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
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实践中,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非常的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测量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测量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一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特点分析
[摘 要]:在当前的土地管理实践中,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非常的重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参考依据在于地籍状况调查,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手段。目前土地管理中的地籍信息系统,实际上就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地籍系统建立之前应当对地籍进行测量,以确保地籍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本文将对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地形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 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土地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所谓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根据标准精度对土地境界、权属位置以及面积和土地应用类型以及分布等专门测量情况进行确定,同时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资料信息,为土产权地登记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从以上分析可知,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测绘技术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基础建设中具有行政行为的体现,对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和落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地籍测量操作,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精准的地理参考体系,地籍测量建立于地籍调查基础之上,表现出勘验取证等方面的法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其操作技术标准应当满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之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强势性。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是目前最先进的测绘技术、测绘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同时,地籍测量将地籍测量外业与测量内业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综合作业整体,这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的专业测量而言,地籍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参考数据和信息。作为基础行政行为,土地地籍测量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当前国内地籍测量工作之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有土地,并使之能够更为合理的应用,以保障土地所有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勘验取证。实践中可以看到,地籍测量建立在地籍调查基础之上,因此表现出勘验取证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一系列的测量手段和技术,对土地实施全方位的勘查与验证,并且为土地产权的变更、登记等,提供了有效的证明。
第三,规范性。地籍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土地法律法规之规定。同时,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技术均为当最为先进的测绘技术,而且测绘方法也比较科学合理,比如普通测量、数字测量、面积测算以及空间定位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均为目前最为规范和前言的。土地测量过程中,选择何种形式主要根据土地管理、房产管理部门对图形、数据以及布局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三、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测绘形式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主要是将地表地貌、地物作为最重要的测量部分,利用数字、符号、文字、图、线以及点等,对地形地貌之景观以及地物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描述,并利用三维空间予以客观、准确的表示。下图是重庆地图。
对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其主要将地表上的某项地貌作为具体的描绘对象,并利用现有的规范面、线、点以及图例等形式,利用数字、文字以及注记等,对地形地貌以及地上物进行面熟。从实践来看,该工作非常的专业,可准确、客观地描述出所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并采用三维坐标形式将其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较之于地籍测量这一较为全面的测量方法而言,大比例尺测量就会显得非常的粗糙,而且地籍测量过程中逐渐趋向数字化测量模式,比如应用先进的GPS系统和设备、应用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等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地籍测量与测绘大比例尺两种操作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和区别。土地测量过程中,不可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而是应当在测量开展之前,确定采用那种测量方法更为高效和经济。
四、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从实践来看,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素和方法方面。对于地籍测量而言,其重点在于权属要素,即权属界线、地物要素等,对传统地形测量中的高程点、管线以及等高线等要素,没有太多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地形测量而言,除了对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等因素不予标示外,通常对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等,均应当予以标示,同时依照比例尺、用户要求等进行合理的取舍。地籍测量过程中,通常对地貌和布设的管线等因素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野外信息采集、编辑成图等方面的工作量就会随之大幅度降低,然后续制作宗地图以及入库工作量都非常的大,而且因入库而对拓扑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于地形测量而言,它对测量成图中的各种要素要求都非常的高,而且野外采集、内业编辑公路也较为繁琐,然地形测量后续编辑成图过程却非常的简便、快捷。基于此可以看出,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将地形图成图,则应当将地籍权属界线和相关注记删除,对地形要素进行适当的补测,其中主要包括测线杆、高程点、检修井以及交通附属设施等内容。
第二,精度方面的比较。较之于地形图而言,地籍图显得更为精确一些。若制作地形图,首先应当对地籍图进行分析;若制作地籍图,也要对地形图进行分析研究,二者虽然在精度上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三,应用软件。地籍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以MapGIS系统居多,地籍测量为后续各项工作无缝连接而使用测量成图模块。实践中若仅对地形进行测量,应用软件有较大选择空间;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实现地形成图,可应用原软件、或者把原格式转为所需格式。
结语:地籍测量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地籍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同时它与地形测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地籍测量水平, 应当在各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精度之要求,为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冯栓祥 王建业.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J].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2012(09).
[2]徐冬东 李科检.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异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3]陈众 李修闯.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7).
[4]乔巍 魏皖民 .RTK GPS在地形测量、地籍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2).
测量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篇二
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GPS测量技术是一种全球覆盖式、精度更高、功能更强大、实时定位的新型控制测量技术。仔细研究好GPS测量技术的基本工作要素,才能保证GPS测量技术发挥正常、精确的定位功能。目前GPS测量技术的作业标准、作业方案和其在控制测量中应用的范围等等,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实例,就GPS测量技术的工作方法和规范研究,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 基线 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2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40-1
1GPS测量工作内容之管窥
GPS控制测量工作的内容与一般典型的大地测量的内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和其工作特点。
如果从性质上来看,工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内业和外业两种。内业,顾名思义,起着内部控制和影响作用。要进行的工作有:GPS测量技术的方案设计、技术审核及最后的技术反思、测量完成后的数据处理等等。外业,究其名称,起着整体框架的外部把握作用。要进行的工作有:测量地点选址、设定观测点和观测基准、野外实地测量、最终成果审核等。
如果从测量工序上来看,工作的内容可以按照首先进行测量方案设计,然后选址设定基准,再实地观测,最后对成果和技术的审核反思的顺序来开展。
1.1测量手段
首先,把两台(或大于两台的)接收机建立在一条(或者大于一条)基线的顶端,按照GPS测量技术的外业工作标准,对四颗(或四颗以上)卫星时段进行实时观测,时段的长度则视测量需要的不同级别而定。一般约为1至3小时,目前比较先进的快速相对定位方法的时间已经可以缩短至数分钟。
1.2测量精度
基线的定位精度需要达到国家相关测量标准范围之内。大量实践表明,目前小于50km的基线上,相对定位精度能够达到1~2 10 ,在100km~500km之间,可达10 ~10 。随着GPS测量技术水平的提高,在1000km之外,达到优于10 的定位精度。
1.3测量标准
本文中采取先进行GPS观测的布网设计;实地选址定点;准备GPS观测计划;野外选址观测并且记录;传送数据;基线向量处理运算;检验质量是否合格;合格则最后评价及结果的输出;不合格则返回第三步重新向下进行循环的作业模式为例分析。
观测中的标准,有以下注意具体事项需要注意:需要至少对四颗卫星的追踪;基线边一般不超过15KM;所有基线边独立并且可以形成多边形或三角形等封闭形状;对于GPS测量技术的复杂性、要求的严格性、耗时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尽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之下控制工期,消耗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
按照这样的标准,建成的观测网络更容易将成果数据输出审核,测量强度更大,准确度也更高更可靠。
1.4测量应用
应用GPS测量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广泛而精密的测量控制网,比如:建立二级以内的国家大地控制网,精密项目(桥梁测量等)控制网,加密技术(道路测量、城市测量)控制网等等。
2GPS测量技术方法和规范
GPS测量技术因其工作精度要求十分精密的特点,实测中,应该严格执行测量技术方法和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及《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都是GPS测量技术的规范方法依据。控制网的平面和测区的高度都要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设定。
3控制测量方案及数据处理
要想让GPS测量技术发挥其用,就要进行周密的控制测量方案设计,并且注意对数据的精确控制测量与处理。
(1)以下面例子分析控制测量方案:按照D级GPS网的规格进行线性锁形式设计观测区域的第一级控制网的平面,采用南方9600单频GPS进行信号的接收,基线边构成结构稳固的多边形,以便于检测和控制观测网络。对控制网的平面和测区的高度的联合观测点至少要设立3个。
(2)观测进行时的控制测量:首先要捕获GPS信号的定位,然后才能开始追踪、测量,最终得到要观测点的位置和相关数据。因为GPS接收器与天线相融合,故只要将接收器的点位调整正确后就可以对信号进行观测。GPS接收器捕获到卫星的定位信息之后,观测人员必须在完全熟悉GPS接收器的操作要领之后,才允许对定位数据采取相关的查询和键入,一般情况下对于任何更改设参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
(3)控制测量的工作要点:观测操作人员确认连接正常后才能够打开接收器的电源;接收器各项信息无异常后再键入观测点的信息和时段长度;同步地观测卫星定位信息的变化并且做好控制;在一个时段范围内不可以关闭重启观测系统、关上系统的数据记录等功能或者擅自修改观测方位数据;在观测全程实时记录气象因素,随着时段长度相应合理增加记录次数;观测的高度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进行测量并记录;为了保护观测数据完整准确地保存不可以让系统出现硬盘的内存不足、仪器断电的情况或者处于长期低电压工作的状态;为了保护观测系统的安全要根据气象信息采取防止雷击的措施、恶劣天气来临时停止观测并拆掉天线。最后,观测工作审核全部合格后,按照规定迁走观测站点。
(4)控制测量的数据记录。测量手册,是观测人员在接收器的工作全程之中实时记录的有关测量的数据。只有对测量手册进行全面、及时、真实地记录,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控制测量任务。
(5)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以基线完成后的数据处理为例,需要注意的有:对观测值的误差,平差分析中假设观测值只有偶然误差,载波相位的定位精度达到对于L1波段的定位信息误差仅仅是2mm。如果偶然误差为1cm,则说明观测系统有误差;基线向量环闭合差的处理,对于根据时段标准不同而得到的同步环和异步环,环闭合差不能超过对应观测等级的精度标准限制;基线向量的计算,要将通过基准点和观测点计算后得到的GPS点的位置信息换算为国家标准下的坐标以便于指导实际的应用,或者可以联合GPS网络与大地网络的观测信息一起处理计算,得到需要的坐标值;基线向量的计算处理操作之后,要进行数据的审核,检查得到数据是否在控制测量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数据是否与实际切合。审核内容有:例如,剔除的观测数据与所需的观测数据的个数之比不超过10%;在不同时段进行观测,得到具有多个观测数据的边的成果符合标准;同步环的闭合差应为零,但应该考虑系统处理数据的误差,一般情况下允许在合理范围内有微小差值。
总而言之,GPS测量技术在控制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测量前要建立良好的观测站点,测量中要规范操作GPS观测系统,并科学、精确地处理成果数据,那么控制测量工作水平将大大提高,控制测量效果也将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袁丽华;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10).
[2]刘旭,贾嘉;四川某公路工程控制测量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3]张强;GPS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测量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