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的典故
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大家知道报任安书的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任安书的典故,欢迎欣赏
报任安书中的典故的作用
首先,在表达内容上,这些典故,采用古代圣贤的事例,安慰并激励自己世事无独有偶,并非自己一人之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观照心灵的知己;从中得到了支持自己存活下去并完成巨著的精神力量,能够慰藉身体和心灵的创伤,也间接的说明了自己能够“隐忍苟活”的原因.
其次,在表达效果上,运用典故,将自己的遭遇和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大贤胜的命运联系起来,前文中堆积的愤懑忧郁、哀伤沉痛之情在此逐渐变淡,一股激越昂扬、拗腰而起的气势从中窜出,又再次呼喊出”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全文的情感达到高潮.
报任安书的典故
司马迁的这篇《报任安书》,有一个很明显的时代背景:文章写于汉武帝晚年。那个时候,西汉朝廷正处于从“无为而治”到“有所作为”,乃至“大有作为”的转变之中,这个转变与我们国家这十几年的政治变化是很接近的。就在汉武帝改变了“文景之治”的黄老的“无为而治”以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内政外策的方针。对内,招贤纳士、褒奖后进,大量使用人才开发国力,对外则积极用兵。另外突出的一点即表现在刑法上苛紊无度,如果稍有过失,哪怕你是当上了宰相也会毫不留情,于是凭着皇帝一人的喜怒、爱好,可以随随便便地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荣辱。所以在那个时候,社会一方面显得很激进、光明,同时又显得很阴森、很危险,处处都充满着危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可以说无处不是机会,无时不是机会,但是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风险。
像司马迁这样的人,严格来说是一位在功名富贵之外的人。当时他是一位太史公,是超然于权利之外,超然于强力部门之外的。作为一名记录皇上起居,记录历朝历代国家大事的史官,他远离权利之争,进入了一个较为清贵的衙门,就象现在担任科学院档案馆、天文馆里的职位一样。但是因为李陵(李广的孙子)申讨匈奴的战役失败,司马迁受到了牵连。当时李陵带了五千支步兵与匈奴的十万骑兵血战五千里,后来弹尽粮绝,被匈奴人给俘虏。开始认为他是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汉武帝还表彰了他,后来听说他是投降匈奴的,汉武帝大怒,灭了李陵全家。司马迁劝汉武帝,说了功过要区别对待,他有功,也有过,但是不能灭门之类的话,汉武帝盛怒之下对司马迁动了宫刑。作为一个男人来说,那是一种比死了都还难受的事,很多人愿意被砍头,也不愿意受这样的侮辱,但是皇命又不可违背。在汉武帝那个年代,皇帝的威望绝非是汉文帝那么仁慈。作为司马迁来说,受了宫刑以后他完全有理由不活了,他完全可以吃鼠药或上吊自己给自己作了结,为什么他不这样做呢?他不去了结自己,因为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完成《史记》。如果没有《史记》这么伟大的著书,那么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对散落在民间的那些“三黄五帝”以来的很多典籍、掌故,还有五千年优秀的文明,我们就会不得而知了。
报任安书不实的典故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盖西伯拘而演《周易》……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①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代的开国君主文王在商纣王朝为西伯侯时,曾被纣王囚禁于狱中,文王利用这段时间,将八卦重选组合,变成六十四卦,形成流传至今、影响极为深广的《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游说一生而未能打开局面建功立业,在外无立足之地,于穷困潦倒之中又回到故乡鲁国,静下心来修定鲁国史书,这就是著名的《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楚国的大夫屈原向楚怀王进谏,怀王不纳忠言,反而将他革职流放到湖北、湖南一带,屈原悲愤满怀,在流放途中写出了千古传唱的《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编写史书《国语》时,已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在仕魏时不幸遭到陷害,受了“膑刑”(剜去膝盖骨),后来用计逃往齐国,在齐魏之战中,他与齐相田忌用“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马陵道,声名大著.他的兵书《孙膑兵法》是流传下来的古代最早的著名兵书之一.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秦国丞相吕不韦(相传是秦王政之父)在秦王政上台后,被免去丞相之职,并迁徙到蜀都.吕不韦与他的门客作有《吕氏春秋》一书,其中有“八览”,故又称《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之一韩非子,在秦国遭到陷害下狱,又被毒酒所害.身后留有《韩非子》一书,《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报任安书的典故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