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导语:在每一个沟通的历程里,都会产生意义,此行为,都算是在实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是个人之间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是信息在个人间的双向流动。沟通的过程中,其内容表现出的是"什么"?其意图所传达的是理由是"为何"?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有多重要"?
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守 信
浙江省石狮市的亿佳服装厂,以其出色的产品,适当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在海内外享有盛名。2001年,该厂与一家日本公司签定了有关出口服装的合同。日企定制了6万套服装,按照合同,应在2001年8月15日交货。
2001年7月21日,亿佳厂旁边的家具厂突然失火,消防队没到来之前,火势已经蔓延到亿佳厂的原料库和成品库。最后这场大火给亿佳厂带来的损失达数十万元,关键是,给日本公司生产服装的原料几乎全部烧毁,而已经制成的三万多套服装也已烧成灰烬。而眼看合同就要到期,是向日方提出延期履行合同的要求呢?还是想办法实现承诺呢?
亿佳厂的不少领导人认为,将情况向日方说明,或许可以将合同的履行期限往后推一推。而亿佳厂的王董事长当机立断,下令在一个星期内,不惜重金在周围的县市将所需的原料购买回来。职工们加班加点,在比原定时间少一半的情况下如期完成任务,同时要保证质量,一定要如期履行合同。
到8月15日,日方验货后非常满意亿佳厂的产品,尤其当他们得知火灾一事,更是对亿佳厂的这种守信称赞不已。从此双方的合作不断地增多,亿佳厂的名声自然也就越来越响。
分析:现代社会,信誉就是效率,信誉就是形象。亿佳厂宁愿花重金也不愿损害自己的企业形象,但它凭借自己的信誉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讲求信用,不仅在生意场上极为重要,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条基本准则。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无形的名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交往中,取信于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优良品德。守信,即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认真的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说话算话。承诺要兑现,约会必须如约而至。尤其是在讲求效率的当代社会,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有关时间的约定都应严格遵守。
讲究信誉,遵守诺言,是对你交往的对象表示应有的尊重,同时也为你自己赢得尊重。不守约定,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有损个人形象的行为。可惜的是,守信在某些人心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人际交往中,他们随意的承诺,开“空头支票”;且不说许诺给人以帮助,就连简单的按时赴约都做不到,他们的这些举动,给别人留下不守信,靠不住的印象,试想谁会喜欢与这种人打交道呢?
讲究信用,是塑造个人形象的重要手段。要做到“信守约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力行:
一是谨慎承诺。作出承诺前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仔细承诺;二是对已经作出的约定应努力遵守实现;三是由于某种不可抗因素使自己失约,应首先尽可能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若确实无法实现,应向有关方面解释致歉,必要时还要赔偿其损失,总之应敢于承担责任。
惟有作到以上三点,大至国家,小至个人才能充分维护自己的形象。
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不必过谦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某市引进外资合作项目成功举行了庆功宴。席间,一位外国专家第一次见到中方领导的夫人,便照着西方的礼仪夸奖这位夫人美丽。当翻译把这句话翻给她听了以后,这位夫人连忙说:“哪里,哪里。”这位翻译只能照直翻译给专家“where ,where?”专家很是吃惊,但还是回答道:“everywhere .”
我们可以笑这个翻译的技巧不成熟,但这位夫人的过于自谦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已经不能适应了。但这种例子仍然屡见不鲜。
大学生李强,今年即将毕业,早早地投入到找工作的洪流中。经学校推荐,李强去参加一家保险公司的招聘。在最初的笔试中,李强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者。大家都以为这份工作非李强莫属,但事情最后却出人意料。在最后的面试中,李强表现得一如既往地谦虚,哪知正因为此,他痛失良机。
在面试时,李强被问道,“你觉得你的英文水平怎么样?”他回答,“还行。”“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吗?”“应该可以吧。”几个回合的问答,李强都是如此谦虚,结果使对方对李强产生了缺乏实力和自信的不良印象。
分析:中国人的传统讲究的是含蓄和委婉,当涉及自我评价时往往自谦,自贬,反对自我张扬,否则则可能被认为是狂妄、嚣张。诚然,这种做法体现着中国人谦逊的本质。而在对外交往中,中国人的这种行为并不为外国人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必过谦的交往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
所谓“不必过谦”,就是在自我评价时,要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尤其在国际交往中,不必表现得过于谦虚,甚至自我贬低。应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但也不要自吹自擂,自我标榜。
“不必自谦”原则可以应用与以下情况:当外国友人赞美自己的相貌、手艺、服饰时,应落落大方地道声“谢谢”;别人肯定自己的工作时,也要敢于认可;在自我介绍时,更应该正视自己的长处,敢于在别人面前“呈现”自己。这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自信。在涉外交往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当设宴款待外国友人时,一定要让对方感到备受重视,应有意识的说明“这是本地最好的餐馆”,“这是我们为您特意准备的”等等;当赠送礼品时,除说明礼品的寓意、用途,也应说明它是精心准备的。
在本文开头的事例中,如果李强的回答能充满自信“我想我很适合这份工作”,那他一定能得到这份工作。
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不会沟通,从同事到冤家
小贾是公司销售部一名员工,为人比较随和,不喜争执,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都比较好。但是,前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同一部门的小李老是处处和他过不去,有时候还故意在别人面前指桑骂槐,对跟他合作的工作任务也都有意让小贾做得多,甚至还抢了小贾的好几个老客户。
起初,小贾觉得都是同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一忍就算了。但是,看到小李如此嚣张,小贾一赌气,告到了经理那儿。经理把小李批评了一通,从此,小贾和小李成了绝对的冤家了。
案例分析:
小贾所遇到的事情是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在一段时间里,同事小李对他的态度大有改变,这应该是让小贾有所警觉的,应该留心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但是,小贾只是一味的忍让,这个忍让不是一个好办法,更重要的应该是多沟通。
小贾应该考虑是不是小李有了一些什么想法,有了一些误会,才让他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这么恶劣,他应该主动及时和小李进行一个真诚的沟通,比如问问小李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让他难堪了之类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与人结怨的,可能他们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在比较浅的时候就会通过及时的沟通而消失了。
但是结果是,小贾到了忍不下去的时候,他选择了告状。其实,找主管来说明一些事情,不能说方法不对。关键是怎么处理。但是,在这里小贾、部门主管、小李三人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坚持“对事不对人”,主管做事也过于草率,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他的一番批评反而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双方产生误会、矛盾的疙瘩解开,加强员工的沟通来处理这件事,我想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主动地沟通,真诚地沟通,策略地沟通,如此一来就可以化解很多工作与生活中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误会和矛盾。
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热情有度
下岗女工兰妹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一份在外国专家家里做保姆的工作。兰妹热情活泼,精明能干,第一天就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她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打扫房间,包括布朗夫人的卧室。细心的布朗夫人特意给兰妹定制了一份时间表,上面规定每天上午8点清理卧室,让兰妹按照上面的计划严格执行。
开始几天,兰妹都干得相当好,很令布朗夫人满意。直到有一天,兰妹照例去清理布朗夫人的卧室,却发现布朗夫人并没有象往常一样不在家,仍在休息。兰妹心想,我还是得按照计划办事,而且我打扫并不会影响她休息。热情的兰妹认真地干起活儿来。这时,布朗夫人突然醒了发现兰妹在她的房间里,很惊讶,马上用不是很流利的汉语叫起来:“你来干什么?请出去!”兰妹仍是一片好心,“您接着休息吧,我一会就打扫完了。”布朗夫人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说:“请—你—出—去!”并且用手指着门。兰妹不明白自己哪里惹了布朗夫人,怎么这种态度。她心想,不是你叫我按时打扫的吗?满肚子委屈地走了。
兰妹的行为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看来是待人诚恳热情、做事认真负责。但在外国人的观念中,兰妹的举动侵占了他们的私人空间,妨碍了自己的私生活,是绝对无法理解的。
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是人们公认的,但在对外交往中应把握“热情有度”的原则。待人热情友好是应该的,但更应把握着“度”即分寸的问题。这个“度”就是一切都以不影响对方,不妨碍对方,不给对方增添麻烦,不令对方感到不快,不干涉对方私生活为限。上述事例中的兰妹坚持原则认真工作固然是值得赞扬,但她心存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熟人在一起距离越近越亲近,因此在误闯了布朗夫人的私人空间后,仍以过度的热情坚持己见,自然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分析:要把握“热情有度”的原则,可以具体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度”:
其一,作到“关心有度”。不要对外国人随意运用我们中国人早已习惯的关心、规劝,以免被认为是侵犯个人自由;
其二,做到“批评有度”。只要对方没有触犯我国的法律,侮辱我方的国格人格,对其言行没有必要指出错误,横加干预;
其三,做到“距离有度”。尊重外国人的私人空间,不使其产生被“侵犯”之感,但又不至于太冷淡;
其四,做到“举止有度”。避免动作过于亲密随意,引起误会。
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1.从案例分析企业激励管理员工的方法
2.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
4.跨部门管理案例分析
5.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6.团队协作管理案例分析
7.客户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8.管理沟通案例分析
9.企业沟通案例分析
10.生活中管理沟通案例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案例分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