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上山下乡解读
在上山下乡的创业热潮影响下,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返乡创业,这样的选择是好是外,外界如何看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业上山下乡解读相关文章。
新时代上山下乡族的创业路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创业热潮的兴起,不少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也有不少大学生立足城市,心向“三农”,选择涉农产业创业。他们被称为新时代的“上山下乡”族。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走近这一群体,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倾听他们的创业心声,希望对即将选择创业的青年学子有所启示。
去年,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何三杰,放弃保研资格,义无返顾回到河南老家,承包了230亩地当农民。他的事迹被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关注。从去年初到今年眼下,创业近两年的何三杰,到底干得怎么样,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回访。
丰收了,却没有白领赚得多
11月7日,夜。河南夏邑县罗庄乡何岗楼村晒场,初冬夜晚的郊外已是寒风瑟瑟。25岁的何三杰坐在卡车上,守望着晒场上丰收的玉米棒子。微微闭上眼,创业艰辛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一幕幕回放,抬头凝视远处闪烁的灯光,那摇曳的温暖恰似心中不灭的希望。“今年大丰收,却碰上粮价走低,没赚到什么钱。”何三杰向记者细数他今年的收成,“种了110亩玉米,100亩大豆,20亩辣椒,均喜获丰收,但算下来一年只赚了6万块。”如果说低于预期的盈利,何三杰还可以接受,但亲友的数落却让他有些失落。“亲友说,在城市找份白领的工作比这赚得多,我这是找罪受。”
可就算是这样,何三杰还是没打算穿上西装回城里找工作,他说,在土地里播下的不只是种子,还有他的汗水和希望。
承包难,带着馒头挨家谈判
2014年1月初,何三杰带着创业的冲劲和梦想,回到何岗楼村老家,想在老家的土地上一展抱负。但他万万没想到,承包乡亲们抛荒的土地也这么难。“当时很多村民信不过我这个大学生,都在观望。那段时间,我身上总揣着几个馒头,挨家挨户做工作。”
他拿出万分的诚意和东拼西凑的数万现金,终于慢慢打消了乡亲们的疑虑,但遇到少数“钉子户”,也让他伤透了脑筋。他的一个婶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婶子一开始对何三杰的劝说,就只有一句话,“我不出门,在家带孩子,希望有地种。”何三杰去了几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年后,这个婶子查出子宫瘤,何三杰提着牛奶、面包去看望她,以情动人终于打动了婶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9月秋收之后,何三杰签了230亩土地。
创业的艰难并没有就此打住。今年10月29日,何三杰再遭一劫。不知是谁开玩笑要整他,四处放风说他地里的青椒不要了,结果20亩辣椒被哄抢一空,“2万多斤啊!本来找工人摘青椒来卖钱的。乡亲们啊,就剩下不到2千斤了。”何三杰在微信圈感慨道。
爱情美,5年内向丈母娘提亲
虽然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女友的陪伴让他一路挺了过来。何三杰的女友靳凤,是华农水产学院2014届毕业生,当时她也放弃保研陪何三杰回乡创业。她在何三杰家里开了个小作坊,生产搓澡巾,卖给洗浴中心、超市。“靳凤很贴心,除了照顾我,还细心照顾俺娘。”何三杰说,母亲看到靳凤,就咧开嘴笑。“如果他成功,我跟他一起种地;如果他失败,我陪他重头再来。”靳凤说。
靳凤是河北石家庄无极县人,父亲早逝,母亲吕翠莲在家务农。靳凤陪同何三杰创业的事,至今都瞒着母亲。她对母亲吕翠莲谎称在商丘市区工作。“当初三杰提出回乡创业时,母亲就强烈反对,更不许我跟着来。”靳凤说。为了女友的无私付出,何三杰决定5年内给靳凤一个家。“我准备奋斗5年,在市区买套房,再正式向丈母娘提亲。”何三杰说。
办农场,四方支持充满希望
苦过累过,但终于有所收获。何三杰返乡创业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不少人打来电话想加盟。其中,何三杰的大学同学龚洪亮也于去年放弃了保研名额,和何三杰一起干。香港中文大学MSC(理学)研究生一年级的裴盈凯,到何三杰的家乡实地考察后,也成为何三杰的合伙人。去年5月,三人各出资5万元,注册了河南省环城家庭农场;当年6月,他们进行芹菜和草莓的育苗;当年9月,他们又相继建了蔬菜大棚和猪场。
何三杰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专门为他派了创业导师——国际玉米研究专家严建兵,为何三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而当地政府对何三杰下乡创业也大力支持。今年10月23日,何三杰刚结束在河南农业大学为期两周的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近日又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尽管一路风雨,何三杰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脚下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守候着母亲和可爱的乡亲们,何三杰觉得很值,“请相信我,农民以后不再是一种身份认同,而是一种职业认同。当‘职业农民’我觉得挺好。”
对话“做下去肯定有希望”
问:放弃保研后悔吗?
答:不后悔。我家里穷得底朝天,再读三年研究生,家里也负担不起。早点回家创业,也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的嘱托,方便就近照顾有病的母亲。
问:当了近两年的新农民,感觉如何?
答: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打药机械。我背着药桶和一个工人一起打药,每天衣服湿透。听到同学们纷纷买车、买房、结婚,都生活得很精彩。说实话,有阵子,我也很迷茫,也考虑过放弃。
问:作为当代大学生,你与老一辈农民有何不同?
答:我有技术,搞的也是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这是我和老一辈农民最大的不同。另外,我的目标不光是做一个农民,更是一个农商,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农民。
问:创业这么难,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你?
答:农村创业道路崎岖,我也不能肯定我就能成功,但我坚信农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做下去肯定有希望。我没放弃,是想再试试,能不能通过我的努力,带领乡亲们致富,达到城里人的生活水平。
全民创业热潮:新上山下乡的浮躁与不安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去年12月,教育部发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3月11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称,应鼓励万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更多的场合,企业家、投资者、创业成功者也对无数年轻创业者说出“进入互联网,你就是下一个马云”的豪言壮语——2014年以来,全民创业热潮正涌动在每个人的周围。而在创业热潮中,大部分人都选择进入所谓的互联网,不是移动社交就是O2O,或者某个移动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O2O,移动平台,这些火热的关键词,让创业成为一种新的上山下乡运动。用蒋方舟的话来说就像是新时代的大跃进: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问题是,全民创业成功率会有多高?这将是烟火还是泡沫?其背后又带来了怎样的浮躁与不安?
站在风口上
创业者“扎堆”的车库咖啡
“为梦想重新启程。”3月6日早晨7点,31岁的张飞在北京机场候机楼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后,登上了去上海的航班,开启了他全新的创业之路。
春节前,张飞刚刚接受朋友的邀请,决定辞掉目前在某大型国企IT部门的优厚工作,开启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做一个与环保科技有关的项目,这个项目启动资金来自合伙人,而他则要以全身心的投入作为“入股”的一部分,毅然辞掉北京的工作,甚至卖掉跟了自己三年的爱车。
同一天早上,来自北京的三个博士再次聚集到位于蓝色港湾的一个咖啡厅,最后一次整理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准备为下午与投资人会面进行“演习”。
“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和我们一样拥有高学历人群的知识以及版权变现,而不是只拿死工资。”负责这个项目牵头的杨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创始团队的三个人都拥有国内高等学府的博士学位,在目前单位拿的都是固定工资,而手里所持有的专利却无法变现,他们希望能够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知识产权以及专利的变现平台,让全国和他们一样的青年教授、知识群体能够通过手里的专利在平台上的转让获利,让专利等高新科技知识在平台上流动起来。”
为此,他们已经搭建好了团队和整个产品的底层模板,也准备了国内高校以及细分行业的资源。“但这个项目的启动资金我们还没有,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天使投资人来支持我们做这件事情。”
杨博士坦言,萌生创业的想法,是因为受在2014一年,整整一年都有无数90后频繁拿到融资消息的刺激,“我们不希望知识在手里贬值,希望用互联网来建立这个交流的平台。”
草根创业者的“圣地”
同样在这一天,位于中关村海淀图书城南口籍海楼对面的咖啡馆更早的恢复了热闹,这里聚集的创业者们都在热切的交流和讨论着关于创业的一切。在这里,一杯咖啡的工夫就可以听一场IT大佬的沙龙,很多创业者会在这里“拜码头”,希望能够从众多活动中接触更多投资人,找到钱,找到资源。
青岛的创业者萧旭正是其中一位。尽管远离IT中心,但他几乎每一两个月都会来北京一趟,“很多客户和合作伙伴都在这边。”他所在的公司主要为一些中小开发者提供基于html5的开发工具。
在他看来,如果北京是创业者的风口,那么中关村肯定是风口中心。2014年6月,前身为海淀图书城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式挂牌,同期入驻的创投服务机构包括了36氪空间、联想之星、飞马旅、黑马会、天使汇等相关机构。
而更多原本与创业无关的咖啡馆,则成为无数草根创业者心中的大本营。2011年4月,车库咖啡开张,8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每个桌子都有独立的接线板,花22元买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可以坐上整整一天,同时低价使用这里的投影、打印复印、1Gbps的无线网。
创业者选择咖啡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成本便宜,很多新创业的公司索性不租办公室,全天候在此办公。而更重要的是,创业者们可以在这里拓展人脉,寻找资源,结识投资人寻求资金帮助。像以前很难见到的投资人,在“车库”能经常碰到,甚至有机构定期派人过来挑选项目。像小米雷军、天使投资人徐小平、360董事长周鸿祎等都来过这里。
这种模式的兴起,也是后来带动全国创业咖啡发展的“排头兵”。如今,在这条街上,像车库咖啡、3W咖啡这样的咖啡馆已有数十家,每天每家咖啡馆都是24小时爆满,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团队、及创业孵化器、创投机构等,以及无数寻求梦想与运气的个人创业者。
相关数据也显示了这些咖啡馆的孵化能力:以车库咖啡为例,每年来“车库”的创业者至少5万人、创业团队1000多个,孵化出的创业团队里已经有4个年收入过亿元人民币,有110多个创业团队在车库获得投资、70多个团队在“车库”完成团队组建,有N个被并购的案例。
“ 很多不安分守己的人都在中关村这条街上聚集,以后这条街会成为创业者的圣地。就像当年的延安。”一位投资人说。
新上山下乡运动
实际上,不仅仅是北京中关村,在深圳、广州、上海、重庆、成都、西安、杭州、天津等地,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类似的创业街,以及众多的创业咖啡馆——正月初八,杭州福云咖啡馆刚开年,楼梯口的众多小公告板上贴满了各种寻找工程师和合伙人的小纸条,其中一则寻人启事这么写:“苦逼的兄弟,还在打工吗?入伙吧!做联合创始人!只要你技术够牛!”后面附着招聘者具体联系方式。
招聘广告右侧,密密麻麻贴着各类名片,除了天使投资人、创业公司合作人等,还有醒目的字,“福地——创业在西湖”,题字者是浙江省前常务副省长蔡奇。
给予全国无数创业者更大信心的,来自于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了一段让创业者十分暖心的话:“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
李克强总理甚至提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并说,“试想,13亿人口中有八九亿的劳动者,如果他们都投入创业和创新创造,这将是巨大的力量。”
此后,教育部发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此外,各地政府下放、取消了有关创业的数百项行政审批权,同时加大税收支持。
而在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字眼再次出现。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这一切,都在从国家政策角度,为创业注入了兴奋剂,让创业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关键词。
无从统计目前有多少创业个人或团队,一些数字能够看出这股全民创业的热潮有多热。目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在孵的企业8万多家,就业人数170多万。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
此外,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也有225家。这些还是报道出来的。根据投资界人士的观察,过去一年里实际拿到天使轮、A轮和B轮的公司很可能要远远高于上面这些数字。
“感觉北京已经疯了,似乎网龄超过五年,认字三千左右,英语四六级上下,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朋友们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知名青年作家蒋方舟将此称为“新上山下乡运动”:“上个月,我的朋友圈中又有两个人辞职创业了。一个月的时间,眼见他辞职了,眼见他融资了,眼见他找员工,眼见他装修办公室,眼见他去杭州见马云,眼见他去香港谈融资...... 就连我五十多岁的老妈,都打算利用微信圈创业......”
问卷调查
你身边创业潮有多热?
这股全民创业热潮真如蒋方舟撰文所说的那样疯狂,记者也有同感,觉得身边到处都是转行创业的朋友。由于工作的关系,记者的微信朋友圈有711个人,于是在3月1日开始,截至3月11日持续11天的调查中,记者通过微信和邮件共计发送出150份调查问卷,其中得到了100个创业者的回复,大概整理出如下数据。
其中创业者年纪在28-32岁的创业者占比高达83%,25-28岁的创业者占比11%。其中有76%以上的创业者拥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这100名创业者中,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占比达57%,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而收入在1万元左右的创业者只有22%,毕业就创业的占比达23%。提到创业原因,有高达85%的创业者表示为了更多的实现自我和梦想,想更多的去做自己的事情,同时有56%的创业者表示是为了更早的实现财务自由。而创业时间在2013年以前就开始创业的占比仅为33%,有61%的创业者都是在2014年以后开始考虑和实践创业的。在2013年以前开始创业的创业者中,坚持创业至今依然运营下去的仅有9%,另外有63%的创业者表示已经调整过创业方向或者更换创业项目,还有28%的创业者已经回到了打工的状态。尽管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仍然有超过71%的创业者表示再选择一次,仍然会走创业的道路。
记者调查
创业迷失季:理想与现实有多远
江山易攻难守,创业容易守业难。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在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对无数的创业者来说,梦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互联网,唯一创业之路?
在无数创业者眼中,创业就是互联网。
3月10日,重庆某创业咖啡馆内,清一色年轻面孔,有的对着电脑忙碌,有的则边喝着咖啡,边在人群中留意观察着别人,相同点是,每个人嘴里吐出的都是“O2O、移动社交、移动电商”等相同的字眼……
“他们大多是搞互联网创业的,什么火搞什么,跟我以前一样。”如今,重新成为打工仔的肖启煌对记者说,看着他们,就会想到自己。
2013年初,三十出头的肖启煌从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离职回到重庆,与三个创业小伙伴,东拼西凑,拿出共计50多万元存款创业办公司,准备开发团购软件。“选择团购软件,是因为那段时间这个项目最火。”
用了几个月时间,肖启煌团队开发出针对苹果手机的一款拼车软件。只是,没等到上线,团购网站就纷纷倒闭,项目半途夭折,“实际上,50万元不够互联网大公司玩一天。”肖启煌说,2014年初,不甘心的几个小伙伴又东拼西凑了20多万,准备进入2014年最火热的拼车软件项目,但仍然没等到项目上线,来自政策的整治和拼车软件行业的洗牌,又让这个项目没有出头之地。后来看到黄太吉成功,又想用互联网做“煎饼”,结果仍不了了之。
“我最后反思的结果是,我们还太浮躁了。内功都没有做好,看到什么火热就做什么,用”2015年初,痛定思痛的肖启煌选择重回上班行业。
与肖启煌一样,折腾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后,姜超(化名)还是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物流行业重新开始。他是去年那波O2O创业风潮的见证者。2013年底,拥有市场推广北京的他加入了这家当时处于初创期,刚刚拿到天使轮融资的O2O公司。“当时我们在行业内排名第三,加入创始团队的时候也是信心满满,但这一年多折腾下来,觉得还是没戏,所以就退出来了。”
姜超告诉记者,尽管在2014年,O2O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火爆,但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必须抢第一位,“第二和第三名投资人都会很谨慎的投入了,对于创业者来说,身负对赌协议,压力更大。”
“95%的创业者,都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做APP,还是淘宝开网店、社区O2O,或者其他垂直细分领域,无数创业者都是什么火热,就一窝蜂涌入,最后95%的创业者死在了创业的沙滩上。”一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浮躁,是这个全面创业时代最大的问题。
在这位投资人看来,在中国,创业者最大的遗憾就是“Me Too”(我也是)。根据康盛公司(Comsenz)与艾瑞咨询机构(iResearch)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创业者生存与发展报告称,95%的创业者选择互联网行业,72%的创业者是出于“兴趣爱好”,超过57%的创业者对自己创业的行业表示“完全不了解”或“略微了解”。
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原因很简单——在互联网这个神奇的地方,创业成功与得到风投青睐的案例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无数创业者也忽视了这一点,互联网创业的蛋糕好看并不好吃。根据清科集团报告,2005年以来,VC、PE参与投资的互联网公司达上千家,而目前已经上市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
“我认为浮躁是一定的,第二个,大部分人是失败的,第三是没有人认为失败的那个是他自己。”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在谈到互联网创业时如此表示。
实际上,在不同创业者的演说中,很多成功者将自己创业定义为梦想的初衷,将其全部归结为自己奋斗的动力源,也是所有努力的终极归宿。但现实却是,无数创业者被自己的梦想紧紧包裹,不肯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结果最终与市场渐渐脱节,梦想也就化为泡影。
这并不仅仅是中国创业者特有现象。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就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小型企业能生存5年以上的概率是35%,但是美国的企业家评估自己企业的胜算时,81%的企业创办人认为他们的胜算达到70%甚至更高,有33%的人认为他们失败的概率为零。
创业上山下乡解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