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界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一新的领域。大学生创业除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之外,还能够为社会创造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一:农业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学生创业意识逐年增强,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也开展了创业教育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如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院缺少应有的导向机制等。因此,应重视开展针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制定针对创业学生制度层面上的保障,才能拓宽农业类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创业;现状;课程;制度
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教育。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1]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基本也都推广到初中。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创业教育较为落后,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创业教育水平和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1农业高职学生创业的现状
1.1创业意识强烈:近年来,创业的概念在大学生中已经相当普及。据前程无忧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6.4%,而其中又有近7%的学生已经着手开始了创业。[2]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文化水平与本科学生存在一定差距,用人单位更愿意接纳本科生。而农业类的高职院校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就业范围以农业、畜牧业这样的传统观念认为较为艰苦的行业为主,在就业环境上使得他们的心理存在较大落差。但是农业类高职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如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有很大部分学生来自广大的农村地区,比很多家境优越的大城市孩子具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这也是创业成功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目前农业类高职毕业生创业的人数很多,特别以创办特色农业、新型农业、规模养殖场、兽药店、宠物医院等小型企业居多。这些说明高职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较强,对自己的能力也比较自信,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
1.2依托校园创业场地进行创业:近年来,成都的部分高职院校纷纷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支持,纷纷建立创业中心或创业园区,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学院里面也建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区,公开面向学生招投标。招标区域分为灵活创业体验区和创业项目孵化区。创业孵化中心鼓励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小,转化快的创业项目;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较多的创业项目;农业类项目、科技类项目优先进入;创业孵化中心还对创业的高职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创业体验区由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遮阳伞,创业孵化区由学院免费提供网络、电源等基础建设。凡入驻创业孵化区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均可获得一定额度的院级创业补贴。这些创业场地和政策支持吸引了许多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兴趣,并促成了多个学生企业创业成功,一部分已中标项目的学生已经在开始自己团队的创业实践。
1.3创业项目多与所学专业相关:经过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业学生的调查,他们的创业项目多与所学专业相关。如学院畜牧兽医2007届毕业生何峥嵘,毕业后创业成立石家庄牧鸢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饲料的研发、生产与技术推广,公司年产值达100万。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学院2011届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毕业生饶朱华,毕业后注册了邻水县嘉华山羊繁育基地。从最初的13头羊,到现在发展到700头的规模,年销售额近100万,还带动了本地村民们养羊致富。饶朱华2014年入选成都高校毕业生创业榜样,2015年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荣誉称号。
1.4创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原因:在校高职学生还是消费者,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宽裕,要拿出几万元或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创业,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学生自身具有较强创业意愿,但也很难成功。根据笔者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近年来毕业生创业情况的调查了解,成功的案例较少。目前仅有少数同学在家畜家禽养殖上获得了成功,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仅有几个。由于养殖业本身投入大且具有较大的风险,学生很可能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对市场洞察力不够而导致亏损,不得不放弃创业项目或者选择转行。而有一些同学开起了宠物医院、宠物店和养殖场并且取得了成功。分析成功的原因,他们并不是在校或者一毕业就开始创业,而是曾经在宠物医院、宠物店和养殖场工作了多年,经过了多次专业的培训,并且这些学生本身具备吃苦耐劳的素质。所以学生毕业后先工作积累经验、积累资金、积累人脉关系、能吃苦对创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农业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指导: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当前高职学院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人员远远满足不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学者统计,目前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教师具备丰富创业经验的人不足师资总数的10%,而且创业教育师资来源单一,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3]
2.2创业课程滞后: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只有极个别专业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有的教师仅参加过为期两周的SYB师资培训课程,并没有创业的经验,很多内容只是案例分析和纸上谈兵,降低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望值,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学院每学期也会面向学生开设SYB创业培训班,但由于人数限制和容纳有限,只有不到3%的学生能有机会参加培训。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种常态化行为,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学院近几年都开展了创业实践活动如举办创业大赛。成都市温江区每年也会举行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些比赛在鼓励大学生、高职学生创业上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很多创业实践活动通常到最后,创业大赛都“变异”为注重形式的演讲表演,违背了创业实践开展的初衷,无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很多在创业大赛中得奖的项目仅仅是做出了创业计划,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如资金、场地问题、时间、经验不足等原因而并没有实施,学生参加比赛得到的奖金也没有用在创业项目上。学院虽然有许多校外实训基地,但却未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创业教育活动。
2.3家庭影响: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创业影响学业,怕创业风险,特别是家庭背景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学生,由于从小培养环境比较优越、考虑家长对就业的看法,倾向于寻找一份稳定、安逸、较体面的工作。而作为家庭背景为农民和私营业主的学生,由于父辈相对在市场经济中、或者本身所有的社会资源不多,同时承受挫折的心理较强、能艰苦奋斗,又希望通过努力能改变生活,因此有创业倾向的比例较高。[4]
3对策
3.1创业实践教学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创业实践机会,高职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练习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要让学生多在市场中亲身体验创业的经历,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望。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喜欢动手实践,因此创业教育可能就是一条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培养之路。
3.2创业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高职在开设创业课程时应将目标定位于多数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创业教育观,保证每一名同学都接受创业课程,培养每一个人的创业精神。如增加选修课,而不是面向少部分学生开展。对所有学生开设创业类基本课程,使高职学生对创业流程有一个了解,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深入学习创业课程,使其尽可能地投身于真实创业活动,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
3.3制定针对创业学生制度层面上的保障:高职学院应针对创业学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设计方案、教学时间安排等都要有别于一般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创业学生管理方案。学生要创业,他们就不可能和其它学生一起管理,在请销假制度、学生考核制度、评优制度方面必须有其特殊性。管理制度要敢于让他们走出校园,鼓励他们创业。对于这些创业学生,不是不管,而是管的更细、更周到。
3.4加强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业素质不仅是高职学生自主就业的前提,更是他们成才的条件,创业素质的养成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中的后续发展也十分有利。[5]创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并非是鼓动大多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就业途径,而是借助于创业素质养成的过程,培养起高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创新意识、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注重细节的习惯,从而使自己将来在职场的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农业类高职人才培养的一种思路、一种尝试、一种摸索,是对高职办学理念的一种诠释。当然我们不否认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在创业教育里应对创业的利弊进行客观的分析,以使他们能够对自己将来的创业之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也使学院的创业实践教育更有针对性。
作者:程婷婷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参考文献:
[1]余斌,等.高职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9(2).
[2]关云飞.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调查与培养策略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史明艳.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审视与反思[J].创新创业,2012(7).
[4]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
[5]章金萍.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二: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已经逐渐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李克强总理也曾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创业教育已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着力从转变观念、优化环境、思想引领、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等五个方面实现创业教育的新突破、新发展。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客的创业综合素质,这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比较喜人的成绩,但是依然面临制度、机制等方面的瓶颈性因素。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
1.顺应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纵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创新创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把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既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考量,也顺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紧跟创业教育的时代步伐,奏响创业教育的主旋律,从思想上重视,从制度上保障,从过程上监管,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实施。
2.转变传统的创业教育观念。我国的创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起步较晚,积累不够,在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的传统滞后观念,依然存在功利化、简单化的认识偏差,这些滞后的观念已严重影响创业教育的开展。实践一再证明,科学的理念是推动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为此,在今后的创业教育中,高校要注重借鉴、学习、消化和创新,走出传统创业教育的误区,树立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社会发展趋势的、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先进创业教育理念。
3.增强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创业不是就业的替代品,更不是一时的激情迸发,而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创业教育实施中,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并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创业教育实施机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综合评价等都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规章和制度。因此,增强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更重要的是要从行动上落实,尽快设立创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机构,制定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师资建设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二、优化环境,营造浓厚创业教育的氛围
1.优化社会帮扶环境。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个体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创业也亦如此。目前,社会群体在资金、项目、技术、平台、服务等方面真正给予大学生创业实质性的帮助极其有限。为此,优化社会帮扶环境,不仅需要政府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更需要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迈出坚实的步伐。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校企共建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培训、学习、实践的机会,增强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另一方面,社会中介组织要做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模拟、价值评估、过程监控、政策与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大学生创业服务。
2.优化教育支持环境。高校既是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创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创业教育在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形成浓厚的氛围,创业人才也不断涌现。但是在很多普通高校,由于办学条件、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创业教育的支持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从国家层面而言,要促使创业教育优化配置,在鼓励若干高校优先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落后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从高校层面来讲,要充分依托校园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宣传创业政策、创业事迹、创业典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成就动机,营造舆论引导的支持氛围。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从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平台建设、项目指导、技术跟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积极营造“人人想要创业、人人乐于创业、人人成功创业”的良好氛围。
3.优化人文关怀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满足人、鼓舞人、激励人,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思想、情感、观念上的困惑和压力,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在我国,社会和家庭自觉不自觉地把大学生创业的责任抛向学校,社会和家庭在创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逐渐被淡化,于是便出现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群体不认同大学生创业,甚至很多家庭也反对子女创业。社会群体的漠视、家庭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更容易让大学生增加创业失落感、孤独感、挫败感。为此,社会群体和家庭要尊重、理解、包容、支持大学生创业,正确看待大学生创业的各种归因,关心大学生创业,全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资源和条件,积极营造让创业大学生感到“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做事上有支持、情感上有关怀”的优良人文环境。
三、思想引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1.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熏陶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生命线。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存在一时冲动或一时跟风的盲目现象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有关,特别是与理想信念教育缺失有关。为此,高校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顾大局、辨是非、明事理,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形成正确的创业人生观、价值观。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不同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转变自我,树立将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在奉献中实现自我的创业价值观。
2.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一项关于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手段合法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选择为达到创业成功会使用违法手段。也有学者连续3年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动机的问卷调查,选择创业目的是为自己挣钱的学生高达70%,选择创业目的是为国为民的只占20%。可见,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意识、法纪观念、创业动机等方面还存在重大的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标准,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真正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深刻内涵,自觉把这种理解内化和提升为高尚的品质和修养。另一方面,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各种创业平台的磨炼,深刻认识到创业应遵守的道德底线、法律红线以及价值准则,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引领。2015年一项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2.86%,但实际真实成功率仅为0.3%。过程的复杂性和较低的成功率难免会使一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出现思想上迷惘、意志上动摇等现象,而有效的成功教育和榜样教育恰恰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高校要把成功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主动获取成功。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积极邀请创业成功大学生、优秀企业家等人士进入校园为大学生现身说法,传授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验,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到榜样示范的无穷力量,从而确立科学理性的创业价值观。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正能量作用,已成为培育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四、突出重点,改革创业教育的关键领域
1.改革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建立比较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并未把创业教育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创业教育课程不但数量少,门类不齐全,而且未获得相对独立性,严重影响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为此,高校要尽快建立专门的创业学院,制订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未来的原则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创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2.改革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体系。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陶冶大学生情操、促进校园文化、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当前,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所提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泛娱乐化、媚俗化的倾向,很多活动难以真正地锻炼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组织、管理、协调、人际等能力。基于此,改革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体系迫在眉睫。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设计上要紧跟时代的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要善于总结和凝练,全方位打造第二课堂品牌活动,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影响力。
3.改革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创业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实践的检验,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也为众多高校所共识。在今后的创业教育中,高校要突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把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实践性。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和基层,准确认识社会现状,分析社会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推动创业园区、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校企共建等实践平台建设,尤其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搭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的多元化平台,逐渐形成以课堂实践环节、校外实践基地、创业示范区、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网络平台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
4.改革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体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些高校形成诸如以渗透融合和模块化为特点的“523”模式、校企无缝连接“3+1”模式、“一体两翼”模式、“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这些有益的探索,也都不同程度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无疑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注入一针强心剂。因此,高校创业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区域行业现实、学校实际、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特色模式,并努力构筑以课堂教学模式、环境陶冶模式、实践体验模式、激励保障模式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体系。
五、加强监管,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创业教育的前期监管。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必须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从调研来看,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往往依附于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来开展,多重管理的体制使创业教育很容易出现可有可无、流于形式的现象。从此角度而言,加强创业教育的前期监管,建立创业教育独立、专门的机构已成当务之急。因此,高校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尽快成立由校长(院长)任组长、分管校(院)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就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从而加强创业教育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创业教育责任主体,推动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2.加强创业教育的过程监管。近年来,过程管理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过程管理理论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环四阶段要求高校创业教育注重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测、过程改进的每一个细节,从而确保创业教育规范、有序进行。因此,高校创业教育要从计划、实施、检查、反馈各个环节体现过程管理的思想。在创业教育计划中,要开展大量的实地调研、不同部门、学生代表的座谈,认真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目标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中,要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从政策跟进、经费投入、场地建设、市场分析、项目选择、平台搭建、咨询指导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创业教育的检测中,要成立以校(院)领导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创业专家为主体的检查小组,定期对创业教育的组织、运行、效果开展检查和评估,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在创业教育改进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发现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时,要对主体责任人、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创业教育的后期监管。高校创业教育的后期监管,主要是通过一套科学的反馈体系来实现。从创业教育反馈体系建设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真空地带,这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基于此,高校要努力构建多方评估的创业教育效果反馈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市场监管部门、用人单位、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有效监督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发挥学生、专家学者、家长的反馈作用,促进创业教育后期监管的联动,把高校创业教育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创业教育的透明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创客群体的创业实践更具有朝气和活力,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
作者:刘明 单位:燕山大学
参考文献:
[1]卫爱国,胡文明.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14):72.
[2]钱江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28-29.
浅谈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2.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
3.2016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范文
4.创业创新教育论文
5.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浅谈创业教育的相关论文的评论条评论