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散文读后感,读短篇散文有感
同学们比较喜欢读短篇散文,然后也喜欢写一些读后感。那就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短篇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短篇散文读后感篇一:古镜读后感
何亦瑶着迷地看着面前玻璃柜里那块圆形古镜,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喜欢可以拿出来看一下。”古董店老板轻笑道,语气温柔,令人心生好感。
何亦瑶连连点头,虽然她知道这面古镜她很可能买不起,但她还是想拿在手中,真实地触摸一下。
老板打开柜台的锁,把铜镜拿了出来,“这块是汉代罕见的鱼纹铜镜汉代铜镜多以龙虎凤鸟四神为图案,这块红绿绣的品相极好,传说是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心爱之物,小姐你可真有眼光。”
何亦瑶小心翼翼地捧着铜镜,目不转睛地看着背面微凸的四条栩栩如生的鲤鱼。雕刻的图案简洁而流畅,形态各异,真的好像是在水中畅游的样子。镜子大概只有她手掌大小,镜身很薄,很轻,至少比她想像中的轻多了。何亦瑶正在心中嘀咕这铜镜是不是赝品,下一秒她翻过来看到斑驳的镜面时,却又有些不确定了。
还算平滑的镜面到处是划痕,一道道都代表了岁月无情的洗礼,隐约可以在镜面上看到她自己模糊的影子,何亦瑶看到这种模糊的美感,又不甘心放下手了。
她是去补课班的路上无意间走进这家古董店的,因为这家古董店的店名叫“哑舍”,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她走了进来。
她好奇地问老板为什么叫哑舍,老板答道:
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所以起名为哑舍。
虽然这里很破旧,也没什么生意,不过她知道若这家店里摆着都是真品,那价格肯定是她一个高三学生怎么也买不起的。
但,就在她转身要走时,发现了这面古镜。
她想要,怎么办?她不想放开镜子,感觉这冰凉的触感特别舒服,像是触动了心中某一块柔软。
何亦瑶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荒谬的借口:“老板,我们学校的社团要上演一出话剧,需要用到一块古镜,能不能租给我们用一个月啊?”她想她只是一时图个新鲜,等到一个月以后,她也许早就不喜欢这块脏兮兮的古镜了。
不过,连她自己都觉得她这个要求太过分,正想多说几句来挽救的时候,不期然地听到这个年轻的古董店老板说了一个“好”字。
何亦瑶呆了一下,随即开始兴奋的追问需要押什么东西押多少钱才够用。结果对方只是要了她的学生证登记了一下,其他什么都没要求。
“租金就意思意思吧,十块钱。”古董店老板随意的说道。
这么便宜?何亦瑶有些后悔,早知道就直接问价格了。也许是她自己想得太多,这铜镜根本就是赝品。但她已经说了要租,只好硬着头皮在登记本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心下决定若一个月后,她还是喜欢这面古镜,就一定来问问多少钱。
年轻的老板看了眼登记的名字,细长的眼眸眯得更细了,修长的手指在登记本上的“瑶”字上划过,暧昧地说道:“哦,对了,还有件事。”
“什么?”何亦瑶正对着镜子爱不释手中,听到他这句话时,反射性的抬起头。
“有一点你要记住,这个铜镜绝对不能擦,绝对不能。”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何亦瑶恍惚的看到这个长相平凡的老板嘴角好像勾起一丝诡异的笑意,但是她并没有注意。当时的她,只顾着把铜镜包好放进包内,急着冲向补课的地点。
晚上,何亦瑶写完作业,打开小台灯,把古镜拿在手中,仔仔细细地把玩着。
“这么花,古代女子都是怎么梳妆的啊?”何亦瑶看着镜面模糊不清的人影,忍不住小声嘀咕道。她看着上面斑驳的划痕,本想拿着擦电脑屏幕的酒精棉布擦拭,但是当手刚碰到镜面时,古董店老板的叮嘱突然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有一点你要记住,这个铜镜绝对不能擦,绝对不能。”
何亦瑶无奈的放下酒精棉布,估计这个铜镜真的是赝品吧,老板怕她擦了之后会越擦越新,哈哈!
当他要放下镜子的时候,不经意间看了一眼却让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因为她居然发现,镜子里面模糊人影……那好像不是她
查看文章
哑舍·古镜(二)2010年07月16日星期五14:19
哑舍·古镜
至少,她头上绝不会多出来一个发髻,而且,那个人影也不随着她的移动而移动……
“你、你是谁?”何亦瑶忍不住出声问道。
没有反应。
她松口气,揉揉眼睛,就在她自嘲自己眼花,准备要放弃时,突然听到寂静的屋里传来了一声飘渺虚幻的声音。
“汝、汝是何人?”
这声音轻的几乎让何亦瑶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但是下一秒,她就死命的瞪着手中的镜子。
“……是何人?”
这次声音更清晰了一些,确实是从这面镜子里传出来的。
台灯的映照下,斑驳的镜面上的划痕更加明显,但是这次何亦瑶很肯定的
短篇散文读后感篇二:废墟读后感
这篇文章叫做《废墟》,出自当代作家余秋雨先生之手。
这是一篇蕴含精致,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废墟”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未来的关注。
作者所说的“废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废墟,更不会是现代人建造的,由于资金等问题而荒废的废墟。作者指的废墟往往存在的年代比较久远,且有一定历史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废墟”。
在余秋雨先生眼里,“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眩”“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废承载着古人对现代人的希望,希望现代人去发掘他们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完成未尽的使命。
废墟是历史的见证,是前人对后人的寄托,是旧的文明的终点,是新的文明的起点。同时,废墟也是曾经没落的证据。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废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现曾经的不足,开创明天的辉煌。但是,如果我们改造了废墟,使之成为高楼大厦,那么,虽然我们了解了过去,可是我们的后人就再也无从得知了。活生生的“教科书”没了。
如果没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及其遗址,没有“七三一部队”遗留的生化弹药,没有一幅幅触目惊心的随军记者拍摄的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我们何以为中华民族的胜利骄傲,又何以痛恶日本法西斯呢?同样,如果没有这些证据,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史的行为,我们又去拿什么反对和制止呢?
废墟的价值不是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衡量的,更不是金钱可以估计的。因为废墟,才有了坚强的炎黄子孙;因为废墟,才造就了伟大的华夏民族。废墟是无价的,因为他的背后是悲剧过后留在人们心中的心灵的负载。正视这一负载,才能携带废墟走向光明。
因为悲剧的发生,所以留下了废墟;因为人们的执着,所以保存了废墟。我们不需要为废墟而羞愧,不需要为废墟而遮掩,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如今的社会,缺少的正是废墟。少了使我们坚强的废墟,少了使我们居安思危的废墟。如今的我们,更要懂得废墟的珍贵,保护眼前的废墟。因为它太过重要了。
短篇散文读后感篇三:懂了父亲那一巴掌读后感
《特别关注》我一直在关注的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懂了父亲那一巴掌》:讲的是以《解密》、《暗算》等军事玄机小说扬名文坛的作家麦家与其父亲的相关故事。”
麦家因小时候贪玩,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父亲毒打后,一直对父亲的行为耿耿于怀,再考上大学以后,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在回家时只有母亲的新衣服,父亲慢慢转身什么也没说走进自己的房间,可是他那饱经风霜而坚实的手在眼角处,轻轻的抹了一下。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的我,确实对父母的有些做法不满,当时年龄小也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来气他们。现在想来真是后悔莫及啊!虽然我现在还没结婚,可是从我经历的这么多事情中就能感觉到,做父母的对孩子的疼爱及关怀,是你身边除了他们之外没人能够比得上的,再好的形容词,也无法比拟她们对子女的那份感情。看到这个地方时,我的视觉已经有点模糊了。
麦家当了父亲以后,因为儿子与别的小朋友打架,而动了手,儿子的鼻血马上就出来了,后来的情形犹如麦家当年不理父亲,儿子越不理麦家,麦家越受煎熬,越觉得对不起父亲。这才几天,自己就难以忍受,这些年,父亲是怎么过来的?(每次父亲打了我,或是被母亲骂了,他们总是有一个是白脸,一个红脸。被骂了之后我都会有好长时间不理他们,到奶奶家去,等再见了面也不会主动地说话。现在想想确实.......)看到这里我拿了纸巾。
麦家有一年回家探亲:一年多没见父亲又老了很多。在父亲的房间里全是麦家出版的书,摆在显眼的位置,摆的整整齐齐的20几本书,好像压在了一颗铅球压在了胸口,这些年他很少给父亲电话。而他却不知道,父亲一直以他为荣。(看到这里,想到自己现在在外面这几年,没少让父母担心,而且一事无成,没给家里减轻压力,心里不是滋味,晚上做梦都会哭的。)
后来麦家的父亲摔伤了,麦家千里迢迢赶回家,父亲已在深度昏迷状态,表情呆滞,呼吸困难。麦家守在父亲的病床前,往事不断浮现在眼前,那个身体硬朗的父亲,已被岁月的霜销蚀成弱不禁风的老人。而自己多年在外,无论沉浮都没足够的时间尽孝,甚至长达数年不理解老人家。有时我也会不会电话给家里。(今后一定要多给家里打电话。)枯坐在父亲的病床前,麦家的情绪跌宕起伏,最后决定,从成都迁回杭州,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陪伴他们。回去后哥哥再次传来消息,说父亲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明显,每天晚上临睡时,都会喃喃自语:“我要见老二。”麦家心里不由得泛起阵阵的酸楚。“我也能感觉到。”(常回家跟父亲下下象棋)
当麦家出现在父亲面前时,父亲原本浑浊的眼睛,居然发出了亮光,他也许以已不住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他深爱的儿子。他只凭着本能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与他息息相关。麦家当场就哭了,父亲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擦拭儿子的泪水,喃喃自语。母亲说父亲摸每个人的脸,都说是老二回来了。“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麦家庆幸父亲健在,自己能为老人尽尽做儿子的孝心。我现在这个年龄在好多人眼里,还是小孩。可是我见到或读到某些事情的,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
生活这本经不好念,但是别留下什么遗憾,尤其是孝敬父母这一方面,否则,这一生都不会过得安稳。
短篇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名家短篇散文读后感
2.余秋雨短篇散文读后感3篇
3.各种散文的读后感7篇
4.名家名篇散文读后感
5.优秀散文读后感3篇
短篇散文读后感,读短篇散文有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