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的小常识有哪些
在收藏邮票的时候,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小常识有利于增加收藏邮票的兴趣,邮票的小常识还是挺丰富的,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下啦小编为你推荐的集邮的小常识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集邮小常识
邮票图案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表现主题内容的图画,并附有相关文字及面值;也指印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的图案。 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本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自然风光、历史地理、珍惜动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展现在邮票图案上。邮票图案是集邮者欣赏、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集邮者欣赏、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和美的享受。
邮票铭记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政所属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它们的标志。 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我国1992年以前发行的邮票印有“中华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字样; 从1992年起发行的邮票印有英文“CHINA”和“中国邮政”字样,把国名和邮政标记分印。 美国邮票上用缩写字母“USA”,前苏联邮票上用缩写字母“CCCP”表示国名。英国邮票上不印国名,而以女王头像为标志。 识别邮票上的铭记,可以了解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发行的邮票,进而探讨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货币、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邮票面值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我国发行的邮资金额为20分的邮票,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0”和“分”组成。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相应的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2”和“C”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又如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标准未最后确定,无法在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发行这种无面值邮票。不难看出,这种无面值邮票并非真的“无面值”,只不过是邮资金额由英文字母表示罢了。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点数变化和邮政资费调整的情况。 4 邮票名称:指印在邮票票面上表示邮票发行目的的文字,如我国纪1邮票的票名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邮票名称通常是由邮政主管部门确定的。 有两种情况需说明:一是有的邮票的名称未印在邮票票面上,如1992年我国发行的“青田石雕”邮票等。二是有的早期邮票,邮票发行部门在发行时并未给邮票确定票名。对于后一种情况,邮票目录出版者总是根据邮票图文为邮票定个票名,目的是方便集邮者的收集和研究。
邮票志号
指印在邮票底边上的编号,一般表示票种、发行年份、套号、枚号。 在邮票上印刷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开始印刷邮票志号。如1950年7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4.4-1”,其中“纪4”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4套,“4-1”表示这套邮票共4枚,本枚是第1枚;在邮票底部右边印有“(23)”,表示本枚邮票是纪念邮票中的第23枚。从第16套纪念邮票“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开始,在邮票底部右边又加印了发行年代(在总编号右侧)。特种邮票的表示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为“特”字。 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但在全张邮票边纸上有编号,称为“文”字邮票。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每种邮票编一个号,从1编至95。 如1970年8月1日发行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印的“(1)”是连续编号,底部右边印的“1970”是发行年份。 从1974年5月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 1.(3-1)”,其中“J”是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1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1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从1972年又改革了邮票志号的编号办法。每年发行的纪、特邮票按年度统一编排顺序号。如“壬申年”邮票是1992年发行的第1套邮票,共2枚,属于特种邮票。第1枚(面值2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2-1)T”;第2枚(面值5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1992-1”,右边印有“(2-2)T”。 邮票底部左边为发行年份及套票的顺序号,右边括号内表示这套邮票的枚数和本枚是第几枚;“T”表示特种邮票。
邮票齿孔
指邮票边沿上的孔洞。单枚邮票边沿突出部分称齿,凹进的部分称孔,合称齿孔。 邮票齿孔的作用大致有三个。第一,在出售邮票时,便于将整张邮票撕开成单枚,而不致撕裂邮票本身。第二,便于整张邮票枚数的统计。第三,齿孔在邮票画面周围形成一个装饰性的“边框”,增加了邮票的美感。 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是没有齿孔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 邮票齿孔的密度用齿孔度数计量,以20毫米内的齿孔个数表示。齿孔度数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别、印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邮票水印
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潜影图文,称水印。这种具有防伪作用的纸张称为水印纸。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的水印就是一皇冠为图案的。我国大清邮政于1885年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蟠龙邮票,其上的水印图案为太极图。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也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邮票背胶
为便于邮票粘贴,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在邮票背面上涂刷一层胶,称背胶。使用时,用水沾湿背胶,即可将邮票粘贴在邮件上。背胶一般是无毒的,按材料可分为糊精胶和合成胶、按颜色、特征可分为白胶、黄胶、薄胶、厚胶等。1956年西德和古巴等邮票背胶中掺入香料,使邮票具有香味,称为香味背胶。
邮票纸质
指印制邮票使用的纸张材质。邮票所用的纸张种类较多。对印制邮票的纸张要求是适于印刷,便于撕开和防伪造等。邮票的纸质是研究和区分邮票的版别、印次和鉴别邮票真伪的依据。
集邮的小常识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