“无不为”的结果。培养大学生遵从客观现实的理性精神,克服主观盲目性。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态度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不能被社会假象所迷惑。现代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对社会没能正确认识,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精神处于盲目跟从状态,盲目追赶时代潮流,如染发、高消费,没有一种真正的客观现实精神。道家的思想可以培养一种“道法自然”的客观理性精神,面对现实,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以不变应万变的勤奋学习精神去面对社会现实,而不是盲目追求昙花一现的事物,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修为。

【参考文献】

[1]李零.《说“黄老”》,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后收入《李零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84页。

[2]蒋锡昌.《老子解诂》,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年.

[3]黄登山著.老子释义[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0.9.

[4]黎红雷著.人类管理之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0.

[5]王坤庆著.精神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环保学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