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知识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我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离柜金融服务。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电子银行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电子银行组织形式
网上
支付要求金融业电子化,E-Bank(Electronic Bank)的建立成为大势所趋。
一是由一家银行总行统一提供一个网址,所有交易均由总行的服务器来完成,分支机构只是起到接受现场开户申请及发放有关软硬件工作;
二是是以各分行为单位设有网址,并互相联接,客户交易均由当地服务器完成,数据通过银行内部网络联接到总行,总行再将有关数据传送到其他分支机构服务器,完成交易过程。
第一种模式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为代表;第二种模式则被建行、招商银行所采用。
按其是否有具体的物理营业场所 :
一种是于1995年10月18日成立的世界首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又被称为虚拟网络银行或纯网络银行。
这类网络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具体的办公场所,没有具体的分支机构、营业柜台、营业人员。这类银行的成功主要是靠业务外包及银行联盟,从而减少成本。
另一种是由传统银行发展而来的网络银行。这类银行是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是原有银行利用互联网开设的银行分站。它相当于传统银行新开设的一个网点,但是又超越传统的形式,因为它的地域比原来的更加宽广。许多客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办理原来的柜台业务;这类网络银行的比重占网络银行的95%。
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导引者。
自1998年3月,中国银行在国内率先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 1999年4月,建设银行启动了网上银行,并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四川、深圳、重庆、宁波和青岛进行试点,这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世纪90年代末,中行、建行、工行等陆续推出网上银行,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等业务,初步实现了真正的在线金融服务。
1999年9月,针对企业的网上银行业务开通,并且这部分业务在2000年正式步入轨道。招商银行又悄悄开始了其“一卡通”炒股的个人银行业务,从而为电子银行的发展又添上了一笔。
我国电子银行内部发展中的问题
一、网上银行的业务品种匮乏
没有发挥对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网上银行提供的产品,无论是帐务查询、转帐服务、代理交费、银证转帐,还是为企业销售网络办理结算、为集团客户进行内部资金调拨,除业务品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外,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些产品只是传统业务在网上银行的实现,也就是说网上银行只起到了一个传统银行业务服务渠道的作用,在产品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限制,没有推出利用网上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的特性重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操作界面上没有体现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只是传统业务处理系统界面的简单模仿,没有体现INTERNENT的根本属性———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
二、网上支付功能急待突破和完善
针对B2C的小额网上交易,如代理交纳手机费、电话费和小额购物等,各商业银行一般利用信用卡、储蓄卡作为支付工具,为本行的签约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基本满足了签约客户的网上支付需求;但针对B2B的大额支付,还维持着“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局面,而B2B交易一般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90%左右,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完善网上支付手段。
三、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资金安全对于客户、商家和银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安全问题是网上银行的核心问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端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端只是普通的浏览器用户,则存在着客户端被模仿的可能性;二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传统的支付方式,支付信息是在银行的内部网络上传输的,内部网与外部网采取了相当的安全隔离措施,因此内部网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网上支付正相反,支付信息是在INTERNENT上公开传递的,因此存在着支付信息被篡改和窃取的可能性;三是银行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尽管各家网站均采取了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安全措施,但对于超级“黑客“来说,仍存在着防不胜防的问题。有调查表明,进行网上交易,用户最担心的也是安全问题。
电子银行知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