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12 18:34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课文,老师要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1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我上的是第二课时,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时,我有目的地将“矛、盾、坦克”这3组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听写,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又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了铺垫。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发明家由比赛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中,我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对“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进行了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明家是怎样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不断地产生新的发明创造的过程,我采用了一个表格形式,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研究“发明家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这一环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让学生照着表格复述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然后师生合作读课文的2-4自然段,再次引领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从而来突出重点。

第5自然段我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让生感受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

通过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来揭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样一个道理。告诉学生要像发明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最后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从来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一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结构清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并给学生留下了自学的空间。教学始终围绕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教学难点展开。从一开始的听写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到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这一环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之中,让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一直到最后,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这些设计都是为了突破以上这一教学难点。

我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对“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进行了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明家是怎样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不断地产生新的发明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找关键词完成表格,理解了文本语言,也了解了坦克发明的过程。但在按表格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让生说一说。

过多地关注了教学内容,忽视了段的教学,教学时,可让生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教完一段可让生说一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夸发明家这一环节可放到学生复述完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之后,这样教学就更紧密了。

教学总是有那么多遗憾,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继续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2

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另外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个想法怎样产生的呢?因此,我就让学生在同伴中互相说一说。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学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复习时,还让学生默写了这句话,以突出这个重点句子。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也说了一些。如带灯泡的钢笔,带音乐声的拖把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学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3

《矛和盾的集合》是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本次教学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会读“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六个词语,会写“矛、盾、集、炮、攻”五个生字。2、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3、知道矛和盾的集合原因及怎么样集合的,能概括矛和盾是怎么集合的。

本篇故事是叙事性文章,讲述了坦克发明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的威力,发明家在生活中的一件事情里发现问题,别能拓展思想、创造发明,在学习时,要求学生在动作、概括句子等一系列方法里,学会语文的基本本领,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这篇课文,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尊重他人。教学的难点在于,以学论教,顺学而教,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紧紧的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本次教学中,我觉得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基本上的实现。学生掌握优秀,同时情感得到了体验和升华。特别在认读生字方面,一层一层的深入,

先出示课文的关键词语: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大显神威、庞然大物,让学生去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些生字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生字认会了之后,让学生去填空,从而把这些关键词语用起来,在填空时也就是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了。而后面怎么集合这里,通过一张表格,先示范引导学生去把句子填到表格里,然后再逐步化简,教师的示范很重要,这是我在前几次试课时的体会,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既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性。我总体感觉,环节之间是顺的,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

我出现的问题:在“盾太小啦!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钻到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这句话的教学上,要修改。原来是在感悟之后再填表格,修改为出示表格,分类完成之后再感悟,引导说:“原来的盾太小了,现在坐在自己发明的打铁屋里,发明家有什么感觉呢?”通过这样,学生在填表时已经梳理自己的思路,这时候问,学生就回答出来了。还有就是自己的语言和学生反馈,我的教师语言感觉太过随便,引导语和问题的清晰度不高;再则就是学生的反馈,没有及时的和学生交流,把学生回答的东西用起来,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加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