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7-06-18 21:16

艺术来源于何处呢?艺术往往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生活中的点滴都是艺术,只是我们尚未参透。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艺术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艺术的文章1:艺术无处不在

今天下午小儿子写作文,看完题目愁眉不展。过了很久他问我怎么写,我问他什么题目,他说是《我身边的艺术》。我想了想说:“仔细观察,就我们身边都有艺术。”

小伙子抬起头看半天看不出一个,我把他领出房屋指着前面一排房说:“看,一块块普通的砖头经过建筑工的手垒成各式各样的房屋供我们居住;高低不平的土地经过农民的修整成为平整的田地,种上种子长出庄稼,田地变成美丽的地毯。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观察。”好在小伙子不是特别的笨,经过几句点拨回去思索一会儿竟写出了一篇作文,只是有些平淡。能想出新的知识点远比完成一道作业意义大得多。

我回屋之后突然想到:以前的确没有想到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总是认为我们身边都是平淡无奇的东西,可拿出手的东西没几件更不用说艺术品了。可现在静静想来自己周围的艺术还是蛮多的:乡邻们之间的交流,虽然语言粗俗可其中的幽默不亚于舞台对白,比如谁小声吹口哨,爱开玩笑者会说一句:什么风又吹尿壶了;许多年青人的房间都悬挂着自己刺绣的十字绣,有旭日东升,有万马奔腾,有牡丹开放,有山重水复等等,这些堪称民间艺术;冬天里襁褓中的宝宝穿的虎头鞋样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虎头精灵古怪,有的虎头顽皮可爱,有的虎头精神威武,有的虎头娇小妩媚,让人看了叹为观止,如果陌生人知道了这是出自娃娃的长辈之手,他们定会感叹:高手在民间。

以前我只知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却不知道处处显示学问的却是我们周围的艺术品。如果我们真正用心去观察,我们感叹的不止是高手在民间。

关于艺术的文章2:关于伪艺术的随笔

我是没有办法'艺术'的生活下去的,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我都没有办法'艺术'的活着。比如现在,一个小感冒就能把我击打在床,浑身无力的自己一个人躺在南方城市的郊区的出租屋内,默言无语的想着一条未知路,盼求着出口的悄然而至,然而却是更大的纠结和迷惑缠绕于思想,像一粒雪球从山顶滚下越滚越大。如果生活真的是一门艺术,那么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它怎么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了,我只能说着谎话,告诉母亲平安,我不想家人担心却又不得不忽略自己真实的内心,如果连这样善意的谎言都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话,想来这不是艺术,或者艺术就是庸俗的,又或者我就是一俗人,压根也不想懂得什么是艺术,关我屁事!

我不想回去那个被称之为故乡的地方,哪怕是要自己一个人流落他乡的街头,我都不想再回去。起码他乡的街头没有我被别人破坏掉的记忆,也没有我要刻意的艺术生活,我讨厌被称之为艺术的生活,我也讨厌被艺术生活说赋予的所谓高雅生活。我不自愿于那样的氛围,我也没弄懂那样的氛围有何高雅之处?我不懂什么是高雅,也不想去那样的生活。我只想平静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我存在,仅此而已。

想想都心痛,不知道何时起,大街小巷里都成了艺术的世界,满地都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团体,艺术展,艺术节,艺术买卖……人艺术了,狗艺术了,马艺术了,猫艺术了,衣服裤子艺术了,蔬菜瓜果艺术了,说话艺术了,连走路都艺术了……。想来想去,连大小便也好像艺术了。艺术得满街都是伸手要钱的歌唱艺术家,满街都是坑蒙拐骗的艺术品销售家,满城都是疯子一般的艺术创作家……。我他妈怎么就不被几个屁熏成一个艺术家!

老头们把胡子留得老长老长,穿上一身民族服饰咬着一长杆烟锅每天坐于石桥上和游客拍照,照一张十块钱。老太们也把服装一穿,去酒店或者客栈跳广场舞,一个月也有几百块。再也看不到他们悠闲的坐于路边石凳上,半睁眼冲慌里慌张走过的年轻人轻骂着什么了。如今哪里也成了艺术地界,一群群做着明星梦的年轻人坐于哪里,叮叮当当的又敲又打,又唱又跳,十足的精神病患者范。到处都是各种拉客的中年男女,操着一口十分本地口音的普通话,连拖带攥的拉着游人去景点拿回扣,要是不去,还要羞辱上一番才得以平息。如果这也算艺术,那么艺术的存在便是多余了。

自从艺术家来了,小时候去摸鱼戏水的小河便被切上了河堤,筑上了房子,鬼知道他们在里边哀嚎什么,反正再也进不去了。儿时追逐玩闹的街道,除了艺术家还有艺术品,除了艺术还是艺术。谁家妇女呼唤着子女回家吃饭的声音早已不再,回荡在街头巷尾的,如今都是艺术的屁。

想想都难以平静下来写完这篇文章,我气愤的不是故乡的改变,改变即是进步,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但改变过了头就失去了改变的意义,会让人迷失了自我。我们没必要每个人都要去艺术一般的生活,那太过于浮华,没有什么能够永久的光鲜亮丽。如果非要艺术,艺术更是如此。

既然艺术是无价的,如此贱卖的艺术品那便是低俗产物。低俗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这没什么可逃避即便是如此,所谓的艺术又赋予它们所谓高雅,看似富满思想的艺术创作,其实只是空洞低俗的下三滥。

一群群所谓追梦者,一个个自以为是的思想者,一个个自傲自私的艺术者,他们以自以为是的高雅姿态,自以为是的先驱主义,自以为是的张扬个性,留下了一座座满目疮痍的古城。在他们的影响下,同样也留下了一群精神思想空洞,眼里只有利益的本地人。

说实在的,这群所谓上流高雅的艺术者们没有做与艺术有关的太多事,他们无非全都做了商人,把别人的资源和财富洗劫一空,他们便会舍弃而去!这才是他们的真正面目,一群骗子!如果坑蒙拐骗算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他们的确也是一群成功的艺术家,不过,是一群骗子艺术家。

他们既没有真正商人的睿智,没有真正文人的风雅,没有真正歌着的才华,没有真正画着的天赋,更没有做人的一个良知良能。他们也只是一群利益追随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自我吹嘘者。

艳遇,美酒,佳肴,音乐…瞧瞧他们所谓的高雅,糜烂的思想和肮脏的灵魂。

如果混乱的交配和贪婪的利益能算艺术的话,那么艺术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低于生活。如果不是,请你们好好带上你们的狗嘴脸,别在那么虚伪。

还我一个安宁的故乡!即便只是无奈的期待,只要真正的艺术还在,我想我就会一直期盼下去!

这便是艺术。

文/古樊

关于艺术的文章3:生活艺术

这学期选修了艺术概论,写论文时也写了些对生活艺术的一些感悟。

关于艺术,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艺术”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早已忘记去品味这句话的深意了。就像儿时的我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各种古诗词,却只是一知半解,时至今日,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才深切体会到什么是月是故乡明。最常被挂在嘴边的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艺术也是这样,偶尔它被人轻松的拾起略加评论,却早被曲解的支离破碎,更多的时候,它曲高和寡,它被束之高阁。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确是属于少数人的,它总是被我们放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艺术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发现它的美丽,其实,艺术也可以很生活,很接地气,他就在我们身边。艺术本身就是用来体现人类对精神的需求,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探索过程中的产物,它可深可浅,既具体又抽象,总体来说,它是我们的精神产物,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证明。在我看来,即使是一片树叶,一棵小草,都可以很艺术,关键是如何去看待,生命在诞生的时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在我身体里真正的萌芽,大概就是儿时的小人书,诸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些文学启蒙书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几十遍。这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艺术的魅力,带我们进入未知领域,丰富精神世界,整个人仿佛进入了童话的城堡,如痴如醉,与里面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为人物的命运担忧,对一个刚会识汉字和拼音的小孩来说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现在看来童话故事作者必定是一个心思缜密感情丰富同时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加以提炼,创造出这样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来反映世界的真善美。

记得高中时候每次放假回家坐在公交车上,总喜欢去观察窗外的人和事,看一些车水马龙,看世间百态,看来来往往的人,我总会想他或她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百转千回。尤其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县城里,每走一步似乎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热闹的街市,所有人在为生活奔波忙碌,重要的不是他们在做什么,我只是执着的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鲜活而真实的,在我眼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是最可爱的人。

大学的生活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同时也有了更多时间停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环境。有一次在学校小湖边发现两棵合欢,正直盛夏开的热烈,粉扇摇曳,亭亭如盖。认识合欢树的时间并不长,那是在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上,史铁生讲述了他的地坛关于自己秋天的怀念,不知道让多少人的心为之一颤,我相信那棵合欢一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正是那个种下的合欢的人,影响了他的一生。还有那个地坛公园,给予了他文学创作灵感,让他用并不健全的身体扶轮问路,一次次去叩问生命,叩问灵魂,从而说出了最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的言辞睿智真实,朴实却震撼人心,给黑暗之中的人以前行的力量。

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个卖西瓜的小贩,用一把水果刀竟然把西瓜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吸引了不少人的驻足。喜爱之余不禁赞叹他的匠心独运,一个普通的西瓜里面竟然藏着一个大世界,原本平淡的生活被他经营的乐趣无限。还有在学校金工实习的一个钳工师傅,工作之余,又特别热爱书法,说话也常常是妙语连珠。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岗位,生活总是会带给我们惊喜的,关键看我们怎样去发现,艺术就是这样,它虽然敏感的让你来不得半点矫情却又很细腻,它总是把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心人总会发现它的存在。

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直被奉为快意人生的经典之作,他养花赏鸟,听雨观云,游山玩水,生活的一切,娓娓道来,就是这样诗意的人生,艺术的人生。每每读此,不亦快哉。还有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展示的都是沉甸甸的人文历史,他用山水人情探索着人生和中华文化的灵魂。

有时候,甚至会怀念古代人的繁文缛节,正是这严苛的行为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并保存至今,可是我们却在一点点丢失。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是如今这“礼”却变味了,它不再是一种严格的社会意识观念,反而成为人们办事的一条捷径,并且愈演愈烈。曾经很感动于古代的“经筵”,理科生的我无从去深究其政治目的,只是感叹那近乎虔诚的对知识礼节的态度。如今的我们早已迷失在精神家园,又何谈艺术呢?

可是,我又多么希望艺术是孤独的,是纤尘不染的,应者云集谄媚迎合不属于它,它属于接近灵魂的人,回归本源,用心经营生活才是它的常态,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一门艺术。

关于艺术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