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中药属性及药用价值
白蔹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菟核,是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它有什么中药属性药用价值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白蔹的中药属性及药用价值。
白蔹的中医属性
入药部位
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心经;肺经;肝经;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禁/宜人群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
炮制方法
春、秋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后晒干。
地理分布
产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日本也有分布。
###白蔹###的药用价值
药材概述
白蔹出自《本经》。陶弘景:白蔹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捣敷痈肿亦效。《唐本草》: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如白芷。《本草图经》: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濠州有一种赤蔹,功用与白蔹同,花实亦相类,但表里俱赤耳。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主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药理作用
1、抑制作用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00mg/kg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2、辅助镇痛作用
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3、抗癌作用
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临床应用
1.治疗外科炎症
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l例,除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药物。用药后疼痛减轻,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
2.治疗扭挫伤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3.小偏方
取白蔹适量研末,每次取适量,用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
每日1次,以愈为度。
本方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
共观察31例,一般经治2~3天可愈。
##白蔹用药禁忌
1.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2、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
3.《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
4.《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5.《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白蔹的中药属性及药用价值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