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饮用六堡茶时,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六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六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早在明朝时,苍梧(即现在的广西梧州)已经为两广重镇,苍梧辖区内有头堡、二堡、三堡一直到六堡,均产茶,其中以六堡所产最优,因此后世都称六堡茶。现在整个苍梧县乃至贺州、蒙山等地都有六堡茶毛茶生产。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卷 局部
六堡茶在清朝嘉庆年间被列为全国名茶,成为贡品。而其中以六堡当地的一个山冲—下头茶最出名。据考证,广东的茶商到六堡收茶,把当地方言“下头”听成了“虾斗”,因茶品优异,回去后大肆宣传,“虾斗茶”的名气越来越大。
在清末,广生祥的虾斗茶备受港澳茶商欢迎
六堡茶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六堡是老百姓的茶
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与大众的生活很近,但名气大的茶却离普通人很远,有些甚至几千块一斤。而六堡茶例外,在六堡的产地梧州,两三百块一斤的六堡茶随处可见,而且是正货。
六堡茶就是老百姓的茶,这与两广的“早茶”文化息息相关。
两广“喝早茶”名为喝茶,实为亲朋好友相聚聊天,泡上一壶茶喝两三个小时最正常不过。因此,普洱、六堡等耐泡的黑茶类在当地非常流行。广州、梧州的茶楼随处可见,而喝茶的氛围已经从当初的早茶发展至“太子茶”(意为早上10-11点才去喝茶),夜茶(茶楼营业至凌晨1点),可以说是全天候不停歇。
六堡茶就有这样的品性,不用讲究冲泡技巧,从第一泡到十几泡,色不衰味不减。甚至在日常的家中,把六堡老茶婆放保温水壶里,可以喝一天。
岭南地区喜欢喝“凉茶”,就是喝中草药熬的水。街上的凉茶铺比比皆是,各家各户也喜欢自己煲凉茶。凉茶最注重降火和祛湿两大功能,但凉茶毕竟是中草药,而六堡茶对祛除肠胃的湿气有奇效,比中草药熬制的凉茶温和以及便捷。
因此,普通人家把六堡茶作为祛湿解暑释乏的日常生活饮品,经常喝酒抽烟的人也喜欢喝六堡茶作保健之用。
经农科人员检测,六堡茶的茶多糖含量大约是普洱茶的一倍。(茶多糖具有降血糖、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同等嫩度的鲜叶,分别加工成红茶、绿茶和黑茶,其茶多糖含量则以黑茶最多,绿茶次之,红茶最低。叶片越老茶多糖含量越丰富,而六堡茶正正有用老叶的传统。
六堡是蜚声东南亚的茶
六堡茶属黑茶类,讲究年头越久越珍贵。如果在国内遇到商家说自己的是陈年六堡,已经有三四十年历史,大多数是忽悠,但是在港澳地区和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国家,倒是真有可能碰得到,甚至年份更久远的也有。这与六堡茶特殊的出口历史有关。
道光年间(1847年~1880年),马来西亚霹雳州的拉律和近打谷等多处发现蕴藏丰富的锡矿,随即吸引了大批华工移民。中国清末,社会动荡不安、盗匪横行,苟存性命为躲避乱世的沿海华人在同乡、亲友等的影响下,纷纷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谋生。(也有很多是被人口贩卖到那边的,俗称卖猪仔)
初到南洋水土不服,矿工常常生病,人们发现常饮六堡茶的矿区工人甚少得病,于是六堡茶调理肠胃、祛湿驱痢的功效很快就传开了,也带动了六堡茶大量出口南洋。
清朝闭关锁国期间,广州十三行才有出口资格,于是大量六堡茶用箩筐运输,到香港和马来西亚再分装。因此六堡茶在香港和南亚地区享誉盛名。(现在梧州本地卖六堡茶还保留着放在大箩筐里的传统)
抗日战争和内战期间,六堡茶的生产基本停滞。解放后土改和建立生产合作社,大量六堡茶树被砍掉,一直到1953年中茶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对六堡茶的工艺进行改良,逐步创建了六堡茶的现代生产工艺。这也是现在六堡茶“厂茶”和“农家茶”分歧的肇始。
因为历史的原因,六堡茶老茶树甚少能够保留下来,大多数是八十年代以后重新种植的。由于六堡地处山区,缺医少药,当地一直把六堡茶当药用,因此都有小规模的生产。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当地真正的老茶,不过数量很少。
普洱茶宣传成功后,在工艺上属于近亲的六堡茶也搭上了顺风车,逐渐受到市场追捧。现在,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逐年上升,国家已经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与云南普洱茶齐名的黑茶。
六堡茶文化的营养价值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