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发现最大古代出土青铜器

发布时间:2017-06-02 08:02

世界上发现最大古代出土青铜器在哪里呢?下面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世界上发现最大古代出土青铜器:

司马戊大方鼎仍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4页讲到:“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北省五峰长乐坪中学李家庆老师撰文指出:“据近期有关考古资料表明,这句话并不准确。”然后,他引用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所载司母戊鼎的高、长、重等数据,与秦始皇陵出士的两套铜车马的高、长、重等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无论从高度、长度还是重量等各方面比较,秦陵铜车马均超过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并非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37页) 秦始皇陵1号和2号铜车马都发现于1980年冬。这两套铜车马出土时都已经破碎。1983年7月,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修复成功,恢复了原貌。随后,考古工作者撰写出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的科学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赞扬。1985年12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秦陵2号铜车马的科学报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的新闻。这就是说,至迟到1985年底,秦陵出土铜车马的信息已经普遍传开。然而,1987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夏商史稿》(孙淼著)中说:“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的青铜容器,是司母戊鼎。”1993年8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殷商社会生活史》(主编李民)中说:司母戊大方鼎是“青铜器中的第一重器,集中显示了这时青铜器冶铸业的工艺水平。”1994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第三卷(总主编白寿彝)上说:司母戊大方鼎“不仅是我国青铜时代最大的,也是古代世界青铜文化史中所仅有的。”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的编辑们水平低,愚昧到了连秦始皇陵出土了铜车马的信息都不知道,还楞说“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呢,那么,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孙淼先生和李民先生是造诣很高的考古学家,难道他们也会跟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的编辑们一样,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既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李家庆老师所提的意见就是错误的。他的意见错在何处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列宁说:“任何比较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相比,而暂时地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我们提醒读者注意一下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常常被人忘掉的真理。”这就是说,比较必须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标准,就不能比较。李家庆老师的意见错就错在没有“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忘掉了这个真理。它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司母戊鼎属于器皿,而秦始皇陵铜车马不属于器皿。 第二点:司母戊鼎是铸成整体的一件青铜器,而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由分别铸成的一些部件组装起来的。杜廼松先生著的《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说:“复原后的铜车马驷马雄立,驭手安坐或作站立状,车门窗可以启闭,车轮转动可行。”1985年12月l日《光明日报》上刊登的《秦陵2号铜车马的科学报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的报道中也说:复原的2号铜车马,“驷马雄立,驭官安坐,车窗门启闭自如,随着链连的摇荡,牵动辕衡,可以载舆以行。”铸在一起,车轮怎能转动,怎能“载舆以行”呢? 第三点:司母戊鼎是纯粹的青铜器,而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并不是纯粹的青铜器。杜廼松先生著的《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说:这两辆“车马的附件如当卢、节约、辖等均为金银所制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仍然认为,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为何改成了“后母戊鼎”:

历史课本上,有一个“司母戊大方鼎”。但从2011年开始,媒体上却有了“后母戊鼎”之说——2011年3月6日,央视《新闻30分》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将“司母戊鼎”读成“后母戊鼎”,引发了不少观众和网友的质疑。那么,“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哪一个称呼更正确呢?这还要从“后”字的本义说起。

上古时,“后”字代表男性,是权力的化身,是帝王的象征,是天子的称号。《说文》曰:“后,继君体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书·泰誓》:“元后作民父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这里的“后”都是指君主。我们常说的后羿,就是一个名字叫“羿”的君王。

事实上,“后”,并不是一个简化字,它与先后的“後”在上古时代不是同一个字。《说文》中在收录“后”的同时,又收录了“後”字,“後,迟也。”《论语·雍也》:“非敢後也,马不进也。”《吕氏春秋·长见》:“知古则可知後。”《仪礼·有司後》:“兄弟之後生者。”等等,这里的“後”,是前后的後,与古代的“后”字并不是一回事,风马牛不相及。

古代的“后”是一个会意字,它在甲骨文里,左下方是一个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其实这就是一个“司”字。“后”字就是根据“司”字创造而来的,方法是把“司”字反转写,再赋予新的读音,就成了“后”。“后”在周朝以前,都是帝王的称号,那时天子之妻称为“妃”,“后”字作为帝王的称号用了大约360多年。到了周朝,才把“妃”改称为“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子称皇帝,皇帝的正妻就叫做皇后了。《白虎通·嫁娶》:“后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谓后也。”《释名·释亲属》:“天子之妃曰后,后,後也,言在後,不敢以副言也。”从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皇帝之妻的尊贵,才把她称“后”。此时的“后”依然是“主”的意思,皇后既是众嫔妃之主,也是众嫔妃之君。

我们再来看看“司母戊鼎”的来历,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后”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即就是王的母亲,这样的解释既服人又确切。但是,自从1939年3月这尊鼎在河南安阳被挖掘出来后,就一直被专家定名为“司母戊鼎”,如今看来,这个命名是不够准确和严谨的。所以,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就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了,这让其终于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世界上发现最大古代出土青铜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