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2017-03-18 11:12

语文的学习少不了练习的辅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训练题目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赢得全球的真正尊敬。

不错,中国今天已经是经济腾飞的大国了,但这不等于中国已经是文化上可以“创新、生产、出口”的大国了。而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使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不仅经济发展会缺乏文化创新引导而不稳定,而且会使人们只能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导致“价值迷乱”,这就不可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因为世俗化地“满足于现实性富足”的中国人,和有宗教精神支撑的可以超越富足的西方人,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西方有“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易经》八卦图的“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所以如何让中国人“不满足于富足”,是一个中国现代原创性哲学命题。同时,既然是“创新”,那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从中国道家“淡泊欲望”和儒家“君子喻于义”、“知足常乐”的观念中,提取能引导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均是从“抑制”、“轻视”、“淡泊”个人欲望出发来对待富足和享乐问题的,而不是从“尊重个人欲望”和“人生还有不同于欲望满足的另一种努力”出发来引导人们“不在意欲望”的。所以,“中国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

也许有学者会说,理论不需要区分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用就行。而我认为笼统地说“有没有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新潮文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巴金的《家》,但这样的有用,却不能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所以鲁迅、巴金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亚洲或本土,中国的“新潮文学”更是走不出中国。如此,依附西方原理的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资格。所以上述创新也就不能揭示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性所强调的“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力”、“尊重创造力”是脱节的,所以很难进入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推而论之,中国的《易经》确实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神秘特点,但儒家的《易传》只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中国历史上还有柳宗元这样的不同于儒家“天人合一”的“天人不相预”的解释,这就说明今天的“中国式文化创新”还可以改造儒家的观念,建立起不同于儒、道的对《易经》的解释,如此,“新儒家”不触动儒家基本观念的“解释之创新”,就需要进行批判性对待。这样的工作,才是“中国式的文化创新”的应有之意。

(本文有删改)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经济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创新引导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B.中国的“新潮文学”走不出中国,证明了西方的理论对中国是无用的。

C.“中国元素”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D.只有用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才有可能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

E.作者认为,中国尚未走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的“价值迷乱”,因此还不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

13.下列有关《易经》的理解,不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易经》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B.《易经》体现的中国文化主张个人要从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进行人生努力。

C.《易传》是儒家对《易经》的解释,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

D.柳宗元反对儒家学说,将《易经》解释为“天人不相预”,认为“天”和“人”没有关系。

14.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式文化创新”?请简要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二)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征。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在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忧国忧民的沉郁。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立和统一。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承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明了的结论。

B.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D.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

13.下面对艺术风格多样性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艺术家不同的阅历和素养,是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B.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具有多样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就具有多样性的风格。

C.艺术作品只要具有多样的风格,就能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D.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呈现一种主导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风格。

14.胡应麟评价杜甫的艺术风格为“不失本调而兼众调”。下面的诗句表现了杜甫诗歌什么样的“本调”?又各表现了什么样的“众调”?(4分)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其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一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呈现同样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者关于艺术风格一致性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