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书伍将才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11-12 18:54

篇一:

拜读了《将才》感触很深,作者的成长经历使之感悟到对员工下属“如何教”的能力。从一开始揣摩各种方法,到逐渐体悟到最有效的辅导,从根源改变员工的认知;当员工具备正确的职场观念与做事方法后,自然而然就能通过任务的赋予与历练的累积稳健成长。

通过观察与思考,每天看着公司的运作,看到人员面对难题时是如何处理、思考、部门间的摩擦如何消除。找到其共通的规律,洞悉其运作原理,就可以事半功倍有效地解决问题。掌握这些对的观念与方法,整个公司的运作效能,就能够成倍提升。开始作者只是单纯的面对面的教导,后来变成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内部员工,转变成通过文章分享给公司以外的人员,使读者更广泛普及到各行各业。

观念普及化所能产生的力量很大,因为观念若能深入多数人的思维,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氛围,使身在其中者自然而然地被潜移默化,这是最自然的改变与提升方式。

天底下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所有的成就必然都是一步垫着一步、厚实的积累,才能从组织基层的“兵”、逐渐提升为带兵打仗的“士”、最后茁壮成长为运筹帷幄的“将”。

豆芽现象

豆芽生长的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短短一夜之间,竟能抽长六七厘米,且外表看起来既壮硕又饱满。然而,豆芽的质地却异常脆弱,稍遇外力便应声断裂。现代社会迈入资讯科技时代,事物的变化极为快速,个人与组织为顺应外界环境,追求短期绩效而忽略实质内涵的“豆芽现象”很多。

豆芽现象有两种,第一种,出现在个人能力的培养上。新人初学一项专业,由不会到熟练的阶段,表面上看来学了很多,其实都只学到该行业的“常识”。

第二种出现在主管对部门的管理上。还不够融会贯通,就急着想再往上提升,不再过问基层业务,以分层负责的名义,将大部分的工作交由部属完成,久而久之对基础运作愈发生疏,也无法辅导员工,这同样是犯了豆芽现象的毛病。只有针对事物的细节仔细琢磨,随着经验的积累淬炼火候,且学习到新领域时,仍同步在思索如何以新的、更高的角度改进旧领域。

人要有能力,钱跑得比人快,人追钱很难,但钱追人很容易,人要有能力,钱就会主动追上来!但能力不能停滞等机会,就会导致机会来临没有向对应的能力抓取,应该先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来时就可以抓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原本只是认为这句话是指每个人随时都有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但本文给了我思考,为什么有近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远虑所造成,单我们随时做到远虑,就可以减少烦恼和忧虑。

简单就是美,复杂的产品功能会让人无所适从,只有简单的贴近人习惯的东西才能远久的存在

自卑与超越

我一直以为自卑是贬义词,存在是有问题,可实际上自卑也能鼓舞自己,认识的自己的不足,感觉的不满意,就要进取,奋发图强,去超越自己。工作必须打好基础,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使能力与职位有所提升。但优势不等于能力,有些优势是虚假的,是暂时的,只有能力才是自己的,稳定定的。

在当今这个资讯爆发的年代,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资讯,但如何接收,就好似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先去顶资讯的优先顺序,应优先投入时间去理解、思考核心资讯;其次是辅助资讯,属于有些关联,但并不会出现即刻效应者;不属于这两者的资讯,则归为其他资讯。在没有核心资讯时,才可依序去接收辅助资讯、其他资讯;但一旦接收了辅助资讯或其他资讯,同样须用心思考、理解。但要注意,宁可精,不要多。

知识与常识

要重视知识和常识的区别,当你只知道常识是不够的,只有知道本行业的知识,才能在自己的行业独占鳌头,但现今的社会,发展速度快,知识也会变成常识,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识,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不被社会抛弃,才能走在时代的前端

篇二:

研读完杜书伍的《将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两句话不由自主的浮现在我脑海中,杜书伍所尊崇的将才指的是:”将才不需要万中选一的天赋异禀,但也绝对没有速成的方程式,他需要从基层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淬炼,才能培养扎实的能力与丰富的经验,若是一味冀求速成,长歪的树长不高;短暂的成功也只是一闪即逝的流星,无法获致长久的功业”。对于踏入社会不久的我们,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踏入社会,就如池塘里面的鱼一下子跳入到大海中,同伴种类多了,可是鲨鱼也多了;养料多了,但是竞争也激烈了。如何能较快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自由自在的畅游在这片辽阔无际的海洋中呢?这也是我时时刻刻在思考和担心的问题。

反复阅读《将才》一书,仔细斟酌这书中所传达的精神,我想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公司的这段时间,似乎每天都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新的感悟触动着自己的心弦。有人说过在项目中成长是最快的。进入公司后,自己就直接与软件实施方参与公司的一个项目,在项目中见识到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自的闪光点,有的人性格开朗,生活态度很积极,似乎天下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抱怨忧伤的事情;有的人思维严谨,每一步都想得很全很周到;有的人聪明伶俐,不管在任何场合都能应付自如;有的人技术很牛叉,任何一个问题在他手上总能轻松解决……接触的人多了,能吸收的精华也多了,知识面逐步拓展,却发现自己要学的,要改善的还有很多很多,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迷茫的状态。能学的东西很多,但却似乎找不到突破口。当读到杜书伍中对于资讯的理解和接收态度时,心中甚是感触。杜书伍所采取的态度为,对于过多的资讯,首先要先界定资讯的优先顺序,将资讯区分为”核心资讯”,”辅助资讯”与”其他资讯”,在拥有核心资讯时,才可依序去接收辅助资讯、其他资讯;但一旦接受了辅助资讯或其他资讯,同样需用心思考、理解。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可是在生活中却容易被我们忽视。诚然,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接触大量的资讯,大量的知识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舒适圈,做到”博观”,但在接收时却不能未加思索,一律全盘接收。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接收的同时让自己沉淀下来,慢慢思考,仔细思索,想一想这种知识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这种方法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结合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认清自己所需,宁可精而不可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约取”,努力将其成为”核心资讯”,在以这个为中心扩展”辅助资讯”,”其他资讯”。

”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社会很复杂,竞争很激烈,如何能在江湖上少挨刀,如何能在大海中有自身的立足和发展之地,我想”厚积而薄发”能有一个很好的解答。杜书伍在书中拿了豆芽菜和桧木做了比较,豆芽的质地脆弱,内里纤维含量不高,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抽高,并非内里坚实,实为充斥大量水分,一弹即破。相对而言,一年才长一两厘米的桧木质地十分坚韧,内里的纤维既粗壮又密实,长得虽慢,却以深耕密植之势,依序逐步成长。因此,即便是狂风大雨,也不易折损其枝干,且愈长根基愈显稳固,与豆芽的脆弱,恰成鲜明对比。我想,我们需要学的就是桧木这种精神,慢但却在不断的累积实力。桧木的”慢”是不躁进,是对所经历过的事情反复的琢磨,反复的总结与自省,不断的累积经验,且在学习到新的领域时,仍旧同步在思考如何以新的、更高的角度改进旧领域,如何以旧有的经验结合新的实际,新的需求应用到新的领域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我想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厚积而薄发的涵义。

读杜书伍将才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