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职称论文
畜牧兽医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兽医专业职称论文,仅供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职称论文篇一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
摘 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
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过程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主要功能,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将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工学交替、学用结合。对于校企双方来说,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互补的系统工程,建立长效的有效机制是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不够深入,尚未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校、行、企三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二是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更新速度快,迫切需要引入更多的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急需创新行、企、校多方合作办学机制。
三是校企双方责、权、利的划分不明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对责、权、利的划分比较模糊,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参与和指导,学校对企业的生产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
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思路与目标
1.建设思路
立足辽西北畜牧业,以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行、企、校合作机制为突破口,建立畜牧兽医理事会,创新行、企、校合作机制,通过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优势,为辽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
2.建设目标
联合地方畜牧兽医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组建畜牧兽医理事会,深化铁岭象山牧业有限公司体制改革,制定理事会章程,共建铁岭象山牧业有限公司“校中厂”,在铁岭经济开发区永鸿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厂中校”,组建“双师”工作室,成立BTEC职业教育班,共同建立行、企、校合作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如下图所示。
图 机制运行构架图
三、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探索实践
1.优化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调整委员会结构,组织成立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的建设和指导。行、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讨论行业和企业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改进措施;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效运行。
2.组建畜牧兽医理事会,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与铁岭市畜牧兽医学会、铁岭大牛乳品有限公司、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沈海牧业有限公司等辽宁省知名企业合作,组建畜牧兽医理事会,建立铁岭象山牧业有限公司(校中厂);公司实行自主管理、独立经营,形成一定规模,为区域提供优质象牌饲料和良种猪、优质肉鸡、商品蛋等畜禽产品。与铁岭经济开发区永鸿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厂中校”,企业提供教学场地、实践指导教师等条件,学院投入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与专业师资力量,构建集学生实训、顶岗实习、课程开发等功能的“厂中校”,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学院利用“厂中校”开展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为“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奠定基础。企业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解决企业相关的技术难题,利用学院提供的实训设备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以“厂中校”为平台,与合作企业实施“订单培养”。
成立BTEC职业教育班。与荷兰阿瑞斯教育集团合作成立BTEC职业教育班,建立职业教育多边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荷兰优质教育资源,启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3.实施人力资源的共享机制
建立行、企、校互兼互聘机制,与铁岭大牛乳品有限公司、铁岭经济开发区泳鸿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互兼互聘,加大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的培养力度,实现教师专业岗位与职业岗位对接。企业每年接受2~3位教师1个月以上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共同申报、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及指导学生实践等工作,积累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和管理行家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理实一体课程、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承担教研科研等工作。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互兼互聘机制,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使用机制。
4.实施“订单培养”
学校与辽宁辉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养牛、养禽等订单培养班,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按照企业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实习期间在校外基地进行,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环境,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5.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学院、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多元评价反馈系统,评价行、校、企合作效果,行、校、企共同制定和完善《校企互兼效果评价制度》《基地共管效果评价制度》等制度,重视过程监控,教学质量的评价,从而推动行、校、企深度合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行、校、企合作的良好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完善管理机制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要求和社会服务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实际,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职业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等条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机制顺利运行。建立和完善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各项学院管理制度;修订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考核办法、指导手册,进一步明确顶岗实习的形式与途径;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制度;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从不同角度对行、企、校合作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合作方各自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处理好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学生的求知需要以及企业的人才需要,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职称论文篇二
基于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摘 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基于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 畜牧兽医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
0044-03
目前,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高端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本院畜牧兽医专业实际,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广西畜牧业在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从2009年起探索实践了以“工学结合,校企双赢”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案是:采取“1360”培养模式,即学生经1年的在校学习,完成公共课程与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后,第四学期根据学生意愿选择未来就业主攻方向编入“××企业班”,并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3个月的工作性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本着双向选择原则,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初步协议,第六学期签约学生回原企业进行6个月的毕业实习,结束后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最后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为0。该模式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学生通过一年在校的基础学习及到企业实训的亲身体会,对就业岗位定位更准确,企业也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素质与技能,选聘到更合适的学生,打破了以往学生入学就“定位”的简单“订单”模式,大大减少了以后“跳槽”的现象,在保障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遵守“三大”原则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始终坚持“特色、实用、混合”三大原则。其中,“特色”是实践教学内容以应用技能为主线,以高端技能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实用”就是根据专业岗位群的要求,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职业综合技能实践平台。“混合性”是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二)明确实践教学项目、内容、途径与方法
实践教学按项目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按实施的途径可分为课堂内、课堂外、学校内、学校外实训;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岗位专项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实训。按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特点,可采取按内容性质的分类办法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见表1)。
专业基础技能是在专业技术工作过程中最常用的且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它涉及的专业课知识较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动物尸体剖检技能、兽医临床诊断技能、治疗措施技能等等。岗位专项技能是职业岗位群常用的技术,要求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能运用一项或几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如兽医防治技能、动物繁殖技能、兽医防疫检验技能、饲料检验技能等等。职业综合技能是在更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能力,它是实际工作能力的综合表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畜禽生产、畜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等。
(三)落实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1.成立专业建设理事分会。分会成员由行业、协会与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审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协助落实外聘专业教师、校外顶岗实和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议。
2.加强“双师”培养。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根据自身特长,选定主攻方向到企业中挂职实践锻炼不少于半年,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确保“核心”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如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营销等课程,采取由校内专职教师与外聘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并规定外聘专家授课时数不少于一半,实训技能课程必须由外聘专家负责,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新动向,又能更全面地掌握核心技能、高端技能,同时还能吸收到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成功就业、创业。
4.落实“强能”具体措施。首先,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上,采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互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其次,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实习,由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原则。对基础技能以“增强”操作训练的办法,达到掌握、巩固目标;对专项技能则采取“强化”训练措施,对职业综合技能则采取“工学结合”办法,达到熟练、提高的目标。
增强专业基础技能实训的具体措施:第一,优化课程的实训项目和内容,删除或减少验证性项目,补充或增加针对性实用性内容。第二,设置校内实训周教学,每学期针对开设的课程内容,安排一周时间的课程技能实训,并进行技能操作考核。第三,开展课外技能实训活动。一方面,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的小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驻校内实训基地,并参与基地的动物饲养管理等工作,个别项目以“模拟承包”的方式进行。 强化岗位专项技能训练的具体措施:第一,增设岗位专项技能实训课程。在第四、五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择业的意向,开设如实验室诊断技术、饲料检测技术、禽病防治新技术、猪病防治新技术等专项实训选修课程,实训内容主要是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主。第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进行“兽医防治员、兽医检验检疫员、动物繁殖员、饲料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时,严格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标准,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强化性的操作训练。
抓好“工学结合”组织安排工作的具体措施,要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选择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等条件好的实训基地,采取轮换实习岗位的方式进行,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实行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实习单位)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双轨制的全程指导。
5.改革考核评定办法。对专业基础技能的考核,以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课程成绩按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各占50%比例计算,若操作成绩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以不及格处理。对岗位专项技能考核,则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标准进行考核。对职业综合技能考核(即实习实训的考核),则同时要注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核,采取校内实训指导教师与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双重考核的办法。
三、以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任务驱动法、项目承包法是实现以学生为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确保实验室、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项目承包等方式布置实训内容,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自拟方案,自我训练提高。例如,在禽类生产课程“鸡的人工授精技术”与“禽蛋的孵化技术”实训中,可将种鸡饲养、禽蛋孵化等全过程交由学生去做,让学生拟定实施方案,完成任务,并要求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对校内的“动物养殖基地、动物医院”部分项目采取“项目承包”的方式进行,在安排学生上,采取“一帮一”的办法,即由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由基地驻守的学生带同班的其他学生,以这样的方式来营造一个“人人多动手、个个多实践”的气氛,从而增强技能水平。
(二)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厂中校”模式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突破口
在校企合作中,明确做到人才共育共管,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修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落实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对实践教学内容明确执行细则,将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核心技能部分,安排到企业中进行教学,建设“厂中校”,教师由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例如,对专业的核心课程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生产防治、禽类生产、猪生产、牛羊生产等的教学,可将一半的教学时数安排到企业中进行,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实施办法,大部分的技能实践课程安排在企业中进行,这样既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又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到实际技能。
总之,面对我国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人才,探索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以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手段,是高职高专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雄.以就业为导向与以能力为本位的数学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卞桂英,刘金波,张涛.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孟欣征.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C].西北师范大学,2006(11)
[4]刘振湘,唐晓玲,曾元根等.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A202)
【作者简介】阮裕武(1965- ),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动物技术系兽医师。
畜牧兽医专业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