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外语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10:23

外语,指外国语,即非本国人使用的语言。小编整理了高等院校外语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高等院校外语学术论文篇一

试论以翻译为手段的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是否应该把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利用母语来促进外语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在外语教学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翻译为手段,把母语作为一种知识资源,适当、适度、适时地利用,可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阐明翻译是利用母语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翻译训练。

外语教学翻译母语翻译训练利用翻译作为外语学习手段始于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正是由于语法翻译法的这些缺点,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直接教学法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母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之后又出现了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等,都是针对语法翻译法的落后提出的,因此翻译作为教学手段受到了质疑和排斥,人

们担心利用母语会使学习者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外语思维,阻碍外语交际能力。

然而,随着翻译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肯定母语在外语教学中作用,看到适当应用翻译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中国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现在流行的交际法的变化。交际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这顺应了当今强调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由于缺乏英语环境,课堂教学就成为学习者接受英语最基本的途径,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许多学校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即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使用英语越多越好。全英文授课方式也就越来越受到推崇。然而,要推行全英语授课,对于许多大学院校来说都存在无法回避的困难和危机。

首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非常有限,要透彻理解英语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全英文课会使得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一些学习毅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干脆放弃英语学习。

其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时间少,每周约6学时的教学时间,教师很难在“赶进度”的状态下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用英语讲解以确保学生理解。

再次,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师资力量有限等现有条件都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翻译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他们的言语器官和思维器官已发展成型,他们的思维已和母语建立了直接和牢固的联系,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母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等已深刻在学习者脑中,挥之不去。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学习者难免会比较母语与外语的异同,利用母语来帮助外语的输入和输出。忽视了这一点,一定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翻译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首先,翻译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外语

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外语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外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和因而养成的一知半解的坏习惯。

其次,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法现象,直接采用翻译的方法,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打好外语学习的基础,也免去了介绍、记忆大量语法词汇的时间。何况这些语法词汇本就不在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中。

再次,翻译法使用方便,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desk”“brave”“minute”这些词时,只要告知它们分别相当于汉语中的“书桌”“勇敢”“分钟”,而不必去阐述这些词的意义,就可着重讲解这些词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此外,老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时,可能会有冷场的事情发生。这时老师可以把翻译作为一种启发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开口,使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走,逐渐养成自己独立思考、辩论的能力。

三、科学进行翻译训练

首先,翻译训练要经常性与系统性。 英语教学不应只注重单词解释、篇章的简单翻译和单元后的练习,而应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翻译专项训练,同时可以借助外语专业翻译训练的理论。

其次,翻译训练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依赖书面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录像、新闻等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地展开。

再次,翻译训练强调跨 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材料选择来说的,材料的选择要注重异国文化特征强的材料。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既进行了翻译的练习,又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交流。反过来,对异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表达原文之意。

最后,还应该注重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翻译训练要求教师加强跨文化交际、 语言对比和翻译方面的训练,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翻译训练的技术程序。这样才能避免传统翻译法的弊端,将这一教学路径放在培养国际双语交流人才培养的背景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翻译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外语,用外语进行交际。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等院校外语学术论文

高等院校外语学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