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6-11-07 08:16

主持与播音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近几年蓬勃发展。但是,碍于新兴专业的初始积累不足,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此类专业都面临着师资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还带有明显的本科教学压缩化痕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谈《歌词美学》连载(四)歌词艺术形象和意境的创造

一、从意象到艺术形象到意境的创造过程

文学典型是一个内涵比较宽广的概念,它具体应用到叙事性作品中,就是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或简称“典型人物”;具体运用到抒情性作品中,就是指作者所创造的“意境”。

艺术形象并不等于典型形象。艺术形象是典型形象的基础,典型形象是高级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不一定都是典型形象。歌词不是有艺术形象的都是称为有意境,只是一部分称得上有意境。不是每一首歌词都有艺术形象,一般来说,艺术形象有三个特点:一是具体的、生动的,不是概念的;二是在社会环境中具有某种概括性,它概括了某个事物某些方面的本质;三是娱乐性,它使人听后产生愉悦感。具备这三个特点才能称为艺术形象。

作者要学会用意象进行思维,通过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来构思歌词。有的词作者只会运用直抒胸臆《歌词美学》连载(四)歌词艺术形象和意境的创造的方式抒发感情,这虽然也是歌词的一种创作策略,但是只是会这种策略是不够的。当然,在运用意象进行思维时,也离不开直抒胸臆的情感表现,直抒胸臆的语言可以作为意象的胶合剂,使意象在情感表现中显得自然吻合、天衣无缝。

一首歌词有时是多个意象并举,有时是多个意象中有一主导意象,有时是只有一个主导意象。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有多个意象,其中“田野”是主导意象,《芦花》(贺东久词,印青曲)就只有“芦花”一个主导意象。

意象的组合,可以使歌词作品变化无穷。意象的组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是作者的一种审美选择,是客观外界与作者心灵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意象的新鲜组合是用情感来焊接的。如“雪花谢了”、“城市耸起肩膀”、“夜被火车带走”、“一把锄头九个人吃饭”等。有的歌词作家喜欢用相互关联或者对称的意象,比如李幼容就经常“用一对相互关联或是对称的形象,通过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或对照,来抒发情怀并寓以生活哲理,这是他的词作中很独特的手法。如《金梭与银梭》:‘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用两个形象作比喻,包含深刻的思想意蕴和人生哲理。”(吴善翎著,《言外集》第54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意象是作者从客观现实中感悟到的主观契合点,是辩证思维的逻辑起点,由此经过反复酝酿、情景交融、心物感应,运用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立联想、哲理联想等联想、想象手段,加进理性深思,使意象由万涂竞萌、纷呈叠出逐渐趋于明朗、成熟,用片言只语加以表现,从而塑造出艺术形象。即:

意象——情景交融、想象、理念、语言——艺术形象

当然,并不是说,每次创作一首歌词时,作者都是先从选择意象开始构思。有的作者是对某一个生活题材很有感情,有了创作的欲望,甚至有了精彩的“片言只语”了,才开始选择合适的意象,把意象融合到歌词的整体构思之中深思,从而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

艺术形象是用典型化的策略创造出来的,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具有个性生动性,又蕴含着社会、人生的普遍性内容。有的歌词作者只满足于塑造出艺术形象就结束了,并未完成歌词创作辩证思维的全过程。

塑造了特定形象后,作者继续深化深思,开拓审美空间,创造诗化的空灵的艺术境界,作“超以象外”的深思,即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进行艺术虚构,从而创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辩证思维的逻辑终点。即:

艺术形象——深化深思、开拓空间、超以象外——意境

“超以象外”一语出自司空图《诗品》,他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以此创造雄浑的意境。

如果说,歌词艺术形象的塑造,更多的表现为实的形态,那么意境就既不脱离特定形象的制约与触发,又超越了特定形象,形成一个富有韵味的艺术境界,味在“咸酸之外”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虚实相生的境界,这是意境的本质。艺术意境绝不停滞于对具体物象精细、逼真的描绘,不是形而下之像,意境之境生于像外,能给人以丰富的、无穷的想象与深刻的哲理的启迪,它是“相对和绝对、有限和无限的完美的统一”。(敏泽著《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二卷47页,齐鲁书社1987年版)

二、意境创造的个性化与创新

审美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情景交融有三种类型。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表诚挚之情,其二是状飞动之趣,其三是传万物之灵趣。

由于作者所处的社会和个人的际遇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审美情趣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表现为意境创造的个性。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恬静闲适;李白笔下的月亮旷远豪放;陆游笔下的梅花高傲纯洁。这几个意象不仅分别在他们的诗歌中出现较多,而且塑造的意境也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

又如,下面四位诗人由于其所处时代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他们对“夕阳”意境的创造就很不一样。晚唐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赞美晚境的同时,抒发了对年事已高、人生易逝的无限惋惜与伤感。上世纪40年代朱自清晚年的时候,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说的是只要能够像夕阳那样无限好就知足了,何必因为它的容易逝去而感到惆怅,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涯的意志和豁达的人生观。叶剑英元帅(1897—1986)80岁回广东梅县过生日时写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则把李商隐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我的理解是:我虽然老了,但我不伤感,我为自己达到现在这个境界感到高兴,在我的眼前,这一座座夕阳辉映下的青山多么明丽啊!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向上雄壮豪迈的人生观;他选取的“青山”这个意象以及“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个意境,与他作为戎马生涯的军人的情怀十分切合。当代作家乔羽《夕阳红》歌词则是从夕阳的“美”和它所蕴含的“情”这个角度人手,通过几个贴切的比喻,抒发出对夕阳的赞美,寄托着他晚年深情、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是他作为新中国一位诗人、作家对人生晚年的深思,这个意境是他的个性特征的显露。

意境的创新是歌词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意境的创新不是孤立的,它是创意、主题、语言、形象等方面出新的综合表现。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周遭世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也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歌词的意境永远不会被前人写尽。每一个时代、每一位作者都应当在歌词意境的创新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才不会辜负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如任志萍作词、伍嘉冀作曲的《心愿》、曹勇作词、士心作曲、彭丽嫒演唱的《我们是黄河泰山》都是意境上很有创新的歌词。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研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特征的比较

摘 要:音乐艺术和建筑艺术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别,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但是它们都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都必定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推动艺术的发展,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者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音乐艺术;建筑艺术;差异;共性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主要形式,是最能显示和拨动心弦的艺术,是心灵通过听器官,凭借相应的物质性媒介(音乐)创制听觉意象的艺术;建筑则属于视觉艺术,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和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却又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差异:

在艺术种类方面,音乐艺术属于表情艺术,而建筑艺术属于实用艺术。

音乐较于建筑而言,能够更加直接、强烈、细腻地表现人们内心的情感,手段非常也更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其中,旋律堪称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感,和声体现出音乐的空间感。此外,复调、曲式、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乐音在实践中展开来塑造音乐形象。

建筑艺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说,是指经由艺术创制而赋予某种精神观念和审美情调的建筑总称。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很丰富,包括空间、比列、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正是它们共同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在著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中,明确的指出了:实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个基本原则。“实用”这个原则是首要原则,是首先要来衡量建筑的标准。

二、音乐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共性:

1.音乐和建筑的时代性:

每个历史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着共同的时代特点,这一点确实叫人惊讶,叫人费解。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总涌动着同一种创想,体现出同一种秉性。年轻的音乐家渴望用音乐表现出的美学观念,总是与同辈的画家、诗人和建筑师不谋而合。这种相同的艺术感势必引起相同的社会影响。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的结构和施工策略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从19世纪中、下叶到20世纪初,在西方的思想文化界,一股反传统的叛逆思潮一直保持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势头;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房屋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建筑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动乱和自然灾变引大的对廉价住宅的需求……这一切都为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同时期,各种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也在逐渐的发展和酝酿之中。在音乐方面,出现了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流派。它们都在向新的时期——20世纪现代主义的过渡中起了桥梁的作用。前者标志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阶段,后者则有更多的反浪漫主义的革新因素,因此也更多地预示了20世纪音乐的一些特征。例如德彪西就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彪西开创了音乐的新时代,他以柔和、朦胧、飘逸的风格把人们带到了大自然的氛围中,是现代音乐的第一人,用音乐的方式表现了艺术的革新,昭示了时代的变动,把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音乐和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

在音乐艺术中,艺术性则主要体现为一系列乐音所构成的旋律、节奏在抒发音乐情思时所具有的表现力。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需要经过第二度的创造——表演。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是需要由表演进一步再创造的艺术。声乐表演和器乐演奏时音乐艺术中的两大技能技巧门类,它们都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掌握其要领。音乐家要通过自己具有的艺术才能和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技巧,例如掌握和运用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表现手段,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建筑同样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建筑(Architecture)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现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建筑的技术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考虑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人流的理由、是否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朝向、保暖、防寒、隔音等理由的要求。建筑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一种建筑都具有自己的建筑形象,这就是通过各种结构、造型体现的建筑外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建筑师巧妙地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空间、形体、线条、色彩、质感、光影等,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不同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建筑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

音乐艺术和建筑艺术作为人类发展史的两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使我们更加了解了音乐和建筑,使我们更加的理解前人们所留下的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2006

[2]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艺术的去人性化》,2010

[3]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2009

[4]齐易:《音乐艺术教育》,2002

[5] 张道一:《美术鉴赏》,2006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