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书法作品
黄永玉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的书画家。书法上有着一定的造诣,那么黄永玉先生的书法作品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艺术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黄永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黄永玉书法作品欣赏
黄永玉书法作品图片1
黄永玉书法作品图片2
黄永玉书法作品图片3
黄永玉书法作品图片4
黄永玉人物简介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湖南省凤凰县城。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除了绘画外,还精于篆刻,刀法潇洒出尘,令人叹为观止,但他平生从不为人篆刻,平生只为朋友制过两枚印章,一枚为50年为其妻张梅溪所制金文藏书印“梅溪藏书”,另一枚则为近来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画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黄永玉先生托 世南先生为石鲁先生带去一方石印(上海钱瘦铁所制),似为此石印。
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四人帮”倒台后回北京。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六个版面,对黄永玉其人其画作了专题报道;1980年,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他专题介绍,国内多家媒体也频频播放他的专题。他的作品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展出,曾荣获意大利最高荣誉奖“司令勋章”。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黄永玉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近些年他满世界地走了不少地方,却始终未曾有一刻忘怀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凤凰城。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故乡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2010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那一年,黄永玉带着他那颗饱经沧桑的心来到了北京,就住在今天被他命名为“芥末”的故居中。这是一所四壁是墙的老房子,除了一个极为狭窄的门外,整幢房子连一扇窗也没有。倘若关了门,房间里就会如同半夜一样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黄永玉并没有嫌弃这个令人憋闷的家,反而开口大笑起来。
只见他一边笑,一边拿出一张白纸贴在墙上,然后开始在白纸上画画。不一会儿,纸上便出现了一扇极为逼真的窗户,与真的窗户几乎毫无两样。顿时,整个房间明亮起来,就像屋外的阳光一下子都涌进了这间小屋一样。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然后便纷纷鼓掌叫起“好”来。
我想,人们之所以会连连叫“好”,除了惊叹黄永玉大师出神入化、撼人心魄的画技外,恐怕更多的是被他这种“画一扇窗给自己”的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所折服吧。
黄永玉书法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