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

发布时间:2017-06-05 07:59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一起来看看。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游览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不仅能使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可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景区位于临翔区城郊,占地110公顷,是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工程之一。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区。景区以滇茶文化及少数民族茶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展现了古老的茶道、茶艺、茶经、茶礼、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华。

临沧茶文化的概述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畔,北纬23°线边缘地区。全区辖8县、89个乡镇。其中有耿马、沧源、双江三个民族自治县和23个民族乡,澜沧江、怒江环抱其境,北回归线横贯全区,都说这里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7~19℃,是典型的四季如春之地。在这片2.4万多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汉族和佤、彝、傣、拉祜、布朗、德昂、苗等25种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从徐霞客游记所提到的凤庆县大寺、鲁史、犀牛等地,直到双江勐库冰岛野生古茶林以及沧源古茶园,横跨临沧、云县两县,是可称之为“茶乡”的澜沧江“茶文化板块”之一。

临沧区是一个绿色生物资源的宝库,云南享有的“植物王国”美称,临沧区则可以说是云南“植物王国”里的“王国”之一。全区热带、亚热带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雾多、雨多和夹在澜沧江、怒江两江之间,气候温和湿润之优越条件,十分有利于茶叶、甘蔗、橡胶、咖啡、南药、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有原始野生的千年古茶树或千亩连片千年古茶园,有展示茶文化特色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有民间广为流传的用茶的起源故事以及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加之徐霞客在顺宁(今凤庆县)考察发现了名品“太华茶”和冯绍裘创制国际名茶——“滇红”,全区又有近70万亩的满山遍野的茶园和享誉世界最高茶价的名牌茶,临沧地区,已不愧是云南、中国和世界最大的“茶乡”;临沧区的名茶,已不愧是受英国女王倩睐的世界优级茶品。

古茶根深源长

临沧地区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具有独特的云南大叶茶种,又有制茶及贸易往来的社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顺宁府志》载:“顺宁,旧名庆甸,本蒲蛮之后,有悠久的种茶历史”,野生茶更是另人刮目相看。

野生种 区内的树龄超过2500年面积373公顷(5595亩)的双江勐库野生茶林。其最突出的野生特点:一是从地理分布上垂直分布在海拔2250~2720米的原始森林中;二是树势,叶片等均具有明显的野生茶形态特征。其中一株高22米的乔木,基干围粗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20.6米,分枝密充中等,生长势强;叶片为椭园形,长13.8~16.5厘米,宽6.2~7.5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叶脉无毛,侧脉9~11对。进入春季开采期,一叶三叶长6.5厘米,一叶三叶长7.5厘米,芽和嫩叶为浅绿色,鳞片呈黄绿色。唐代陆羽《茶经》,开宗之句为“茶者,南之方嘉木也”。指出茶叶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就是云南。唐代《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变以椒、姜、桂和烹饮之”。唐朝南诏时期,“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银生”的辖区曾一度包括今临沧地区。说明早在唐朝时,滇西南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朝,云南临沧区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到临沧区凤庆县大寺高枧槽时,住在一个姓梅的农家,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当时,朝庭的官宦人家都喜欢喝云南茶、临沧茶。《红楼梦》第63回记述:“林之孝又向袭人等笑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焖了一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史书记载的“银生界诸山”当时区域包括今临沧地区范围内的凤庆县的夹江一带和云县漫湾、忙怀、茶房、大石,临沧县范围的邦东、马台以及双江县一带。当时的普洱(银生城)是滇西的茶叶集散地而名声远传。沧源糯良大黑山、凤庆县山顶塘大山、临沧县南美、双江冰岛等地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内均发现相联几十株至上千株,上万株成片野生茶树群落,大的高达10~21米,直径20~54.4米,树幅6×8~6×10米,凤庆大黑山龙塘箐旁的锦秀桂花村部分遗留的老房屋木木 梁 柱及装修的木板均为大茶树。经科研部门历次对茶树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资料证明,临沧境内有云南大叶茶群体野生种,属茶树资源原产地之一。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的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树,凤庆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一株高 9.03米,胸径1.6米,围粗5.82米的大茶树,近年据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认定,已有3750年的历史,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最粗壮的大茶树,被专家誉为“香竹皇”,说明临沧区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外学者认为:云南发现的大叶茶,早于他省,尤以澜沧江两岸为最多。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临沧地区地处澜沧江畔,宜茶地理位置与气候得天独厚,野生、半野生茶树南起沧源县糯良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从海拔1200米至2700米高程范围内,全区8县均有野生茶分布。

栽培种 临沧大叶茶栽培记载见于《顺宁杂著》:“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明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双江勐勐土司派人从外地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活150余株(1980年查证,冰岛尚存第一批引种30余株)。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驮,在顺宁繁殖,称为“元头种”,凤庆大寺乡平河现有两株。元头种在顺宁繁殖,并形成凤庆大叶茶群体品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云县茶房绅士石峻从勐库购进茶籽30驮,在茶房定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顺宁知府琦嶙督实业团长甘自东和木证明等开辟凤山,自勐库引种种植,并设实业局于半山,主持推广茶业,环山数十里普遍种茶约五万余株,五年采摘,总计得茶2.5万余公斤。宣统元年(1909年)缅宁署通判房星东购入茶籽分发各乡种植,栽活十万余株,随后,实业局长邱裕文又督促种茶,遍及全县六七千户,年产八千至一万驮,由康藏商人收购运销外地。宣统二年(1910年),永康(今永德、镇康)州牧唐善祥首倡种茶,屡次从勐库引种种植。时至今日,居住在勐库野生茶树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寨、豆腐寨、大富赛和小富赛的茶农还经常到古茶林挖茶树幼苗补植自家茶园。据了解,此法效行已久,并且野生茶树等成长后茶叶质量、产量与栽培型的茶叶品质、数量均无大的差异,甚至在抗病能力方面尤于栽培种群。

韵味无穷的茶道

临沧既是一个古老的茶区,又是一个完整保留悠久饮茶习俗的地区。可谓临沧有多少年的人类文明史,就有多少年的茶道文化。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茶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相吻合。诗人韦应物说: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源”。卢仝的《茶歌》更道尽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以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而今信息时代,风云变幻,工作生活节奏感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通过茶文化的熏陶,“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升华人的精神,有利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大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到凤庆时,先民用“百抖太华茶”招待他,呷了一口淡黄清澈的茶汤,只觉得香气馥郁,浓香纯正;再饮,更是滋味清爽,竟不住连声赞叹:所品饮过之茶不可胜数,可如此好喝的茶,还从未喝过,于是欣喜吟诵起唐宋诗人东野居士戴丙的《尝茶》诗:“白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并动情地写下了当天的日记:“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的传诵千古的品饮百抖太华的茶日记,使中国茶文化更具韵味和魅力。《滇海虞衡志》载:“顺宁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历史上春茶会,往来省内外客商多如行云。茶马古驿道上青龙江桥马铃声声不断,吆喝声不绝于耳,春茶源源不断地销往省内外,走俏国内外1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37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年创汇达700多万美元。如今的凤庆“早春绿”茶,香气似花沁人心脾,鲜爽而持久;回味似蜜甜净,浓烈而甘醇。“一杯春绿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人类的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南方,起源于云南澜沧江畔。随着四大发明的传播,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的茶文化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以及海道向四方远传,最终传遍于世界。

民众创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云南各民族公认德昂族是“古老的茶农”,而德昂族就是临沧区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据载:德昂族是云南最早发现茶叶有药用功能并把茶叶作饮料的少数民族。世居的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种茶、饮茶传统习俗。唐代诗人卢仝写下了传唱千年的《茶歌》;陆游写茶诗三百篇,苏东坡伴着紫砂茶壶吟诗挥毫;乾隆皇帝四次游访西湖茶区,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爱茶艺,留下名剧《茶馆》。把茶文化提高到皇家的高度和反映到人类灵魂的深度。临沧各地各民族传统的饮茶习俗丰富而又各异,饮用方法以姜茶、糊米茶、糖茶、盐茶、嚼茶、烤茶、煨茶为多。其中,习惯饮烤茶是临沧地区12个世居民族的癖好,方法是先将小土罐置于火塘上烤烫,随意抓一把春、夏、秋、冬茶放入罐内,边烤边抖,边抖边烤,使茶叶均匀加热,抖动100次为宜(又名“百斗茶”),待茶香气扑鼻,茶杆泡黄,稍有爆声时,冲入滚滚的山泉水,“ 口 兹 ”的一响,水注将浮沫冲出罐口(又名“冲天茶”),清香四溢,稍后,倒入杯中品 尝。民间有头道苦、二道涩(略带石头、竹子的自然清香),三茶四茶好敬客(色、香、味俱全)。每当呷上一口烤罐茶,顿觉满口留香,甘甜浓郁,酽味中带有几分鲜爽,再饮,倍觉清香甘醇,心旷神怡。难怪来自北国的作家,《山西文学》副主编燕治国激动地称誉临沧茶道:“南国水土南国情,丽人城中品佳茗;他日我回太行去,醉里常思茶山青”。

李鉴尧先生写诗赞道:“喝一口,神清气爽;喝两口,嘴角留香;喝三口,味中有味;喝四口,云游仙乡。识得茶味与世味,今日诗仙应你当”。临沧生产大叶的各族农民千百年来创造了茶具、茶礼、茶歌、茶舞、茶的故事、茶的氛围,陶冶了情操,炼铸了好客的心灵,美化了环境,怎不使远方的客人陶醉!怎不使四方的朋友美梦常在!全国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的比例为6.4,我区每百人口中百岁老人所占比例为24.8,临沧现有57位百岁长寿老人,皆是嗜好饮茶之人。为追求健康长寿,人们对自然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趋势日益高涨,临沧有必要发挥大叶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的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及茶用品,不断拉长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临沧大叶茶产业。深化茶文化的发展,拓宽茶道的领域,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将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临沧地区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作了加强。

如今,临沧又建成东南亚最大的茶文化风情园,占地面积110公顷,总投资3480万元。茶文化风情园以临沧茶为灵魂,融民族风情为一体,集行、游、购、食、宿、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人文旅游景点,其品位以滇茶文化和临沧大叶茶为龙头,以临沧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为窗口,涵盖临沧区世居民族茶文化,乃至云南茶文化的内涵。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位于临沧行署以北3公里的忙畔青龙山茶园,1998年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2001年3~4月,临沧机场通航暨首届中国临沧佤族文化旅游节之际,她以热情美丽的英姿和现代新型企业的风貌欢迎四方宾客。最近,著名作家彭荆风等一行23人以及省地方志办主任、副研究员胡华生、省通志馆副馆长、副编审李成鼎等文人墨客先后在茶文化风景园谈笑风生,观赏着大型茶文化壁雕、旱喷泉、曼生十八式、茶壶雕塑、茶圣陆羽塑像、《茶经》全文、游客制茶作坊、大型茶文化陈列展、茶艺茶道馆、皇家茶道、朝仙工夫茶、佤族和彝族茶道表演。各级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每日络绎不绝,他们无不为临沧丰厚的茶道文化所陶醉、留念。

茶对人们的陶冶作用是通过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联想过程而实现的。泡茶、品茶是一种别致的艺术创作活动,需要调身、调息、调心,达到敬、清、和、静的心境,并与壶、杯、茶、水、境发生物我两忘的沟通。加之泡茶者与品茶者都处在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中,再配以古色古香的茶具和玄运空灵的乐曲、乐舞,人们的心情从现实的功利关系中超脱出来,进入理想的茶道境界。高雅、清静的茶馆还是人们访亲会友、交流信息、会谈商务的理想之所。

念好“茶经”,弘扬临沧茶文化,振兴临沧茶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国际大通道,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作发展,临沧社会将更文明,更美好。她将与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电站编织成一幅红花与绿叶,金光与美玉交相辉映的、多姿多彩的巨大美景展现于21世纪,成为新世纪最新、最美、最具特色的“世外桃园”屹立于“太阳转身的地方”,让世人神往。

临沧茶文化风情园的概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