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4 12:22

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文化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那么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的论文篇一

《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文化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那么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础以及现代思想教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借鉴两方面来说明。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道德教育;基础;继承;借鉴

一、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特点,是我们弘扬传统伦理思想的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当前切实改进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和特殊意义。

1.“公忠”思想

在漫长而又具有丰富意义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中,一直都贯穿着一个“公忠”的思想,并不断的影响着后世。比如从《诗经》中的“夙夜为公”到孙中山口中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均在向我们传递着为国家、为人民可以在以牺牲个人的前提下服务。伴随着这种具有整体性的精神,又演变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为国家、为人民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国家的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依然经久不衰、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依然这样长久不衰的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正是因为我们遵循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把代表整体利益的”义“放于”个体利益“之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极大的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极大的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发挥道义的力量,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2.“仁爱”思想

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创始人是孔子,他主要主张“仁爱”思想。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规则和人文精神的基础,无“仁”便谈不上“德”,“为政以德”就是这个道理。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统一人民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而受到重视。

在协和万邦方面,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爱。仁爱之德建立在孝敬父母与友善兄弟的基础之上。当仁爱被向上提升、普及到社会大众的时候,仁爱成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互爱。而互爱向上提升,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互助。互爱互助再向上提升,是“大同世界”。因此,在社会中积极发挥中国人传统的“仁爱”精神,倡导“仁者爱人”、“厚德载物”的道德,有益于创造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同情弱者、互助友爱、帮穷忌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现代思想教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借鉴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凡是具有爱国精神、民族净胜、奉献精神,以及爱人、敬人、利人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发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更重要的是择善而从之,并结合实际把它发扬光大。

1.重视修身养性

中国传统伦理教育重视个体德性的培植,突出德育的地位。像我国传统伦理教育早期重要的典籍《大学》就把“修身”作为根本任务,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富于效率、维护公平社会,更应当是引人向善、促进道德进步的社会。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政令和谐、天人和谐、协和万邦的传统伦理文化,是近年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来源。当前,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出现越来越多的混乱冲突的社会转型期,更需要重视修身养性。

2.重视以“孝悌”为本的传统伦理道德

“孝悌”是我国历史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它是以孝顺父母、敬爱兄弟”为根本,用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

“孝悌”是孟子的思想。源于孟子自小在母亲“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严格家教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以“孝悌”为本的世界观,并在孔子倡导的孝道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在生死攸关,也要“舍生取义”的伦理道德观。纵观历史,自古至今,在我国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仁人志士,在他们的身上,无不深深的烙印着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的印记。

由此可见,“孝悌”历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但这种传统的伦理对哦啊的现在已被不少家长遗忘、忽视,甚至是放弃。对孩子也只仅仅重视知识上的教育,而缺乏在道德上的教育,以至于出现很多诸如虐待、遗弃老人等不孝的、令人担忧的事件。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做人”,以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为目标。因此,我认为,对“孔孟之道”应取其积极的意义,当前的家庭教育也应重视以“孝悌”为本的传统伦理道德。

3.培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律己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社会风气的好坏,与我们息息相关。对于社会风气的好转,领导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顾世界,所有的冲突、各种各样的不和谐,根源都在于利己与利他的冲突。要化解冲突、平衡不和谐,首先要反省自身不足,而不是去指责对方。“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因此人都应当承担、也必须承担的道义责任。

振兴中华民族,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为此,就必须坚实地“走自己的路”,弘扬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传承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以和平方式发展起来的中国,必将以其高尚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风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Z].北京:中华书局,2005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G].本书编辑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3][战国-秦汉]群儒.大学[Z].[宋]朱熹.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

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