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小论文,历史与社会论文
教育源泉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生活是历史与社会的基础、渊源,离开生活,历史与社会课成了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给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与社会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一: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摘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代写论文的主体参与,强调“动”,本文从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历史 社会课堂 情景教学法 讨论法 游戏法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要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并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知识和教学手段,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法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感悟,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渗透历史与社会知识,从而达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不但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多彩的世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时,可创设“中国文化餐——约翰的中国之旅”的教学情景(课件展示):(1)约翰是一个澳大利亚青年,他准备到中国旅行,请你为他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2)约翰来到北京,见到了这样一幅图案(2008年奥运会会徽),请你告诉他这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文化要素?它的设计有何妙处?(3)约翰拍下了三张民居照——蒙古包、窑洞、傣“高架桥”。猜一猜:约翰去了哪三个地方?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4)结束中国之旅时,约翰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当你听到他的赞叹,你心里怎么想?以上情景的创设,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又如在教学《五四运动》时,插入“五四运动”前后经过的记录片录像,用5-6分钟时间,能直观再现当时学生罢课、上街游行演讲及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中国人民“内惩国贼,外争主权”的决心和不甘屈服的斗争精神。然后在此情景下与学生一起探讨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这样,就使学生的大脑真正动了起来,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二、讨论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多动脑,而且还要多动嘴。讨论法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讨论法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各自发表意见,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教学《万类霜天竟自由》时,为了理解竞争的含义,作用,可设置以下一些栏目与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竞争是怎样的?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有哪些?你们参与过哪些竞争?(2)议一议:参与竞争有什么作用?你的观点和依据各是什么?(可与你的同桌讨论回答)(3)辩一辩:竞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四人小组讨论,派一代表发言)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便争先恐后要求发言。尤其是第三个环节“辩一辩”时,正反两方代表进行课堂大辩论。课堂上唇枪舌剑,双方代表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一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辨证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释放和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如在教学《多彩的世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独特民族文化的作用”时,教师可虚拟一个“四城申博”场景——法国、埃及、日本、美国各一个城市申办2015年世博会。四个国家邀请四小组同学分别担任本国文化使者,在评委面前大力展现该国风采。一组代表发言,其他三组当评委。尔后出示影像资料——四国文化图片欣赏。让学生准备三分钟来展示才华。这一活动一开始后,学生情绪非常高涨,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十分热烈,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推荐的代表发言铿锵有力,表达清晰,口头表达能力显现,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这样,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效果明显提升。
三、游戏法,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游戏法,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的本质是假设、模仿,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模仿活动。游戏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极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动手游戏促使学生思维敏锐,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如在教学《大洲和大洋》时,可安排让学生自己动手搞拼图游戏,让学生“先认图,再拼图”,学生拼好图有了直观印象后,再让个别学生用鼠标点击七大洲四大洋,把它们放到各自的位置上。课堂上学生十分活跃,动手游戏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与自信。在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又如在教学《应对资源危机》时,为增加学生对节约资源感性的认识,可设计一个“你会垃圾分类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用动画形式把垃圾分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本课结束时可设计让学生书写“你的节约倡议”,然后出示教师制作的“残缺的地球”,要求学生把写好的倡议逐一贴在“残缺的地球”上,学生通过这一个游戏活动结束本课。这些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唤起学生节约意识,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动”起来,学生才会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他们就能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从而获取知识经验,就能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做到“轻负优质”,真正落实新课程教学。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二:浅谈历史与社会课的激励教学
【摘 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历史与社会》课新教材中的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设计有梯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受成功中激发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关键词】 激励 兴趣 乐学 成功
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为了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当的激励教学是有必要的。一堂高质量的社会课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学习了后觉得有所得,更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课“我要学、我喜欢学”的求知欲望。尽管“激励”一词源于心理学,是指人们在某种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影响下,始终保持着兴奋的状态,从而焕发积极进取、永远进步的精神。而古人更有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动力,这正是当下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
1 激励教学的方法
1.1 需要激励。“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而社会课也是如此。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社会《角色与选择》一课时,对于里面的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理解、体会,学生都不是很明白,本身接触这么抽象、概念化的知识点就已经没了胃口,而我在教学设计中就从学生的“需要”开始:首先设计三个角色分别是老板、学生、工人,让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一个,对这个选择的角色进行描述,并自己写下这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学生对注重“扮演式”的上课很是感兴趣,纷纷开始动手讨论。这其实就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着手,刺激学生的这种表演欲望,从而对这三种角色有了很好的认识和掌握,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的。
1.2 情趣激励。真正的情趣是个人化的,是需要自我的判断和感受的。一种精神层次的情趣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对八年级社会《屈辱的岁月》一课教学时,鲁迅曾有过一段嘲讽的话: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拿来造炮仗驱鬼。洋人学了去拿它开矿山、造枪炮。中国人并不笨,可是却捧着“四大发明”不知道当何用,最终被洋枪洋炮打垮成为半殖民地。学生能在自嘲之后明白当时工业革命后中国的落后。而当拿出《时局图》来给学生看时,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当时中国的无能、落后、挨打,明白了为什么对近代中国的描述是屈辱的,也非常自然的得出了结论:中国要摆脱挨打、落后的局面,就必须要谋求发展,而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此一来,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深深沉浸在这种屈辱、哀伤中,自身的情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共鸣作用,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达到了社会学科价值观教育的要求。
1.3 竞争激励。在这几种激励手段中,我个人最常用的就是竞争激励。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过渡时期,好胜心理特别强,而这也恰恰是竞争激励的好时候。
尤其在面对开卷中考的社会课里面,学生本身的认识就已经存在了偏差,认为开卷考试,只要带足了资料就能解决问题,而课堂上的积极性,却一直都是沉闷、无生气的。所以在有一次的教学中,我故意在一节课里面只挑了15个题目,让学生一个一个讨论下来,最后给他们批改出来都是大错特错,学生不服气,认为本来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可能错的这么多,而这醒目的大红叉却着着实实的刺激着每一个学生,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也就激起了求知欲望,经过讲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更为深刻。
1.4 合作激励。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智力差异等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优化组合,分成若干小组,而且每隔几周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重新组合。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任务、兴趣临时组合。这种合作,可以使学生一起记忆熟记部分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合作表演完成一些古代近代的情景,也可以合作一起出一份试题等等,在合作中不但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力合作,尽可能的降低了初中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1.5 物质激励。运用适当的一些物质激励,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自信心。同时还能带动其他的学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考试成绩优良的学生,可以奖励一些《半月谈》之类的学习刊物,小小的奖品,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因此物质激励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快乐。
1.6 语言激励。语言是心灵的声音。让美好的语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社会课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多表达一些激励评价,“你的思路和别的同学不一样,非常好”,“其他同学都应该向你学习”等等,一句简单的“很好”能给学生莫大的满足,使学生迸发出学习的激情,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态势语言,比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给个微笑,传递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都能让学生在霎那间内心充满温暖、安定,对知识的接受、题目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激励教学的作用
2.1 激励教学可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实现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有先进和落后之分,通过激励,可以使表现好的学生继续保持积极行为,更上一层楼,也可督促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转变观念,去努力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激励教学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在课堂中激励教学的运用,原本沉寂、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积极的倡导和鼓励,良好的课堂所倡导和追求的东西,应当成为教师制定激励措施的依据,把激励机制与课堂氛围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相关文章:
1.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
2.初中历史小论文精选
3.近代史通用小论文
4.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
5.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6.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史小论文
7.历史与文化论文
8.初中历史学科论文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历史与社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