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7-06-07 19:48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2.理解体会孔子的思辩艺术。

3.巩固积累实词,理解句式、难句,理解成语。

教学重点:

实词的巩固与积累,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辩艺术,句式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因为本文语句艰深,故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梳通文句难解处,教者作点拔甚至延展,师生互动,以师为主骨。内容方面引导学生讨论,教者作点拔引申,以学生为主,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已近未知数,故教者吃透教材,暗设多种方法,为应变准备条件。

2.练习设计:巩固实词、难句的理解,巩固对孔子思辩艺术的理解。

3.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与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我想我们一定能愉快地度过这短暂的时光,希望我们能互相配合。

课下我已经了解到我们语文已经学习到我们的语文已学习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请问,这是什么散文?[明确:历史散文]今天,我们暂且跨出历史散文的门槛,共同迈入先秦散文的另一殿堂——诸子散文。[请学生将书翻到第69页]在诸子散文中最有影响的是《论语》。初中我们已学过了《〈论语〉六则》,那里主要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通过《季氏将伐颛臾》这课,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

2.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动荡不安,作为臣子的季氏把持了大权,而颛臾是鲁境内的一个小国,且把赋税等交给鲁王室,季氏想占有它,据为己有。身为孔子弟子的冉有、季路是在季氏门下从事,参与了季氏出征前的准备。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3.诵读课文

[学生将课下注释读音标在课文上,注意长句、难句的停顿,准备诵读,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评说示范。

颛zhuān臾yú 兕sì 柙xiá 椟dú 费fèi

4.词句理解、疏通

①是 见(常用义与现在差不多,但对象不用,用现代汉语替换也不一样,拜见、召见、接见、会见、进见等) 过

②主 相 国 家

③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无乃……与?→ 恐怕……吧?(与“得无……乎”对比)

尔是过 → 借助“是”字倒装(宾语前置)

⑤既来之,则安之:“来”“安”是使动用法,今义不是,古今异义。

[学生自译,教巡视答疑]

5.内容分析

启思:本文共三段,每段皆写孔子针对错误的言行作的批评,请问这三个错误言行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见板书设计二)

启思:孔子反对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受先王之封不可伐;已是附庸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说明要遵循“周礼”,不可违礼而动。(见板书设计之二)

启思:孔子说明冉有、季路应负责任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引用、类比、比喻。(见板书设计之二)另,课下称“小相”是比喻,不明确,实为类比。

启思:当孔子知道冉有实际上赞成季氏时,当头棒喝:“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便道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理想,以说明冉有的错误,这个政治理想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

明确:均——财物平均分配

和——上下能和睦相处

安——上下相无事

(学生齐读课下注释对“均”“和”“安”的解释)

伐颛臾与此背道而驰,孔子反对了。

6、小结

孔子以主张“仁”“礼”而著称,“仁”“礼”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似不太被注重了。但据说1999年在德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会上,与会者有一个共识:要想人类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现在,党中央提出“以德治国”这与孔子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孔子这些先哲们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吸取其有益的成分,一定能有利于我们自己、我们党、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健康发展。

本文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视孔子的思想于一二,我们也初步感受到了其敦厚的风范各简括的语言风格。但窥一斑难知全豹,辨一叶难识金秋。希望学生们课下阅读《论语》这本书。须知,《论语通译》是中学的必读书目。

7、作业布置

⑴课后练习二

⑵归纳虚词“而”“于”的用法

⑶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文章,赏析孔子的思辨艺术。

高一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优秀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